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為機,迎接挑戰,探索社會治理現代化新路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的講話》。

文章指出,要補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短板。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經驗,也有教訓。要放眼長遠,總結經驗教訓,加快補齊治理體系的短板和弱項,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築牢制度防線。要著力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著力完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樹立“全週期管理”意識,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

化危为机,迎接挑战,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

2020年新春跨年之際,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的一次嚴峻考驗。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其中最大的優勢則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凝心聚力,團結奮戰,眾志成城,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

從決定武漢暫時“封城”到全國各地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從全國各地醫療隊紛紛馳援湖北到中國製造力量千方百計保障物資供給,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顯著優勢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已越來越得到明顯體現。

化危为机,迎接挑战,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

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發展,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各地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但我們也要清醒地意識到,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並不等於完全勝利,在防疫抗疫的同時科學有序地復工復產,還需要勇於攻堅克難、善於化危為機。這也意味著,我國社會治理領域仍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和風險,必須加強和創新。

從創新社會治理角度而言,此次舉國戰“疫”既讓我們對國家治理的優勢和特點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也讓我們對國家治理的深層次問題有了更深刻的把握。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新風險,惟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在堅定製度自信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而創新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治理。

化危为机,迎接挑战,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一切治理活動,都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拜人民為師”“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把基層治理同基層黨建結合起來”……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制度創新,核心是人,重心則是城鄉社區。不僅是疫情防控和推進復工復產,衣食住行、教育就業、醫療養老、文化體育、生活環境、社會秩序等各方面都體現著社會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關係著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在這樣的背景下,不斷增強社會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社會治理是一門科學,既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勞永逸。也只有像繡花一樣精細,在系統化、科學化、智能化、法治化上下功夫,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實現人與人和諧相處,社會才會安定有序。

“盡小者大,慎微者著。”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項戰略工程、系統工程,增強憂患意識、未雨綢繆還需一以貫之。(蘆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