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戰不是才兩千萬粉絲嗎?”|被汙名化的飯圈女孩

文|碎碎唸的三三

“肖戰不是才兩千萬粉絲嗎?”|被汙名化的飯圈女孩

解釋一下題目"肖戰不是才兩千萬粉絲嗎?"裡的"才"

不是說粉絲少

只是,我最近追一個真·不太火的劇,彈幕還能看到一些關於粉絲關於肖戰風波的"對線",而截至此時,距離事件爆發已經過去一個月有餘了

相對於這個輻射範圍來說,"兩千萬的微博粉絲"顯得少了

但今天不聊這個事情,想說的,還是"飯圈女孩"

“肖戰不是才兩千萬粉絲嗎?”|被汙名化的飯圈女孩

在過去一個月中,"同人文化"被扒光了衣服,但"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飯圈文化"也被推到了聚光燈下

"皮下"、"脂粉"等名詞,各種縮寫,進入了大眾視野

以此為契機,在身邊一個飯圈女孩的介紹下,我瞭解到了"數據組"這一概念

好像這幾年,粉絲和飯圈也逐漸被切割成了兩個概念

粉絲:只要你喜歡這個偶像,就可以算粉絲了,即使你不買他的代言不買他的周邊,也可以是粉絲。最多被嘲諷一句"白嫖粉"

“肖戰不是才兩千萬粉絲嗎?”|被汙名化的飯圈女孩

飯圈:"飯圈"的門檻就高了許多,最起碼要接觸過"數據組"這個概念。

進入了飯圈的粉絲們形成群體,有規矩,有組織。數據組的孩子們手裡平均大於一個賬號,幾乎每天都要根據"指揮"進行打榜、評論、點贊,完成要求。

這也是流量明星們發博後,轉評贊數據格外"好看"的原因之一

飯圈女孩最近受到了很多爭議,再次提起這個詞,是因為最近對一個粉絲的發言有所感觸

“肖戰不是才兩千萬粉絲嗎?”|被汙名化的飯圈女孩


卑微呀卑微呀,太卑微了……

這只是一個契機,讓我發現"飯圈女孩"的另一面:那些可愛的星光

飯圈女孩有很多負面標籤,控評、動輒謾罵、威脅

但這並不是追星族的"專利",我之前說某電視劇深度不足的時候,也被扣上過"抹黑、收錢"的帽子;我在一些網站上曾經看過幾個diss鍵盤俠的視頻,評論區才真的是"一片狼藉"

鍵盤俠每個群體都有,不是"飯圈"專屬

某乎裡有一個問題,"對哪家粉絲印象最差"

有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不用說別人家了,有時候看著自己家的極端粉絲都氣得直跳腳"

“肖戰不是才兩千萬粉絲嗎?”|被汙名化的飯圈女孩

由於群體效應,又或許是缺少引導、年齡偏低,現如今,飯圈文化確實存在許多糟粕

但它也有過正向的一面

號召公益的時候,"飯圈女孩"不落人後,積極響應

考試前緊張,在"圈子"裡求安慰,大家都鼓勵她放鬆心情,認真複習

王鷗的一個粉絲的發言,也有觸動到我,她說,"姐姐真的日常就是勸退粉絲(遠離她的私生活),最喜歡聽到的就是粉絲告訴她自己取得了什麼成就"

“肖戰不是才兩千萬粉絲嗎?”|被汙名化的飯圈女孩

前段時間某乎的某個提問下,有人在回答裡說"肖戰粉絲基本都在閉麥,和你們對線的其實才是路人"

其實我是不太信的

因為有些發言的"含路量"確實感覺不太高

但粉絲的概念本就寬泛,"路人粉"也有個"粉"字


這件事情的持續發酵,牽扯到了很多"圈外人"的參與,而飯圈女孩們,身在圈中,承擔了絕大部分罵名

其實網絡沒這麼發達的時候,"飯圈"還未形成,"粉絲"也不可控

“肖戰不是才兩千萬粉絲嗎?”|被汙名化的飯圈女孩

當時,粉絲行為也有極端過,譚詠麟和張國榮的粉絲撕X,在一些報道中依稀可見蹤影;"私生飯"侵犯明星隱私的新聞屢見不鮮

"飯圈"這一名詞的出現,給約束粉絲行為提供了可能,也有讓粉絲極端行為影響力擴大的可能

但飯圈不是原罪,"引導"才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