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记忆,延续经典——上海国际体操中心设计方案

传承记忆,延续经典——上海国际体操中心设计方案

全景效果图

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整体改造工程,是上海市规模最大的城市更新项目之一。项目于2017年7月正式立项,2020年1月正式开工,新改造的上海国际体操中心将“上天入地”拓展空间,建成一个地上3层、地下4层的综合性体育馆。

传承记忆,延续经典——上海国际体操中心设计方案

夜景鸟瞰效果图

传承记忆,延续经典——上海国际体操中心设计方案

街视效果图

传承记忆,延续经典——上海国际体操中心设计方案

建筑外观

新上海国际体操中心由魏敦山院士团队领衔进行原创设计,方案呈现五大亮点

1、延续传承性

建筑造型是简洁、纯净、大气的水晶球、夜明珠,传承原有建筑形象。周边建筑密集,球体在平面和空间上能最好的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保留原有建筑扁球体的一抹记忆,但却又是全新突破。白天好似朝阳,象征长宁体育文化事业的冉冉升起,蒸蒸日上。夜间配以幕墙LED灯光,把比赛场内运动员竞赛的精彩场景,呈现在球体的表面,成为浦西一颗通透、闪亮的夜明珠与浦东东方明珠遥相呼应。

传承记忆,延续经典——上海国际体操中心设计方案

场馆大小内剖图

2、满足专业性

比赛地场尺寸扩大至70*40米;在作为体育功能使用时观众最大座席数增至5611席;排距增加至850mm;小比赛馆最多可容纳观众1170人;满足最高级别国际体操赛事的要求。

传承记忆,延续经典——上海国际体操中心设计方案

场馆横切面图

3、增强功能性

主比赛馆及上层叠加的小比赛馆为今后的竞演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除满足体操、篮球、排球、手球、拳击、武术、柔道、跆拳道等比赛体育比赛和体育训练之外,也可作为文艺演出、马戏巡演、会议、新闻发布、社区群众活动等多功能使用。

传承记忆,延续经典——上海国际体操中心设计方案

传承记忆,延续经典——上海国际体操中心设计方案

下沉广场效果图

4、扩大开放性

体操馆前设置下沉体育休闲广场、室外篮球场、体育雕塑、休憩庭院等以增加体育休闲、服务的场所,烘托全民健身氛围。下沉广场、地下开放空间不仅解决了部分地下室采光通风消防的问题,而且充分考虑与城市空间的连接,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活动场所。

传承记忆,延续经典——上海国际体操中心设计方案

大比赛馆效果图

传承记忆,延续经典——上海国际体操中心设计方案

小比赛馆效果图

5、提升公益性

为了更好的服务大众体育、全民健身以及文化需求,在市中心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向“天”向“地”借空间,将大、小比赛馆、篮球训练馆三层叠加,打造出上海第一个竞赛演艺、全民健身多方位立体叠加的综合体育馆。

传承记忆,延续经典——上海国际体操中心设计方案

不远的未来,一座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文艺演出、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上海国际体操中心,将积极对标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和长宁国际精品城区建设,融入长宁城市更新融合的发展理念,不断改善居民身边的文化体育公共活动空间,扩大公共文化和体育产品供给,打造成上海全民健身休闲新亮点。

附:2018年9月拆除的原长宁体操中心

传承记忆,延续经典——上海国际体操中心设计方案

原长宁体操中心

传承记忆,延续经典——上海国际体操中心设计方案

原长宁体操中心

关于魏敦山院士

魏敦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现代建筑设计(集团)顾问总建筑师职务。1983-1986年设计了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1992-1993年设计了毛里塔尼亚国际会议中心,1994年荣获中国建筑设计大师称号,2000年获得全国第九届优秀工程设计金奖和中国建筑设计最高奖“梁思成建筑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