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武漢大學,我瞭解了武漢大學之美

編者心語

我是一名退休老年人,閒暇時喜歡去陌生城市自由行,走街串巷尋找那些不被人注意的人文印記,走近那些漸行漸遠的人文歷史,感受有溫度的文字記錄。不求是否值得,只求不錯過。四年時間走過85座大小城市,行程67550公里,橫跨15個省市,記錄人文景點2052個,那些閃光的印記,像行進的號角催我前行。


武漢大學源於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為培養精曉洋文的外交人員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新式高等專門學堂。1924年與國立武昌商科大學、湖北省立醫科大學、湖北省立法科大學、湖北省立文科大學、私立武昌中華大學等合併組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1949年更名為武漢大學。

遊覽武漢大學,我瞭解了武漢大學之美

為迎接建校100週年,1993年武大以民國老牌坊為藍本,在八一路校門口興建新的大門牌坊。老牌坊建於1931年,一座四柱三間歇山式結構的木製牌坊豎立在街道口勸業場(珞珈山路靠近武珞路)。是武大最早的牌坊。1937年,武大在原址建造鋼筋水泥沖天式牌坊。四根八稜圓柱,表示喜迎來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學子;柱頭上的雲紋和背面用小篆書寫的“文法理工農醫”六個大字。

遊覽武漢大學,我瞭解了武漢大學之美

武漢大學圖書館以其歷史悠久、藏書豐富、建築宏偉、環境幽雅而聞名於世。圖書館源於上個世紀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湖北自強學堂圖書室,1917年正式建館,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老館及其周圍的建築群,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在國內圖書館界絕無僅有。

遊覽武漢大學,我瞭解了武漢大學之美

學生宿舍沿山而建是武漢大學的一個特點,讓人感覺很新穎,樓上樓下走了一遍。

遊覽武漢大學,我瞭解了武漢大學之美

學生宿舍

遊覽武漢大學,我瞭解了武漢大學之美

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

遊覽武漢大學,我瞭解了武漢大學之美

體育館1930年建成。

遊覽武漢大學,我瞭解了武漢大學之美


遊覽武漢大學,我瞭解了武漢大學之美

鯤鵬自古就被作為志向高遠的象徵。鯤鵬廣場因廣場中央合體雕塑而得名。這是1982年,77級和78級畢業生自願募捐得到校領導支持而建的。

遊覽武漢大學,我瞭解了武漢大學之美

武漢大學萬林藝術博物館是由泰康人壽董事長陳東昇先生在母校2013年120週年校慶之際,出資一億元人民幣捐建,由當代著名建築師朱錇擔綱設計。博物館以陳東昇先生父親的名字命名。

遊覽武漢大學,我瞭解了武漢大學之美

博物館的落成,成就了一個“國內第一”的建築難度, 建築總長度為78米,前端懸挑跨度達48米,放眼望去,整個建築的大半樓體都處於懸空狀態。像一塊從天外飛來的巨大隕石,因此有人把這座建築稱為“飛來石”。 博物館已成為武漢大學新的地標建築。

遊覽武漢大學,我瞭解了武漢大學之美

李四光(1889——1971)湖北黃岡人,1928年7月至1938年4月任武漢大學籌備委員,國立武漢大學新校舍建築設備委員會委員長。1929年10月,新校舍落成,他與蔡元培等參加武漢大學新校舍落成及開學典禮。

遊覽武漢大學,我瞭解了武漢大學之美

李國平(1910—1996),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 。曾任四川大學教授,武漢大學教授、副校長,中國科學院武漢數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等。

遊覽武漢大學,我瞭解了武漢大學之美

王世傑(1891—1981)湖北崇陽人。中華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教育家。1929—1933任國立武漢大學首任校長。

遊覽武漢大學,我瞭解了武漢大學之美

王星拱(1933—1945 )安徽懷寧人。著名教育家、化學家、哲學家。1933年5月出任國立武漢大學校校長。1949年10月8日,王星拱在上海病逝,終年61歲。陳毅市長送來了一幅輓聯,上書:“一代完人。”

遊覽武漢大學,我瞭解了武漢大學之美

櫻花大道,來這裡已是4月18日,賞櫻花的時節已過,沒有看到櫻花有些遺憾。

遊覽武漢大學,我瞭解了武漢大學之美

武漢大學坐擁在珞珈山,環繞東湖水,地勢蜿蜒起伏,錯落有致,校園綠樹成蔭,花香流溢,建築獨具風格,美侖美奐,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學之一。“武大之美,在自然;武大之盛,在人文。”這是流傳在武大人之間一句話讚美之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