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我心中的記憶


老街,我心中的記憶


老街,我心中的記憶


老街,我心中的記憶


老街,我心中的記憶


老街,我心中的記憶


老街,我心中的記憶


老街,我心中的記憶


老街,我心中的記憶


老街,我心中的記憶

我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收藏著一處難以忘懷的老街。我要描寫的老街坐落在江西省上猶縣社溪鎮。我要敘述的老街是孩童時代的記憶。

老街的東,南兩邊有清澈見底,川流不息的童子江繞街而流,一座現代雙栱公路橋橫跨其中,聯通兩岸。江邊堤壩上垂柳搖曳,岸邊草地間牛兒輕鳴,石質碼頭中村婦浣衣。碧波盪漾的江水裡,頑皮的孩童們盡情戲水。老街的北面靠著一座小山,西邊是幾個在小山崗上分佈的駐鎮單位。整個老街的佈局是依山傍水,動靜結合。動的是江水和炊煙,靜的是青山和屋宇。

社溪的老街以橫街為中心分上街區和下街區二大部分。上街區主要是家禽與魚類等交易區,下街區為蔬菜,豬肉,竹木器,鐵器等交易區。趕集日是逢農曆的三,六,九。老街的房屋是南方騎樓式建築,店鋪一間連著一間,大部分為土木結構。臨街的那面牆都是木質的,由一塊塊的木頭拼成,早上拆卸開來便是開門經營了,到了晚上,再一扇扇拼回去又成了一道牆。

上街區也叫“坪頭山”,位於整個老街的北面。街盡頭的兩邊是鎮裡的“農機修配廠”和“木器廠”。這個街區主要是居民區,沒有商鋪。不過也有吸引孩子們的一個地方,那就是一家手工製作鞭炮的家庭小作坊。別看它只是一個小作坊,老街及周邊的小夥伴們對它可是情有獨鍾哦。尤其是每年春節期間,小夥伴們帶著自己的壓歲錢成群結隊的光顧此地,我和弟弟便是其中的積極分子。

七十年代中期,我家住在橫街上。那時橫街上有2家單位,一是信用社(銀行),一是稅務所,兩個單位各佔一邊,相對而望。記得每當“五.一”和“十.一”兩個節日來臨之前,兩個單位都會在大門處扎彩門,以示慶祝。那時的彩門是用江邊的柳條和後山的松枝為主進行搭扎的。主體搭好後再點綴上用彩紙紮成的彩花,紅綠相間,粉紫搭配,甚是好看。套用現時的語言,這是一種純天然綠色環保型彩門。在那個色彩單調的年代,這樣一種異樣的展示,就是獻給人們的一頓視覺大餐。

下街區有二條街道,第一街道集中了豬肉攤位,竹木器攤位,供銷社的大部分門店和藥店,理髮店等。第二街道主要是附近農民出售自種蔬菜的場所,也分佈著冰店,縫衣社,照相館,鐘錶修配和圖章刊刻社,街道南部盡頭是當年最為紅極一時的供銷社辦公室所在地。兒時的我,平時最喜歡到理髮店玩。因為在這裡可以聽大人們談論鄉間的各種趣聞,同時,夏天可以享受到室內一絲愜意的清涼,寒冬裡感受到一縷如春的溫暖。

下街區還有2個大院,一個是“鍾屋院”,一個是“郭屋院”。其內住著鍾,郭兩姓大家族的人。“鍾屋院”就在橫街上,我家住的房子打開後門便可進入。所以這裡也是我孩童時經常出入玩耍的場所之一。院內的地面鋪了一層鵝卵石,表面光滑的鵝卵石在太陽的照射下鋥亮鋥亮的,像一顆顆寶石般耀眼。

橫街的西面街頭是鎮衛生院,這裡也是我父親工作的地方。衛生院的前面就是老街賣柴火的地方,叫“柴崗上”。每逢趕集就有山農桃著一擔擔的木柴在此交易。

今年年前回了一次鎮裡,如今的老街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現代磚房。老街的影子只能在記憶中浮現。老街是我的出生地,它陪我度過了天真爛漫,父母關愛的孩童時代。老街房屋那斑駁的牆面,騎樓屋簷下晾曬的衣服,小巷裡泛著青苔的石板路,就像一曲動聽的音樂,時常在腦海裡縈繞。

老街的房子已經改造,新房林立,外表光鮮,卻缺乏一種歷史的厚重感。舊樓已毀,風采不見,但仍然一樣活在我們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