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線”是這樣堅守的

基層是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第一線,也是復工復產的第一線,是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的關鍵所在。

——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

廣州力量|“第一線”是這樣堅守的

“您好!我是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今天來為您測體溫……”在越秀區北京街都府社區,醫生吳慧敏與一名社區幹部、一名社區民警組成的“三人小組”,上門向一名從武漢出差回來、居家隔離多天的街坊瞭解情況。從大年三十堅守一線至今的“三人小組”,是廣州激發全民“抵抗力”,堅持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一張名片、一個縮影。

人民群眾,才是真英雄。事實清楚告訴我們,群眾路線是永葆黨的生機活力的強大法寶,是黨永遠不可移易的生命線。抗擊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人民戰爭,必須充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發揮人民群眾的無窮力量。

地處“兩個前沿”,擔當“兩個窗口”,在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能否打一個漂亮仗,考驗著廣州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作為超大城市,廣州全市11個區、170個街鎮、2740個社區,常住人口規模超過1530萬;作為千年商都,廣州商業貿易高度發達,客似雲來;作為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全國三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廣州立體交通網四通八達。疫情防控不走群眾路線,不向人民群眾要戰鬥力,根本無法想象。

廣州力量|“第一線”是這樣堅守的

疫情突如其來,如何在多元化的城市中實現“再組織化”,對城市治理而言,頗為棘手。於是,廣州城市治理中“群防群治”這張名片再次被擦亮——1月22日,廣州市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要啟動聯防聯控機制;1月26日,廣州提出,“看好自己的人、守好自己的門”,舉全市之力築牢疫情聯防聯控的堅固防線。“舉全市之力”,既有領導力、組織力、執行力,更有戰鬥力——上下同欲形成的“抵抗力”。

戰鬥力被迅速組織起來,市、區、鎮(街)、村(社區)、網格五級疫情防控責任體系被動員起來。此外,全市2.9萬多個黨組織、26萬名在職黨員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7.8萬人次志願者上崗服務,410多萬人次“廣州街坊”參與到群防群治中。至3月22日,全市累計排查出695人有發熱症狀,23人被確診為新冠肺炎。“首創在基層,高手在民間”,解決了社區疫情防控“誰來負責”之難點、痛點,保障政策落地、防控到人、數據核實。

“主大計者,必執簡以御繁。”聯防聯控、群防群治不是搞人海戰術,更不是大水漫灌,而是抓“牛鼻子”、打蛇七寸,在重點戰場投入重兵。提綱挈領,廣州的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經驗,可用四個“牢牢管住”概括之。

逢人必測, “挑戰不可能”

外防輸入,對廣州而言,無論疫情發生之初、復工復產之際,還是疫情呈現境外輸入之時,都顯得格外重要。

管住通道,就要管牢。廣州把全部通道都當作“主戰場”,牢牢管住。在一級響應期間,在全市所有高快速收費站、國省道和城市道路進城通道設置聯合檢疫,實行24小時聯防聯控值守,逢車必檢、逢人必測。截至2月22日0時(撤銷測溫點),僅交投集團累計派出一線收費員4.1萬人次,共檢查車輛470萬車次、檢查人員960萬人次,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高速防線”。

廣州力量|“第一線”是這樣堅守的

荔灣區蘆荻街的工作人員對發現病例的社區上門摸查、消殺。

2月24日開始,按省統一部署,廣州市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由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響應級別調整,疫情防控工作的難度並不是降低了,而是相反。廣州市堅持二級響應一級措施,積極應對境內近期每天超過50萬人的返穗人流高峰。在地鐵全線網安檢門設置測溫點,在所有公交線路配備手持測溫儀,保證不漏一人。

“牢牢管住全部通道”何其艱難,幾乎是“挑戰不可能”,但廣州沒有退縮,慎終如始。這背後,靠的正是聯防聯控、群防群治。

打好“巷戰” 陣地不能丟

透過一個範本,看廣州社區防控。石牌村是廣州最大的城中村,位於繁華的天河區中部。這裡約有3200棟出租屋、6萬外來人口。然而,從疫情發生至今,該村做到了“零病例”。他們怎麼做到的?秘訣是上門模式和“七步工作法”。

萬千社區,千萬市民安身之所。打好“巷戰”,守牢社區這個陣地,就鎖住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咽喉。疫情防控阻擊戰打到今天,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不能不說,社區防控居功至偉。隨著疫情在世界範圍內蔓延升級,這一經驗也被國外一些城市複製。

廣州力量|“第一線”是這樣堅守的

華林街文昌南路,工作人員對發現疫情的場所及周邊進行消殺。

廣州牢牢管住城鄉社區,模式為:實施小區(村)封閉式管理。全市7146個小區均設置防控檢疫卡點,採取“洗樓”辦法,發現並納入社區健康管理重點地區來穗人員累計超過21萬。

統計數字也許是冰冷的,牢牢管住城鄉社區的行動卻是火熱的、溫暖的。成績背後是大量民警輔警、來穗服務管理人員、基層綜治人員、社區幹部、回社區的在職黨員、“廣州街坊”、志願者等在默默堅守,上門排查、測量體溫、交通檢疫、維持治安、清潔消毒……紛繁而瑣碎、枯燥而乏味,大家都堅持了下來。

織就天羅地網,牢牢管住城鄉社區,彰顯廣州強大的動員能力、組織能力,以及人民群眾的強大合力,昭示人民群眾是戰“疫”的力量之源、信心之源。

外防輸入,下好“先手棋”

白雲機場,廣州“門戶”。3月27日起,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最新版防控疫情境外輸入工作指引出臺,取消此前的顏色分類標籤,入境旅客全部集中隔離14天。

超過兩個月的國內疫情防控阻擊戰打得很堅決也很辛苦,到了今天,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然而,境外疫情呈加速擴散蔓延態勢,我國疫情輸入壓力持續加大。截至3月28日24時,廣東全省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病例123例。3月28日,廣州就報告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6例。樹欲靜而風不止,形勢逼人。

廣州力量|“第一線”是這樣堅守的

蘆荻街對發現病例的社區上門摸查,消殺,每天大沖洗。

面對新風險,下好“先手棋”。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若“外防輸入”抓得不牢,導致再次暴發,前期戰“疫”成果將毀於一旦,後果不堪設想。廣州在“內防反彈”的同時,要把“外防輸入”作為當前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適時調整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方向,最大程度築牢防線。

廣州牢牢管住所有口岸,嚴防境外輸入。嚴格實施入境旅客全覆蓋的“三查三排一轉運”口岸檢疫措施,強化航空運輸、口岸檢疫、目的地送達、社區防控的工作閉環,累計監管超過8000航次航班、197車次粵港直通車、723班次客輪、109.5萬人次入境人員。

作為國際交通樞紐城市,廣州“外防輸入”要綜合考慮多重關係,關起門來搞防疫不行,大門洞開則風險巨大,必須巧妙處理好疫情防控與國際往來的關係,力求做到兩全。

點面結合,盯緊關鍵點

“點面結合”是一種戰術,在戰爭不同時期靈活應用。在全面出擊、整體推進,不斷擴大勝利面的同時,也要緊盯重點戰場,逐個擊破、以點帶面,不斷鞏固勝利成果。

重點場所住著特殊人群,或老弱,或病殘,防疫意識差,“人傳人”風險大。守不住重點場所,就會出險情。2月中下旬,全國5個重點場所發現數百例確診病例,引發全國關注。任何麻痺思想和僥倖心理,都可能讓疫情防控工作陷入被動局面。

廣州牢牢管住重點場所,對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機構、救助管理機構、精神病院、公安司法監所等,採取多輪次疫情排查和“回頭看”,確保萬無一失、絕對安全。事實證明行之有效,廣州這些重點場所沒有發生重大疫情。

廣州力量|“第一線”是這樣堅守的

華林街文昌南路,工作人員對發現疫情的場所及周邊進行消殺。

因時而變,隨事而制。隨著疫情防控形勢變化、復工復產持續深入、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疫情防控工作適時做出調適。但無論怎麼變化,兩大原則不能丟。

一是“牢牢管住”不能丟。無論疫情防控“重點戰場”轉移到哪裡——復工復產現場,還是各大口岸,都要有“鐵桶陣”思維,做到嚴防死守,確保滴水不漏。

二是“群眾路線”不能丟。“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正是眾力所成,築起廣州抗疫的“防火牆”。同舟共濟、群策群力,才是防疫的“長效疫苗”。

慎終如始抓好防控,強化服務促進發展,廣州必將率先在大戰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廣州力量|“第一線”是這樣堅守的

來 源:廣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