我和張國榮二三事

每到一年的4月1號這一天,會有無數的人轉發關於紀念張國榮的圖片、文章和視頻。

我一向是不喜歡跟風的,但在這件事上,我當仁不讓。

細數我們之間的緣分,那得從2005年說起。

先得交代一下我的生活背景。

土生土長的鄉村家庭,往上搗三代都是貧農,到了初中後才到縣城讀書,很多認知在那會發生了變化。

1、我和《紅》

我和張國榮二三事

上初中時,我忘了是在一個什麼節目裡,看到了一個男人穿著紅色的高跟鞋、妖嬈地跳著舞,唱著一些聽不懂的詞。

那個時候,想都不用想,自然覺得這是牛鬼蛇神。

甚至都不會覺得這是一個明星,還是一個已經過世的超級巨星。

上高中之後,開始接觸並且喜歡粵語歌,才知道N年前的“牛鬼蛇神”叫張國榮。

那首我聽不懂的歌叫《紅》。

實話實說,即使是在高中時代,剛一開始,這首歌曲並不是我的首選。

後來我無意間看到一個小故事,這首歌發行於1996年,正值九七前夕。

那個時候的香港,大多數人談“紅”色變;

當然,他也不像劉德華一樣,直接向“紅”。

張國榮的“紅”與人們想的紅完全不一樣,他不包含任何立場色彩,只是單純的講這個顏色。

他還原了“紅”的本質。

2、我和《當愛已成往事》

我和張國榮二三事

《當愛已成往事》是我最喜歡的張國榮歌曲之一。

高中時候,我在班上也算是風雲人物,作為流行風向標的我向很多人推薦這首歌;

每到課間,教室的多媒體電腦總會放一些歌曲,而這首《當愛已成往事》則是必播之一。

《當愛已成往事》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李宗盛和林憶蓮的原版,另外一個就是1995年張國榮的翻唱版本。

前者有點像男女對話式的爭吵;

張國榮的版本更多的是訴說。

很多時候,我們喜歡一首歌的原因是聯想,聯想到自己。

“為何你不懂,只要有愛就有痛,有一天你會知道,人生沒有我並不會不同......”

初聽時,以為這句話是講給對方聽的;

後來才發現,這是自己講給自己聽的。

3、我和《東邪西毒》

我和張國榮二三事

還是高中,我發現張國榮有這麼一部武俠電影之後,滿心歡喜地推薦給了同學。

某一次自習課上,全班學生一起觀賞了這部所謂的“武俠電影”。

電影播放近半,有人終於坐不住了,“什麼破電影?”

緊接著,一堆聲音此起彼伏——

“演得啥玩意啊!”

“都看不懂!”

“你推薦的什麼電影啊!”

在同學們的一致抗議聲中,《東邪西毒》觀影告一段落。

的確,如果你抱著看武俠片心態看《東邪西毒》,一定會受到一萬點傷害。

一直到大學,《東邪西毒》,我都沒敢再碰。

後來,從事了影視這一行之後,才重新鼓起勇氣看《東邪西毒》。

因為有了之前的教訓,所以,完全沒有把這當成一部武俠片。

看完只有,原來這是一部愛情電影。

裡面那句臺詞:

“我曾經聽人說過,當你不能夠再擁有的時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記。”

我覺得還是忘記為好!

4、我和《倩女幽魂》

我和張國榮二三事

說起我和《倩女幽魂》的緣分,更深的應該是那部《道道道》。

很小很小的時候,那時七八歲,光碟很流行,大家總是一群人到某一家去看VCD。

對於兒時的記憶,總是以點的形式出現的。

比如,一個女人和一個男人接吻,直接把舌頭從嘴裡伸到了那個男人的肚子裡。

後來才知道,這部電影叫《倩女幽魂:道道道》。

可惜,這部電影沒有張國榮。

但我想,《倩女幽魂》我應該也是看過的,只不過對於幼小的我沒有留下印象而已。

再回看《倩女幽魂》時,反而是同名主題曲值得講一講。

一開場,一段笛子浮現,但這個笛子聲和我們習慣聽到的悠揚笛聲還不一樣,有一些飄渺與靈異,和電影的氛圍不謀而合。

這部電影陪著這首歌曲,真的是相得益彰。

當然更少不了那首美到窒息的詩:

十里平湖霜滿天,寸寸青絲愁華年。

對月形單望相互,只羨鴛鴦不羨仙。

5、我和《風繼續吹》

我和張國榮二三事

高中時,總覺得會唱幾首粵語歌是很拽的事情。

我每次去KTV的必點歌曲就是這首《風繼續吹》。

張國榮有好幾首歌都與風有關——

《不羈的風》、《風再起時》。

我感覺這個“風”就是他自己。

“讓風繼續吹,不忍遠離,心裡極渴望,希望留下伴著你;心裡亦有淚不願流淚望著你......”

夜深人靜時聽《風繼續吹》,好像是一個相思者在娓娓道來心中的鬱悶,但在言語之間,又能感受到一種積極向上、永不服輸的態度。

《風繼續吹》裡,不僅僅是對愛情的迷茫,甚至可以是對人生酸甜苦辣的解讀,“要將憂鬱苦痛洗去”,忘掉生活中的種種不愉快,“柔情蜜意我願記取”,留下人生中美妙的一刻。

張國榮曾經給這個世界留下過最美妙的一刻。

6、我和《春光乍洩》

我和張國榮二三事

很多人對LGBT人群的不喜歡是源於不瞭解。

我剛開會也一樣。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部電影《春光乍洩》。

他們和我們又有什麼區別呢?

他們相愛時,也很濃烈;

他們分開後,也會傷情。

不都一樣嗎?

蔡康永在《奇葩說》裡說道:我們不是妖怪!

他們當然不是妖怪。

《春光乍洩》一直是我心中最好的LGBT電影。

我希望所有對LGBT群體有偏見的人都可以去看看這部電影,我相信看完之後,你應該會有所思考的。

7、我和《霸王別姬》

我和張國榮二三事

《霸王別姬》有多偉大,不用多講了。

八九十年代,有那麼多好電影;

陳凱歌作為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佳作也不少;

張國榮和王家衛也合作了不少佳片。

但這一切在《霸王別姬》面前顯得微不足道。

《霸王別姬》裡有很多的思考,直到現在依舊適用。

當然,今天是張國榮的專場,有必要聊一下程蝶衣這個角色。

“我就是程蝶衣!”

這是他出演《霸王別姬》的心情和心得。

的確很像,程蝶衣和張國榮都是“同志”,也都英年早逝。

有時候,我在想,我們為什麼喜歡程蝶衣這個角色,大概就像我們喜歡張國榮一樣吧。

不僅僅是他們“不瘋魔不成活”的業務能力,更喜歡他們那種對待生活和生命的態度。

8、我和張國榮

我和張國榮二三事

我對張國榮,從不識、不解,再到喜歡、崇拜。如今,洗盡鉛華,這種感覺不似之前如此強烈,卻愈久彌香。

我對張國榮,先是迷戀他的人,後來是他的歌,再到他的電影,最後又回到了他的人,這一圈兜兜轉轉,卻也和之前大不一樣。

我對張國榮,不像許多人“哥哥哥哥”的掛在嘴邊,但那種感覺應該不會比他們差多少。

我希望每年的這一天,我對他的感情都會不一樣。

這才是一個真正“榮迷”值得驕傲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