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自曝厭煩喧鬧,喜歡孤獨:喜歡合群的年輕人,逐漸平庸

黃曉明自曝厭煩喧鬧,喜歡孤獨:喜歡合群的年輕人,逐漸平庸


文·小青年


前段時間,在網上忽然看到一篇名為“一名時尚女編輯隔離中的32歲生日日記”的文章。

記得在文章中,這位32歲的女編輯自述道,說自己因為春節之前帶著父母出去旅遊,現在回來之後便開始自我隔離。

而在自我隔離期間,又迎來了她的生日,便獨自在隔離中寫下了自己的生日日記。

其中,這個女編輯在日記裡的一段話觸動了我:

“真正被隔離的時候,發現自己可能也沒有那麼享受孤獨這件事。

當孤獨是個選擇的時候,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可當變成唯一必選項的時候卻不一樣了。

這時,你會發現“一個人待著”與“走入人群”的需求其實差不多。”


不得不說,她的感想真的挺深刻和無奈。

成年之後,我們總是被人要求要去合群,總是渴望合群,卻忘記了獨處的意義。


黃曉明自曝厭煩喧鬧,喜歡孤獨:喜歡合群的年輕人,逐漸平庸


在疫情的籠罩之下,大多數人都擁有了很長的獨處的時間,然而卻有太多人厭煩了一個人的孤獨。

相信大家都是這樣,疫情呆在家裡都是經常呼叫朋友們線上聊天、打遊戲,甚至開房間唱歌。

一份相關數據顯示,春節假期期間,社交類軟件成為了需求上升最快的軟件之一。

我記得龍應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那推推擠擠同唱同樂的群體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行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時期有。

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階段,路其實越走越孤獨。沒有誰會永遠陪著誰的。

我們都是自己世界的孤獨王者,有些事情只能自己一個人去面對,有些路只能自己一個人去走,有些關口只能自己一個人去闖。”


可現實總會給你令人扎心的真相:在成年人的世界裡,那些你所以為的合群,最終只會讓你被平庸化。


黃曉明自曝厭煩喧鬧,喜歡孤獨:喜歡合群的年輕人,逐漸平庸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

因為疫情呆在家中的你們每天都在幹什麼?


其中知乎裡的一名網友@月亮之子的回答引來了眾多點贊:

“每天都會挑選一本十萬字左右的書,然後從頭到尾看完。”


不僅如此,看書的期間她還會摘抄、寫讀後感,還會從網上找一系列相關的視頻和資料來瀏覽。

她在知乎上還曬出了自己1月份的書單、讀書筆記,還有自己的作息表。

黃曉明自曝厭煩喧鬧,喜歡孤獨:喜歡合群的年輕人,逐漸平庸


看到這裡,我真的挺佩服這個女生,能夠堅持做一件事情並且做好、做細,是一件非常不簡單的事情。尤其是她的自律,也很令人欽佩。

她在知乎上還說,其實十萬字的書本真的很薄,或許是我們長期使用手機,對於數字的概念已經變得模糊,放大,忘記了十萬字的厚度,其實也就是幾個小時就能完成。

《夏目友人帳》裡面有句臺詞:

“我必須承認,生命中大部分的時光都是屬於孤獨,努力成長是在孤獨裡可以進行的最好的遊戲。”


其實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間,它允許你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自己的身上,全力以赴地提升自我。


黃曉明自曝厭煩喧鬧,喜歡孤獨:喜歡合群的年輕人,逐漸平庸


和大家說個關於牛頓的段子:

1665年,英國倫敦發生了大瘟疫。

當時的牛頓正在劍橋讀書,那時候沒有口罩的他,被迫回家自我隔離,他親戚也不走動,聚會也不去參加。

可以說,這兩年就是他的高峰期,牛頓先後創立了二項式定理、光的分解、流數法,還確立了第一、第二定律和引力定律的基本思想。

雖然這只是網絡上流傳的一個段子,內容無據可考。

但的確有相關研究表示:孤獨,可以激發一個人的創造力。

寧遠在《遠遠的村莊》裡說過:

“孤獨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個人在孤獨時間所做的事,決定了這個人和其他人根本的不同。”

不相信的話,你可以去搜索一下,歷史上有許多偉人都是在極端的孤獨處境下創造了傳世之作。

比如說:

左丘失明之後寫下了《國語》;

沃爾特·雷利爵士被關在倫敦塔等待死刑時寫出了《世界史》;

馬克·吐溫——《湯姆索亞歷險記》大部分都在紐約庫阿里農場的一間小屋裡完成,當時他在那裡消夏。吐溫的書房離主要房屋區太遠,以至於他的家人要吹號吸引他的注意力,召喚他去吃飯。

陶淵明——隱居生活鼻祖;


俞伯牙——獨處深山,後遇鍾子期;


我想起叔本華曾經說過:

“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識的匱乏,以及俗氣成正比。”


那些平庸的人,生怕自己的短處被人發現,只能用熱鬧來填補自己的生命;而那些優秀的人,更渴望選擇孤獨來成就自我。


黃曉明自曝厭煩喧鬧,喜歡孤獨:喜歡合群的年輕人,逐漸平庸


在《立場》的其中一期節目中,黃曉明和主持人參加了一場“密室實驗。”

兩人在隔絕了電子設備之後,在一個房間內沒有任何交流的情況下,與自己完成3個小時的獨處。

周遭的環境靜謐到你只能聽見喝茶下嚥的聲音,垃圾桶打開的聲音,甚至能夠聽見銀針落下的聲音。

黃曉明自曝厭煩喧鬧,喜歡孤獨:喜歡合群的年輕人,逐漸平庸


一開始黃曉明是坐不住的,他感到焦慮,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站起來到處走走,這邊弄弄花那邊搞搞小物件。

黃曉明自曝厭煩喧鬧,喜歡孤獨:喜歡合群的年輕人,逐漸平庸


可當他慢慢習慣這個環境的時候,他開始安定的坐著提筆寫一些東西。

黃曉明在節目中也坦言,自己自從出道以來就很少機會能夠獨處,有的時候甚至都沒有給自己機會去思考人生,就馬上要趕通告之類的。

如今,他自己是越來越喜歡這種獨處的孤單感。

蔣勳曾說:

“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

當你自己與自己獨處的時候,才會拋開他人的眼光,一步步深挖自己的內心世界,搜尋自己的最渴望的需求,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黃曉明自曝厭煩喧鬧,喜歡孤獨:喜歡合群的年輕人,逐漸平庸


每一個成年人,都應該理解孤獨並且享受、接納孤獨。

正像那句詩所說: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


黃曉明自曝厭煩喧鬧,喜歡孤獨:喜歡合群的年輕人,逐漸平庸


小青年,一個混跡職場的自媒體人。

現代人“機不離手”,長期沉迷於短視頻,刷朋友圈,接收無效信息轟炸,會讓我們的成長停滯。

關注我,每天與你一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