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產業:未來已來 轉型加速

“總體來看,人工智能是一個受到利好影響偏多的行業。”廣州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蔡遠塵對南都記者說,“這不是說疫情沒有帶來負面影響,但總的來看好的因素比較多。”

疫情對於人工智能行業的影響是一體兩面,對於人工智能企業自身來說,疫情帶來的員工復工管理問題、供應鏈上游供應問題、資金壓力等實際困難應對起來並不輕鬆。但與更多企業頭疼的市場問題不同,人工智能以其技術的在線、替人、提效等特有屬性,在疫情期間迎來了一輪需求爆發,並在各行各業、社會各個領域展開了更為廣泛的應用。

供應鏈等三大問題較為突出

“我們低估了疫情的影響。當時(我們)預計小米發佈會可能沒法現場進行,但萬萬沒想到春節假期會延後。”深聲科技創始人及CEO周俊明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說,疫情給他們打了個措手不及。

深聲科技是一家2018年在廣州創立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年前成功拿下小米公司的需求標的,用其研發的聲音克隆技術為小米AI助手“小愛同學”開發重要功能。然而受疫情影響復工推遲,給企業在發佈會前與小米的技術對接帶來了挑戰。

除了打亂企業原有的計劃,在新增需求下供應鏈問題也很突出。“我們當時把公司所有庫存的9臺機器人都支援給了疫區前線。”廣州人工智能企業賽特智能CEO李睿說。早在大年初三,賽特智能研發的配送機器人就已赴廣東醫院“上崗”,公司技術人員也在加班加點做研發調試。2月1日,第一批4臺機器人到達武漢,深入隔離病區支援醫生工作,在漢口醫院還被網友拍成視頻成了“網紅”。但直到2月中旬,受到上游供應鏈未開工的影響,公司一直只能使用庫存的9臺機器人,已完成開發的測溫機器人生產也受到了限制。

另一家廣州人工智能企業創新奇智也遇到了類似問題。“我們的視覺研發團隊有很強的實力,春節期間就加班加點,準備為日後企業復工需求研發基於人臉識別功能的測溫一體機。”創新奇智華南區總經理何慶說,然而,儘管研發人員實力過硬,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硬件備貨不足給研發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此外,“由於客戶的復工時間大大推遲,(這次疫情)多多少少影響到了我們的業務推進、項目實施等進度。”

和深聲科技、賽特智能、創新奇智一樣,面臨疫情帶來突發情況的人工智能企業還有很多。據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蔡遠塵介紹,由於人工智能是一個新興產業,除部分轉型企業外,為數不少的初創型企業面臨較大的風險挑戰。其中,最突出的包括資金問題、供應鏈問題和人員管理問題。

“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需要資金投入,而疫情當下融資難度較大,我瞭解到一些相關的創投基金現在也比較有壓力,投資會更加謹慎,所以對現金流儲備不是很充足的企業來說可能會比較難。”蔡遠塵說,此外供應鏈上游企業普遍存在原材料短缺、生產停滯、物流時效等難題,而遠程辦公只可解燃眉之急。長期而言,員工效率、鬥志和安全都無法保障。

“鋼鐵直男”在抗疫中得到肯定

儘管遇到種種困難,但與許多其他行業企業受疫情影響面臨訂單減少等市場問題不同的是,在此次疫情中,用人工智能技術協助疫情管控和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已經成為從政府到企業的共識。

“人工智能是比較全面的一個行業,它更多依賴的是核心的計算技術。我想這次疫情其實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是發展機遇。”周俊明說,例如疫情期間人們因被隔離在家,對有聲讀物的使用需求迅速增長,深聲科技的智能語音服務也通過這樣具體的產品形態繼續落地。

而用李睿的話來說,他們研發的機器人“就是奔著疫情一線痛點需求去的。”在感染風險最大、工作最為繁重的隔離病區,機器人可以明顯減少醫護人員和患者的接觸次數、減少醫護人員勞動強度,而且機器人參與工作本身不需要口罩、防護服等緊缺物資,又可以節約物資損耗。因此機器人應用得到了前線廣東省醫療隊、武漢醫護人員以及患者的一致肯定。

對患者而言,在隔離當中需要關心和溫暖的他們,又希望避免與他人接觸導致傳染,這種矛盾的需求或許也能通過人工智能實現。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張濤回憶,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投入使用的配送機器人有一個場景讓他印象深刻,一位年紀比較大的患者在取完餐之後不停地對著機器人說謝謝。“機器人雖然平時看起來是個‘鋼鐵直男’,但在疫情當中卻能為患者帶來一點溫暖。”

在疫情高峰期間,人工智能以醫院配送機器人、遠程醫療、輔助科研攻關等方式參與抗疫一線。而在國內疫情高峰過後,面對企業疫情期間復工復產的特殊需求,人工智能與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更是在智能測溫、智能防控、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等應用場景爆發。

疫情防控新理念催生新的消費市場

面對市場機遇,不少人工智能企業在原有成熟智能產品基礎上,針對疫情特殊需求進行快速研發及應用,也擴展了新的市場和用戶群體。

2月12日,在廣州天河科技園的林蔭道上,一臺極飛科技研發的防疫無人車徐徐駛過,車上搭載的氣流噴霧機轉動自如,可以精準定點噴灑,每小時消殺面積能超過6萬平方米。來到獵德幼兒園,通過防疫無人機和防疫機器人相配合,僅用短短5分鐘,就完成了幼兒園近8000平方米戶外區域的消殺工作,替代了4-5名工作人員幾個小時的工作量。在此之前,極飛科技主要以農用噴灑無人機而著名。

對於擁有創新基因的人工智能企業來說,疫情帶來的種種困難也在一一被解決。周俊明說,自1月31日開始,公司內部就開始討論怎麼利用互聯網資源持續加速項目實施:“我們啟動緊急預案,通過遠程工具完成開發、聯調、測試工作。周圍的公司還沒復工,我們就已經在線上開工了。”

“我們的小愛同學也升級了,它現在可以定製聲音。”2月13日下午,受疫情影響的小米發佈會首次以純線上形式舉辦,雷軍在發佈會上一如往常介紹產品新的“黑科技”,而小愛同學可以定製聲音和喚醒詞的新功能正是由深聲科技研發。

“得知我們的生產需求,政府幫忙協調了上游原料企業復工復產,這對我們是非常關鍵的幫助。”李睿告訴南都記者,隨著供應鏈問題的解決,企業產能不僅得以恢復,還將為滿足生產疫情防控產品需求而進一步擴大。據他預計,機器人產能即將達到月產數百臺。

蔡遠塵認為,立足中長期看產業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機”大於“危”:疫情有需,催化了消費者和企業客戶新習慣新理念的產生,人工智能技術在治安管控、疾病防治、文化教育、生活消費等方面加速滲透。

“經過這次疫情之後,用戶會深入體會人工智能服務的便利性和科學性,人工智能不再是一個彷彿未來科幻般的概念,而是‘未來已來’,這將有利於技術應用的進一步推廣。”他說,從商業角度來講,這次疫情也會促進人工智能相關應用公司的訂單量增加。“企業如果能熬得過去,將會迎來一波新的轉機。”

周俊明也認為,“疫情會加速人工智能細分領域的發展。比如武漢方艙醫院裡面無接觸式的送餐機器人,其實以前有些酒店也有,但並沒有得到廣泛認可,而經過這次疫情,人們會逐漸認同這種無接觸式的配送是更好的。”

周俊明認為,整個人工智能產業目前還處於萌芽狀態,此次疫情會讓人們更加認識到這項技術的潛力。何慶對此也表示同意:“經此一疫,大家會更加主動地擁抱數字化和在線化,而人工智能相關技術正能夠輔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未來已來,技術整理構建的好時機

面對疫情下新的市場機遇,政府層面也對人工智能應用進行大力支持。早在2月4日,工信部科技司就發佈倡議書,呼籲“攻關並批量生產一批輔助診斷、快速測試、智能化設備、精準測溫與目標識別等產品”。

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

2月19日,工信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隨後,各地紛紛以出臺相關政策或徵集人工智能產品的方式支持AI“戰疫”。

不過,作為一個新興高科技行業,國內人工智能產業有其發展節奏。

從2019年推出的相關產業政策來看,目前國內人工智能產業整體處於由早期研發為主向推動產業融合應用的發展階段。疫情帶來的突發性需求爆發能否持續,以及能否很好地抓住機遇,是人工智能行業企業即將面臨的課題。

“對於全產業鏈來說,這個市場機遇都是突發的,所以對於還處在創新階段的產業來說,如果要求全產業鏈方面一起快速提升,我覺得是比較困難。”在蔡遠塵看來,在廣州人工智能企業中,機遇最為突出的也許是在人工智能領域進行轉型探索的成熟型企業,“在這種時刻,大型龍頭企業就凸顯出它的價值跟作用。它們有原有的成熟生態和資源,包括健全的資金脈絡。同時這一次疫情需求為它們打開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市場,會加快企業人工智能方向的轉型速度。”

據中國電信全資子公司世紀龍信息網絡有限責任公司(21CN)黨委書記林有宏介紹,大年初二,他們就向全國用戶推出免費版企業雲盤服務和免費的疫情信息收集模板服務,疫情期間還開發了“翼健康”、“天翼看家”等產品,迅速統籌醫療、社區資源,展現出大型企業的資源和生態應對能力。

“國有企業、大型企業和政府率先投入資源,更多的中小企業就會自然參與進來。”蔡遠塵認為,當此之際,由龍頭企業牽頭,將其他優秀的人工智能行業技術型企業通過合作、投資乃至收購等方式,融合到龍頭企業成熟的產業生態中,是產業融合方面的一個價值體現。

如今,疫情帶來的市場需求將催化人工智能行業向前發展已成為這個行業企業的一項共識。而這種新的市場機遇將會催生出很多產業,這也是一次技術整理構建的機會。與此同時,政策機遇也在加碼:3月30日,被稱為廣州數字經濟“1號文件”的《廣州市加快打造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型城市的若干措施》在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上審議通過。新政共推出22條具體舉措,加速重點領域向數字製造和數字服務轉型升級。再加上此前於2月21日發佈的《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廣州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正迎來新一輪政策風口。

對此,蔡遠塵提醒:“機會往往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有同時扛過困難和抓住機遇,才能迎來更好發展的春天。

“我們倡導政府用好產業基金,支持鼓勵技術跟產業對接的環節,讓技術企業能夠更好地去擁抱產業,之後也能夠更好地接上社會資本。”

——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蔡遠塵

同題問答

市場融合應用是人工智能 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

南都:你認為這個行業最需要作出何種改變?

蔡遠塵:其實人工智能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它的發展還沒有一個定勢,可以說無時無刻不在改變。我覺得這個行業更需要看怎麼樣有更好的路徑去發展。目前來看市場融合應用是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但也不能說不需要核心技術研發,等我們在應用發展的過程中,會逐漸發現缺乏的各種東西,還會不斷去補充改變。

南都:你對政府的扶持政策有何建議?

蔡遠塵:在資金方面,因為目前作為資本來說可能會偏快速思維,優先去採用一些可以快速市場化、快速回報的企業,這對目前人工智能正常的發展狀態可能會有一些影響,所以我們倡導政府用好產業基金,支持鼓勵技術跟產業對接的環節,讓技術企業能夠更好地去擁抱產業,之後也能夠更好地接上社會資本。

南都:可否用一句話給同行加油?

蔡遠塵:我們對人工智能的定位經常說到一句話:“賦能萬物,未來已來”。我們的未來可能就是在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的過程中,打造出全新的生活模式、全新的價值觀念,都會有全新的變化。

企業心聲

普渡科技創始人張濤:“機器人平時雖然是‘鋼鐵直男’,但在疫情當中也能帶來別樣的溫情。”

深聲科技創始人及CEO周俊明:“我們這個行業其實是走在了時代的前沿,所以應該承擔更多一些責任。”

21CN黨委書記林有宏:“人工智能行業在本次疫情中所體現的優勢和高效,必將吸引更多的人才和社會投資。”

南都倡議

百業復工復產 託舉2020

為聚合行業、企業力量,促進產業鏈升級優化,以期帶動激發市場需求,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南都特此發出倡議,希望百業萬企與南都聯手,共同參與“託舉2020”系列活動。

參與方式:

1、加入“託舉2020”支持隊列

2、聯合開展行業深調研,為復工復產行業復甦出謀劃策

3、推薦人選加入南都產業專家庫,共同舉辦疫後應對公開課、雲論壇等

4、參與共建“南都超鏈接平臺”

報名電話:020-87388888

統籌:黃海珊 裘萍 鄒瑩 尹來 任先博 謝冰

執行統籌:黃海珊

採寫:南都記者 徐勁聰 實習生 郭靜怡

行業數據研究:袁炯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