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德:思維品質的訓練對學生有多重要?

林崇德:思維品質的訓練對學生有多重要?

  • 作者孫習涵,轉自思維智匯

思維與核心素養之間的關聯是什麼?《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課題組組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林崇德所給的答案是,核心素養框架下的各項內容都強調發展思維能力的重要性。他認為思維品質的訓練是發展學生智力與能力的突破口,也是各項核心素養落地的關鍵。而教師都應該在自己所在的學科中滲透思維品質的訓練,且應該根據不同學生思維品質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


本文整理自林崇德教授在10月18日“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革論壇暨思維型教學優質課展示”大會上的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林崇德:思維品質的訓練對學生有多重要?


在核心素養的總框架中,文化基礎裡的人文底蘊與科學精神、社會參與中的實踐創新、自主發展中的學會學習等,所有的這些都強調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接受知識,同時包括如何發展思維能力。因此,今天我們倡導思維教學,主要突出的就是思維品質。


1

思維品質的訓練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突破口


我們平日經常說,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這是教學的主要目標。那麼,智力和能力是什麼?我們認為智力和能力同屬於個性的範疇。怎麼解釋呢?首先,智力能力的定義是指成功的解決某個問題,或者完成某種任務,並且表現出良好適應性的個性心理品質。


那麼,為何智力和能力屬於個性的心理特徵?


第一,人與人之間,最終能力和智力是不一樣的,能力方面有大有小,智力方面有人聰明有人愚鈍,這種差異性就是個性特徵。


第二,西方國家一個很重要的認知風格的理論,將人分為場獨立性與場依存性兩類。場獨立性的人在活動中獨立性很強,能夠自主做出某一個決定;場依存性的人依賴性強,做什麼事情都要以他人作為參照物。


第三,從智力能力的組成部分來看,可表現為各種心理能力的組合與使用的區別,體現出結構的複雜性。在腦機制上有人偏左腦,有人偏右腦,絕大部分人是平衡的;有人偏文科,有人理科,絕大部分人是交叉的;有人更多地出現形象思維,有人更多地出現抽象思維,絕大部分人是均衡發展的。


第四,智力和能力表現範圍上也有區別。一,學習與非學習領域,二,表演與非表演領域,三,學生與非學生領域。智力與能力表現範圍的區別,說明智力和能力同屬於個性。


智力與能力是如何組成的呢?第一,感知,智力能力首先表現在感性智能的活動,即感覺知覺,如果感知覺有思維成分和意識成分的參與,就成為了觀察;第二,記憶,有人記憶好,有人什麼都記不住,這表現為智能的差異。第三,想象,有人想象能力非常強,想象非常豐富,有人稍差。第四,言語,也就是個人的語言的水平是不一樣的;第六,我們不光是強調一個人思考問題動腦子,我們還要重視動手,這就是操作技能。


但這些組成因素比起核心因素思維而言都要退到第二位,在智力和能力的整個結構過程中,思維是其中的核心。而思維的個體差異被稱為思維品質,即思維品質是思維的個性特徵。


我們可以以此類推,思維品質是思維的個性特徵,思維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智力能力又屬於個性的心理特徵,因此,我們可以推導出,思維品質是智力與能力最基本的成分。那麼,我們便可以得出結論,思維品質的訓練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突破口。


2

培養思維的概括性至關重要


思維品質是思維活動中智力和能力在一個人身上的表現,又叫思維的智力的品質,其實質是思維的個性差異與特徵。從心理研究來看,不論東方、西方、前蘇聯還是新的西方認知心理學都強調思維品質具有5個特徵。第一,深刻性;第二,靈活性;第三,創造性;第四,批判性,第五,敏捷性。


什麼叫思維的深刻性,它是指思維的抽象程度和邏輯水平,因此思維的深刻性有時候又叫做邏輯性。除此以外還包括一個人思維的廣度,深度和難度。思維的深刻性集中表現在深刻地考慮問題,抓住事物的規律和本質,預見事物發展的進程上。


因為要把握事物的規律,瞭解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人們才能夠解決問題,完成某種活動任務,在這個意義上看來培養思維品質的深刻性的意義非常明確。


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思維的深刻性?思維的深刻性具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個是概括能力,另一個是邏輯推理能力。


我想重點說一下概括能力。概括是思維的第一屬性,什麼叫概括,就是能夠在認識問題的過程中捨去所有的非本質的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加以綜合分析問題。有位學生數學沒學好,問老師,怎麼能夠學好數學,老師回答說你注意合併同類項。在這裡,合併同類項就是典型的概括。


從思維特點上講,概括是思維的首要特徵。概括是思維品質的基礎,是依據科學的出發點。有人問當年的達爾文,你取的成就來自於哪裡,他說,來自於對整個生物的概括。


因此,概括能力強與弱能夠分析一個人的知識水平,能力特點。從教學實踐上看,學習和應用知識的過程是一個概括過程,知識的遷移的實質,為什麼知識能夠應用,遷移,遷移的實質是概括。沒有概括學生不可能掌握知識,應用和學到知識,就難以形成概念。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和智能結構就沒有辦法形成,學生就很難形成學科能力。


舉例來說,語文,我們經常講聽說讀寫很重要,可有些學生,人家指桑罵槐的罵他他聽不出來,人家達到了罵人的目的,他還傻乎乎的。為什麼,說明他在聽的過程中概括能力不強。語文課上課以前,老師會讓學生上臺講話練習。有些學生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卻還沒有說到點子上,老師乾著急。這就證明學生在說的過程中概括能力不強。


概括對數學學科同樣重要。在上世紀50年代~70年代,北京中小學數學教育權威是李觀博先生,他在數學教育中提出對合並同類項這樣的概括能力的培養的重要性。他反覆強調,什數學能力就是數學的概括能力。


因此,我們當老師的從概括能力入手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至關重要。


3

創造性思維具有五大特點


關於思維的創造性,我們平日裡經常談,要培養創新人才,要為整個國家和民族輸送創新人才的後備軍。而我們的中小學教育是為整個創新教育奠定基礎。


思維的創造性應當看到一個創造性的人才他是創造性的智力因素也就是創造性思維加非智力因素創造性人格的組成體。是創造性思維加創造性人格的統一體。而創造性思維就是思維的創造性。


創造性思維有5個特點。


其一,創造性四額為應該追求的是一種新穎獨特且有意義的思維活動。換句話說,我們思維活動前所未有,那是新穎。別人沒有的他有,是獨特。但如果只強調前所未有就沒有意義。因此我們提倡正常人的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既要有新穎,前所未有思維獨特性,還要強調意義,要對個人,對現實和社會有一定意義。


其二,創造性思維在內容上不完全是思維,還有想象。應該是思維加想象。


其三,在智力創造性或創造性思維中,新形象和新假設的產生帶有突然性(靈感)。創造性思維是突然其來的,比如像魯班發明了鋸是由於茅草劃破了腿。茅草成為一種原型使魯班受到啟發產生了靈感,但是我們應當看到的是,小學階段沒有什麼靈感,中學階段是靈感萌芽階段。而且靈感更多的來自於有意注意,如果沒有有意注意,產生不了靈感。


其四,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分析思維和直覺思維的統一。


有位數學老師在黑板上出了一套因式分解題,還沒出完,有位學生已經在黑板上開始做題了。等到老師把題出完他也快做完了。老師很高興,問他是怎麼解的,他說不會。老師加以啟發:上一節課我講到應試分解的四種類型,為什麼不用其他三種類型,唯獨用象徵法?他急了,說不會就是不會。


可以看到,這個學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就是一種直覺思維。初中二年級以下學生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們思維有時候來的快而直接,不經過思維的推理過程,但是堅信不疑地認為自己做對了。


直覺思維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有時候行有時候不行。但人的思維過程往往是按部就班的推理過程。我們如果把這種按部就班的分析思維和直覺思維兩者結合這就可能在創造性思維中加以突破。


另外,學生在初二以前往往不可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因此我們得對他們所產生的突如其來的直覺思維加以保護。等到初二以後,再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發展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最後,創造性思維是發散思維和輻合思維的統一,也就是一題多解和一題一解相結合。換句話說,一題一解是一題多解的基礎,一題多解是一題一解的發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提倡老師把一題求一解和一題求多解相結合,也就是輻合思維和發展思維兩者結合。而這才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


4

要在學科中進行思維品質的訓練


前面具體到思維的深刻性與創造性。再說思維的靈活性,它是思維靈活,靈活的程度,即善於組合和分析。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最典型的做法就是一題求多解,使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靈活地解決問題。


思維的批判性是一種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過程。他要求我們思維具有獨立分析、批判質疑的特點。國外叫它元認知,即對認知的認知。國內稱它為自我監控。我們老祖宗稱它為反省,如今國內叫它反思。我們老祖宗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什麼一天三次自省呢?就是一種反思的過程,是一種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過程。它要求我們把自身作為思維的對象,具有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獨立性和準確性,才能對問題提出質疑。


思維的敏捷性,我們的學生可以分為幾種類型,一種是準確迅速的,第二種迅速不準確,第三種準確不迅速,第四種既不準確又磨磨蹭蹭的。怎麼才能夠達到即準確而迅速的思維品質,它只能夠靠練習。因此老師們在整個學科的教學中要加強練習,這是思維敏捷性產生的基礎。


現在我希望老師們在每個學科都要進行這五種思維品質的訓練,這中間要做到因材施教,因為人的思維品質不一樣。為我們還要把5種思維品質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將思維品質的培養和智力的品質,直覺的品質,記憶的品質以及智力因素結合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