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那些無法擊垮我們的,終將讓我們變強大


原創:那些無法擊垮我們的,終將讓我們變強大


(一)

武漢曾是一座歷史悠久、頗具優良口碑的城市。新冠病毒爆發後,武漢封城,人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對抗著病毒的肆意侵擾。

然而最近因為病毒影響,世界對武漢人的印象曲線呈現斷崖式下降。

在武漢封城後,有某些武漢人連夜出逃,將攜帶病毒的可能性帶到了全世界。

因為這件事的惡性影響,全世界都掀起了反對武漢人進入的浪潮。國內的武漢人遭到中國同胞的指責和謾罵,國外的排華勢力也藉此興風作浪,說從武漢人能看出所有中國人的素質,這對身居國外的我也是一種困擾。那些什麼都沒做的武漢市民在一夜之間成為眾矢之的、被世界遺棄。

的確有部分武漢人在這次封城事件中不負責任、自私自利,對部分武漢人的做法,我們予以譴責。但我們不能因為個別人的行為而去否定一個集體、一座城池甚至一個國家。

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裡,吃人的是封建禮教。而如今,在網絡上對辱罵武漢人的微博的一個贊、一句評論,在現實生活中對武漢人的一個冰冷、嫌惡的眼神,都讓我們成為了吃人的人。這世界太涼薄,這人心太險惡,才會有如此多吃人的人啊......

原創:那些無法擊垮我們的,終將讓我們變強大


(二)

然而我依舊同魯迅先生一樣,還未曾對這個世界上的人感到失望,尤其是對我們中國人。

閉上眼,我的腦海中還有很多星星點點的時刻,那些故事、那些人,串聯起記憶裡塵封的畫卷,那些以為被遺忘掉的璀璨,還在那混沌黑暗之下散發著光彩。

我佩服那些在災難面前堅如磐石不倒下的人,因為無私和大愛而被時代銘記。在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他們依舊風度翩翩、正能量爆棚,他們依舊高舉正義的旗幟,保持著理智和對人的善意。

比如建國初期,那些為祖國的發展奔走於世界的精英們。他們努力學習西方文化,在祖國最困難的時候放棄海外舒適的生活、毅然選擇回國建設新中國,他們把青春和熱血都留在了這片他們深深熱愛的土地上。

他們可曾後悔過當初的選擇?可曾後悔過讓自己遭受了種種痛苦和磨難?可曾想過換一種方式生活,自己的人生會是什麼模樣?我們不得而知。或許,那句響徹雲霄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會是最好的答案和證明。

再比如李蘭娟院士,七十三歲的高齡仍然堅持在抗戰最前線,長時間佩戴口罩讓她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還有陳薇院士,曾阻擊非典、抗擊埃博拉,現在又帶領團隊火速馳援武漢,大大加快了疫情的確診速度。這些為眾人抱薪者,在風雪之中步履維艱但依舊堅定前行。

疫情最嚴重時,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醫生飛往武漢。他們被稱作逆行者,辭別家人和朋友,承載著死亡的風險一步一步地走向召喚他們的地方。在廈門航空的一架飛機上,全體機組成員對著這些逆行者們深深鞠躬。伴著機艙外的廣闊天空,機艙內人們的淚水順延而下,這淚水,是不捨,是堅定,更是義不容辭。

前方是未知的一切,甚至可能有死亡的威脅。當從醫的責任與小我的犧牲相矛盾,當家國情懷無法保全個人幸福,他們做出了劃時代的選擇——舍小我,去拯救更多的生命。

災難從不曾讓中國倒下,中國也從來不缺少迎風逆行者,這可能是我們中國經歷諸多磨難依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原因。


原創:那些無法擊垮我們的,終將讓我們變強大


(三)

天災人禍不可避免,面對死亡我們無能為力,但我們依舊可以保持初心,帶著理智和善良的種子去面對人生的風雪。就像英國作家雪萊的詩——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我們只有帶著對春天的希冀,讓心中盛放出愛的玫瑰,才能度過這寒涼、冰冷的冬天。

那些殺不死我們的,那些擊不垮我們的,終將讓我們更強大。在經歷了這樣的蕭條和重創之後,武漢的重建和整個國家的恢復工作也將提上日程,到時候,武漢會需要更多勇敢的逆行者和堅定的開拓者,他們會成為新的祖國之光。我也將在異國他鄉為武漢加油、為祖國祈禱,但願我回國之際能再次看到笑靨如花的國人和更加強大的祖國。

而那歷經數年巍然屹立的黃鶴樓呀,依然會在古老的歌謠中被傳唱著,唱完它的歷史,再唱一曲它頭頂天空之下的戰疫之歌......


原創:那些無法擊垮我們的,終將讓我們變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