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當作寶聽你的歌肯定是你粉絲,最後要收費,網友:做人要厚道

01音樂app聽歌收費新模式

歌曲收費,這個收費模式,在各大音樂app應用上,早已經實行了很多年。一開始是充值app會員,按月或者包年優惠的形式。

喜歡聽歌的朋友只要充值10-20元的會員,就可以聽音樂app上面的歌曲,總體來說還是很實惠的。

但是去年音樂app又推出另外一種收費模式,聽一首歌收費3元。不管你是普通音樂會員,還是充值會員,需要額外花錢購買。

把你當作寶聽你的歌肯定是你粉絲,最後要收費,網友:做人要厚道

某音樂app

我們計算一下,3塊錢一首歌,確實沒錯,3元錢並不多,但是你一年聽下來,小几百塊是需要花的吧。對於大眾普通粉絲來說,在這上面消費幾百元,確實有點承受不起。

02對於這種多次收費的情況,這個話題很多粉絲就不幹了。

對於這種多次收費的情況,這個話題很多粉絲就不幹了。

“新歌專輯收費,粉絲可以理解,畢竟沒有了實體專輯收入,無可厚非。但是過去十幾年的老歌,大家一直都是免費聽,突然改成收費,無法接受”。

“不單純從價格上來說,實物專輯CD,有海報,有收藏價值屬性,而數字音樂是虛擬的”。

“很多時間追星聽歌的都是學生,而學生在學習階段本身就沒有太多的消費能力”。

把你當作寶聽你的歌肯定是你粉絲,最後要收費,網友:做人要厚道

網友對歌曲收費的看法

“歌曲收費,都是收取你的粉絲的錢,他們需要家庭生活,生活不易,而明星又不缺錢”。

“很多歌曲強制購買專輯,雖然3元一首歌,但是整個專輯下來錢就多了,而且還有自己不喜歡的歌曲”。

把你當作寶聽你的歌肯定是你粉絲,最後要收費,網友:做人要厚道

網友對歌曲收費的看法

03明星對歌曲收費的看法

像林俊杰和周杰倫這樣的音樂大咖,他們的歌曲在音樂app上面,除了包月會員,還要額外花錢購買。

林俊杰最近就為歌曲收費發聲,表示3元一首歌確實不貴。

把你當作寶聽你的歌肯定是你粉絲,最後要收費,網友:做人要厚道

2019 JJ林俊杰 聖所演唱會 黃石站

90年代,娛樂圈歌手那個時候的收入,主要靠出專輯卡帶、CD,通過銷售來賺錢。現在隨著網絡線上的發展,實體專輯已經很少,幾乎淡出了歌迷的生活。

手機app、電腦聽歌軟件,開始成為了大家欣賞自己喜歡的明星的歌曲的一種方式。

聽歌軟件的發展,後來引進了歌曲會員,包月,充值等,畢竟喜歡聽歌,歌曲更夠給粉絲帶來很多的作用。

愉悅心情,調節氣氛,帶動氛圍,特別是自己偶像的歌曲,不管是孤獨、難受、開心、歡樂的時候,一首歌能夠給自己力量。

當然,也有給粉絲承諾永不收費的,比如薛之謙,自己花錢做音樂但是認為粉絲支持自己就好,不收費聽歌。

把你當作寶聽你的歌肯定是你粉絲,最後要收費,網友:做人要厚道

薛之謙

04我把你當偶像,你卻把我當賺錢工具!

有網友說,只有支持歌手的人,才會去聽歌手的歌,他們把你們當作偶像,關注歌手的新聞信息,有的時候比歌手自己還了解,粉絲把你們當作寶。

把你當作寶聽你的歌肯定是你粉絲,最後要收費,網友:做人要厚道

網友對歌曲收費的看法

結果到後來,所有的收費,還要粉絲買單。

這樣的歌手真的值得你追捧嗎。套用網絡一句梗:我把你當偶像,你卻把我當賺錢工具!

誠如上述網友的評論,明星的歌曲專輯,不應該把費用轉嫁給支持自己的粉絲,他們是明星的支持者,只有這些普普通通的粉絲支持歌星,歌星才有流量,才能被各大廣告商青睞,加以高額的代言費。

所以小編認為,歌曲收費是不明智的決定,並且對歌星來說是傷害的。

好的歌曲,如果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獲取音樂,作為商業用途,歌星收費,這個是很合理的行為。

小編不模糊版權問題,粉絲正常聽歌,可以不免費,但是不能多次重複收費。即使在好的唱片,也需要粉絲去聽。

當然,小編看到這樣的一條評論,就不截圖了。

“我不喜歡聽你的歌,但是走在大街上,你的歌曲讓我聽見了,是否應該給我每次1元呢?”

當然是一句玩笑話。

雖然一切付費行為都是自願的,理智追星,量力而行。各位網友,你們的看法呢?歡迎留言互動討論。

和小編一起聊:娛樂八卦,明星動態,搶先看,一起打cal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