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麼喜歡討好人,一定很辛苦吧!

記得之前蔣方舟在《奇葩大會》節目裡說自己有“討好型人格”,還上了微博熱搜,引得網友也紛紛大吐自己的不快。

可見生活中有這種擰巴的討好型人格的人不在少數。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簡單來說,就是擔心別人因為自己的原因不開心,從而不斷降低自己的底線和原則,委屈自己,讓他人舒適和認同的擰巴行為。

比如,明明是別人借了我的錢,我卻擔心叫對方還錢會引起對方情緒不適。不忍心去問,實在等不下去了,才態度委婉低下的提醒對方。

可是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啊!

比如,明明普通朋友一塊吃飯,AA制很正常。可你卻擔心如果不一起付,氣氛會尷尬,對方會覺得你摳門,所以每次總是搶著買單,裝作很土豪很大方。

別人請你一次,你恨不得請十次回來,才不會落人口實。

別人請你幫忙,哪怕不願意,沒時間,你卻擔心不答應的話別人會生氣,會背後說自己壞話,所以還是答應了。

可是,你們關係沒那麼好啊!

你那麼喜歡討好人,一定很辛苦吧!

明明你是公司主管,給下屬安排工作是分內之事,嚴格要求員工,也是你的職責。

可是員工沒有完成工作,你卻擔心懲罰會讓他們心存怨懟。所以替他們不斷找藉口,不斷降低自己定的標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打哈哈就過去了。

員工不會感激你,倒是會認為你老好人,沒有威信原,也會害了整個團隊。

義不掌財,慈不帶兵啊!

分手了,渣男和新歡在你面前故意表演恩愛,襯得你像個一無是處的大炮灰。

明明你心裡在破口大罵,恨不得上去給他幾個大嘴巴。你卻擔心如果這樣做了,會顯得自己很low,破壞自己的形象,更讓旁觀者覺得別人離開你是對的。

所以你表現得風輕雲淡,滿口祝福!心裡其實早已一萬隻草泥馬奔騰而過!

你那麼喜歡討好人,一定很辛苦吧!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賽說: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這位被譽為“德國浪漫派最後一個騎士”的作家,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我,探索人類精神困境的出路。

他認為人的使命,就是找到自我。但又有多少人可以按“自我”隨心所欲的任性呢?

任性的成本有時候會很大,但愧疚感卻讓自己揹負著巨大的負能量。

委實不痛快。

你看,就算一個人再讓你噁心火大,你還是會留有餘地的忍讓。但過後總會覺得如鯁在喉,是不是難受至極?

你拉不下臉,別人就會蹬鼻子上臉。你擔心不禮貌,別人卻以為你軟弱可欺。

你擔心傷害到別人,別人卻以為還沒傷到你。你不捨得拒絕,別人就會捨得麻煩你。

你不敢拉黑別人,噁心的就只是自己。

小心翼翼為迎合他人的樣子,真的挺難看的。

你那麼喜歡討好人,一定很辛苦吧!

蔣方舟在節目裡還說了一段話,我覺得非常有道理:

和每個人都有一個他獨特的價值。


在他實現這個價值的過程中,他有可能是張牙舞爪的,他有可能顯得很笨拙。但是如果你放棄了追求個人的獨特價值,去建造一個被人喜歡的人設的話,那其實是冒了非常大的風險:


你吸引來的人,也不是你真正欣賞的人。真正能夠欣賞到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討喜的樣子!


是啊,不要什麼都說好,保持自己的一點稜角,才能吸引同頻道的人。

有時候別人對你的尊重,是從你對他們的拒絕和距離中產生的。

就像劉同的微博裡說的那樣:當你敢拉黑別人時,人生猛的就開闊了。

你那麼喜歡討好人,一定很辛苦吧!

我一直覺得三毛是一個任性率真的人,並羨慕她的故事。而我最喜歡她的《說給自己聽》:

如果有來生,

要做一棵樹。

站成永恆,

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土裡安詳,

一半在風裡飛揚。

一半灑落陰涼,

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

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活出自己本來的樣子。唯心,不討好。如果誰讓你感覺痛苦了,停止“討好型人格”的作祟,讓他以一顆球的姿勢滾蛋吧!

勇敢說不,去遇見那些值得你說yes的人。就像泰戈爾在《飛鳥集》裡說的:

儘管走下去,不必逗留著,去採鮮花來保存,因為在這一路上,花自然會繼續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