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46天的集体停摆,让旺季直接变成了“冰季”

没有人会否认,旅游业是这次疫情影响之下的“重灾区”,46天的集体停摆,让旺季直接变成了“冰季”。

3月9日,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接受采访时直言:“这是携程有史以来亏损最多的一季。”不光是携程,这几乎是整个旅游行业的共识。

但在其它行业焦虑、悲观的衬托之下,这个几乎停摆的行业却表现出了一丝迷之淡定。AI蓝媒汇采访了多位旅行社的各岗位员工,其中包括头部品牌,也包括中小玩家,有一线销售,也有后方管理人员。他们都承认,疫情对整个行业的打击是很重的,但作为业内人却无暇诉苦,能做的就是尽力处理退单,减少客户和公司的损失。

即便已经停摆46天,整个旅游业内却没有一个人是清闲的。对于目前的损失,所有人都坦然接受,他们真正担心的,是如何从“冰季”顺利走出。

原本定于大年二十九放假,一月底开始带团出行的“地接”梁妮被疫情的突然而至彻底打乱了计划。

1月23日,武汉发出“封城令”,疫情进入爆发期。旅游行业是率先反应过来的一个行业。

就在封城后的第二天,文旅部紧急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暂停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紧急通知》第一时间叫停全国旅行社团队游。

三天后,出境团队游也被取消。

也正是从那一天开始,休假第一天的梁妮不得不回归工作状态,开始不停处理客户发来的退团申请。

“往年春节和暑假是旅游团最密集的时候,一月底、二月初的团我这边都已经安排妥当,相当于箭在弦上了。”但受到“不可抗力”的影响,梁妮不得不承担退团的损失,“临近出发日期的团是很难挽回损失的,酒店、车费、签证费和部分机票都不能退,每个团就要损失几万块。”

梁妮是专职英国地接,要面临的是跨境沟通退改服务,难度很大。

而即便这部分损失是公司在承担,梁妮的个人收入也同样大打折扣。“我们的工资都是和单量挂钩的,退了团就相当于没了业绩,只能赚个保底。”

但保底工资很低,梁妮的收入直接缩水七成。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王楠身上,其所在的旅行社主张复工之后再统一给客户协商退改政策,“当然是能不退就不退,尽可能说服客户改期,这样虽然也会造成损失,但至少能保住业绩。”

旅游业46天的集体停摆,让旺季直接变成了“冰季”


没有业绩,就没有绩效,行业停摆至今,王楠也仅拿到了去年同期三分之一的工资,“1月份给的基本工资,且拖延了几天。2月还没发,不知道公司会有什么政策。”

对于一线的“旅游顾问”,也就是销售人员来说,工资直接和业绩量挂钩,没有成团,就几乎没有工资,这是行规,也是梁妮和王楠意料之中的结果。

在大型旅游机构管理岗的林静受到的冲击则相对较小,但也不免为公司以及整个行业的未来担忧。

根据全球商务旅行协会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全球商务旅行行业预计将损失8200亿美元的收入,这个数字比2月份预测的5600亿美元增加近五成。

“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公司也只能选择用一些其它的业务来降低风险损失,比如跨境电商、游学等项目。但目前消耗的都是库存,具体能撑到什么时候还是个未知数。”

同为业内头部、上市公司,林静所在的企业并未选择和携程一样“高调”的做法,“虽然一些损失是可控的、可追回的,但毕竟还要向投资人交代,如果整个一季度都没有收入,还不能严格控制成本,财报出来很难向投资人交代。”

资本市场的反映是最直观的,当地时间1月21日,携程股价从半年来最高的38.94美元/股跌至35.86美元/股,跌幅达到7.9%。

而随着疫情的蔓延,及美股市场的整体低迷,股价下跌的情况始终在持续,截至当地时间3月10日收盘,携程股价为29.03美元/股,市值蒸发58亿美元。

同程艺龙亦严重受挫,1月20日以12.16港元/股收盘,跌幅达到8.8%。

所以,无论是携程、同程艺龙,还是飞猪、去哪儿、马蜂窝……总要做点什么,以挽回投资人的信心。

这其中最为“激进”的正是携程。

梁建章大笔一挥,拿出10亿“复兴基金”,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为客户提供“无损退团”,试图以服务挽回口碑。

他宣称,携程并不缺钱。

梁建章在采访时承认,在处理突然增加的退单业务时,整个公司的压力都是很大的。这其中一边要应对客户急迫的退订诉求,另一方面还要不停地向上游航空公司、酒店、景点等供应商取消行程,挽回损失。”我们承担了原来十倍、几十倍的业务量,携程有上万名工作人员在加班,现在剩下一些国外的航空公司还不能很快响应,绝大部分我们已经处理掉。”

而在这过程中,或许是出于行业老大的责任和担当,又或许是为了尽可能提升退单效率,减少员工压力。携程直接为客户提供了“无损取消”这样一个选项。

为此,携程宣称承担了数亿损失。

“最差时国内订单80%的损失是有的,现在慢慢恢复了一些,但国际订单短期很难恢复。出境游、国际航班、高星酒店这些业务上人数不一定占大头,但收入和利润占比很大。”

旅游业46天的集体停摆,让旺季直接变成了“冰季”


根据文旅部去年发布的2018年国内旅游市场基本情况: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5亿人次,占比国内旅游2.57%。

而根据艾媒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在线出境游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1345亿元。

前路难,携程这才选择这种“激进”的方式试图挽回损失,毕竟服务业的命脉最终还是落在“服务”二字。

但并非所有玩家都愿意拿出10亿“赌明天”,也很难拿出“无损取消”的底气。携程的豪放,给同行带来了压力。

业内指出,一些中小旅行社的产品不止携程一个销售渠道,后者执行无损退,反而让他们承担了巨大压力和更多损失。

“携程强调自己资金和盈利状况都比较好,所以愿意主动垫钱甚至是贴钱为客户办理无损退,这无可厚非。但并不是所有机构都有这样的底气去开这个口子,毕竟这其中的损失是要旅行机构自己承担的。”林静直言,“携程有底气拿出10亿来做‘复苏基金’,但并非所有公司都愿意承担这个风险。”

所以林静更愿意让客户了解到退订不仅仅是一个选项而已,这其中蕴含了整个产业链条的协同。“在停团的前半个月至一个月的时间内,所有员工都没闲着,全部在和上游的航空、酒店、景点、车行等渠道商沟通退款事宜,与之协商共同承担风险和损失。”

由于林静所处的公司也处在行业头部位置,对上游供应链的把控能力较强,所以整体的沟通相对顺畅。“很多上游供应商也是我们集团的资产,所以沟通起来比较轻松,其他的供应商也是我们多年筛选下来,双方都比较信任的,所以退订情况比较顺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