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瑞醫藥2019年年報簡單看:公司的格局是最強的外掛

恆瑞醫藥2019年年報簡單看:公司的格局是最強的外掛

業績

2019年營業收入232.89億元,同比增長33.70%。

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53.28億元,同比增長31.05%。

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49.79億元,同比增長30.94%。

經營性現金流為38.17億元,同比增長37.58%。

分產品來看,受益於卡瑞利珠單抗、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吡咯替尼等重磅新品種的增量,抗腫瘤線增速最快,達43.02%。

麻醉線受到鹽酸右美託咪定集採影響,增速略低,達18.35%。

造影劑受到2019年中產能投產影響,增速達38.97%。

這三條業務線,各有各的特色。

抗腫瘤儼然變成了純純的創新驅動;麻醉線本來是一個金字招牌,現在集採來了漸漸開始變得平庸;造影劑則是處於蒸蒸日上的擴張期,產銷兩旺。三條腿走路,一條腿稍微差一點,另外兩條腿很粗,很粗。

恆瑞醫藥2019年年報簡單看:公司的格局是最強的外掛

你的見識是最強的外掛

恆瑞這個年報,讓導演不得不再次頂禮膜拜。太狠了。這樣的公司,只能讓人想起李佳琪的名言,買他買他買他~OMG!

其實嚴格來說,恆瑞交出這樣的業績,情理之中。

為什麼?

恆瑞是這麼一家神奇的公司。過去他只是一個生產紅紫藥水的小藥廠,孫飄揚一上任立馬砸鍋賣鐵要做抗腫瘤首仿。一眨眼一個年營收嗆嗆百萬的小廠就變成了營收破億的大佬。

沒幾年功夫又未雨綢繆的做起了麻醉藥,一個堪比挖金子一樣的印鈔機生意。

後來,突然有一天恆瑞看上了造影劑。。。這已經是第三個故事了,看習慣了吧,也都該知道後面的劇情了吧。您們瞅瞅今年造影劑這個體量,這個增長速度。。。

故事還沒完,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恆瑞拍案而起,要搞創新藥。

自己家的仿製藥當時那可是如日中天,全國基本就找不出幾家藥企會在那個時間點突然搞起創新藥的。這一搞,研發就花了10年。

10年後,第一個創新藥產品問世,瞬間把恆瑞的業績拉上了一個新臺階。這事沒完,您們看看今年恆瑞這抗腫瘤線的業績,有興趣的再看看恆瑞現在正在研發的各路管線,還有最近兩年收購的藥品專利。

恆瑞,你確定你不是來A股砸場子的麼?

人家都說笨鳥先飛,現在都流行學霸先飛麼?

收入驅動轉型資產驅動?

由於醫藥領域的學術名詞太多,因此本文就不寫那一堆凡人看不懂的藥品名字了,只講一些邏輯。

投資恆瑞,思路要轉型。

過去,恆瑞是一家仿製藥企業,未來,恆瑞必然會成為創新藥企業。目前來看,恆瑞的轉型基本已經有成功的跡象了(我大爺還是我大爺)。

這還不算完,一旦成為創新藥企業,就必然是一家跨國藥企。

跨國,意味著國外的渠道要著手搭建。這是一個固定的、龐大的增量。新的藍海、新的渠道壁壘、新的產品,新的恆瑞。

不能繼續吹了,還是希望未來恆瑞跌一點,不然估值太高真下不去手。

言歸正傳,一旦轉型成創新藥企業,就不能再用過去的仿製藥企業的邏輯看待恆瑞,而這裡有一個名詞的變化。過去的仿製藥生意,更多的是一個收入驅動型生意,而創新藥生意,則是個資產驅動型。

我們應該拿出底牌思維來評估恆瑞,看看他手裡還有多少張牌,每張牌有多大,王炸有多少,四個二有多少。

來感受一下畫風:

先來看重磅創新藥PD1:

恆瑞醫藥2019年年報簡單看:公司的格局是最強的外掛

適應症數量的提高可以直接代表收入的提升,對於一個毛利率98%以上的產品,基本可以約等於稅前利潤了。

注意,這只是PD1,而恆瑞除了PD1,還有不少寶藏。但可惜的是券商方面似乎沒有跟蹤式的整理,這裡就不發了。

恆瑞醫藥2019年年報簡單看:公司的格局是最強的外掛

恆瑞的股東,這感覺是真的不一樣。

免責聲明:文中所有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對任何一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