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生孩子,最好四五個”新東方俞敏洪被怒懟,站著說話不腰疼!


還記得曾經吵得沸沸揚揚的“女性墮落論”嗎?


因為一句“中國女性的墮落導致整個國家的墮落”,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被罵上了熱搜。


雖然後來事件以他的公開道歉落下帷幕,但是他言論中對於女性的偏見和物化,仍然讓人意緒難平。


就在前幾天,俞敏洪在一次直播中關於“生孩子”的話題,再次引發熱議。


“多生孩子,最好四五個”新東方俞敏洪被怒懟,站著說話不腰疼!


他的原話是這樣的:


“有玩伴特別重要,生兩個孩子成本太高了,其實這是你想象出來的;


喝普通的牛奶,用普通的尿不溼,吃普通的飯,上普通的學校,其實沒有多少錢;


我們說生孩子成本很高,很多是來自於我們父母不成功,想要強加給孩子身上的成功,如果父母心平氣和地把孩子作為普通孩子帶大,其實成本並不是那麼高;


第一個孩子用的舊東西,第二個孩子依舊可以用,所以我鼓勵大家生孩子,我非常可惜我自己只有兩個孩子,我甚至覺得有四五個孩子會更好。”


總的來說,這段話所表達的重點是:


養育標準適度降低,吃穿用度一般就行,普通學校上上就好;


心理期望不要太高,父母自己不成功,也別逼著孩子要成功。


結論:養孩子,很容易。


視頻一出,網上一片譁然。


有人指責他“站著說話不腰疼”:生孩子的成本確實不高,但是教育成本高呀,新東方是否能讓老大繳費上過的課老二免費上?或者老大全款老二半價老三免費?


有人嘲諷他心口不一:普通學校?那他自己為何3次高考,要考北大?


還有人怒懟他忽視女性的付出:有沒有考慮過生一次孩子對女性身體和事業的極大損害?沒有,因為不是你生的。


毫無疑問,這一次,俞敏洪又踩了雷。


養孩子有兩種,一種是養活,一種是養好。


只談物質保障,不講精神需求;只計生活成本,不提風險擔當。


如此鼓勵“多生”,未免一葉障目,避重就輕。


眾所周知,近幾年來,即使二胎政策已全面開放,人口出生率仍然持續走低。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為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繼2018年的1523萬之後再創新低。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生孩子?


除了思維方式的轉變,經濟成本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


有人曾經算過一筆賬,父母養育一個孩子,從懷孕到孩子大學畢業,70萬元都只是普通花費


“多生孩子,最好四五個”新東方俞敏洪被怒懟,站著說話不腰疼!

網上流傳的全國各地城市養娃成本排行榜,前十名都在100萬元以上。


“多生孩子,最好四五個”新東方俞敏洪被怒懟,站著說話不腰疼!

在很多普通家庭裡,孩子就是“吞金獸”,是“碎鈔機”

,教育、醫療、住房……哪一樣都少不了,每一天都得操心。


尤其對於一些本就捉襟見肘的家庭來說,一次突如其來的災禍,就有可能面臨傾覆。


前段時間網上有一則新聞。


一個工廠的工人,妻子剛生完二胎,大寶3歲,二寶才四個多月,一家四口都靠他一個人的工資養活,每個月省吃儉用,緊湊著也能過。


春節之前,二寶患上肺炎,僅一次住院,就花光了所有的積蓄。

本想著錢沒了可以再賺,不料疫情突然爆發,工廠不能開工,他也無法上班,家裡一下子斷了收入,生活陷入困境


眼看著連買奶粉的錢都沒有了,焦急萬分的爸爸只能向社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打去了求助電話


收到社區工作人員送來的捐贈物資的那一刻,夫婦倆都感動得泣不成聲。


“多生孩子,最好四五個”新東方俞敏洪被怒懟,站著說話不腰疼!

有位女性網友說的很現實:


“疫情兩個月就有人家彈盡糧絕,很多普通人連普通的物品都用不起,生一個娃工作可能丟,生兩娃工作找不到,生三四五個工作就是帶娃在家喝西北風,根據二八定律,娃長大了大概率被人奴役,你說這娃怎麼生?”


蔡康永在《奇葩說》中說過一句話:


“不要假裝現代社會金錢不重要,不要誤導年輕人,沒有錢也能很好養育孩子,這不誠實。”


身價過億的成功人士勸普通人多生孩子,就像窮人吃不上飯,富人說:“何不食肉糜”。


沒有經歷過極端貧困的苦,就永遠不會明白,你所以為的普通,極有可能是別人拼盡全力也無法夠到的高度。


大張旗鼓地鼓勵多生孩子的,俞敏洪不是第一個。


早在去年,馬雲在阿里巴巴集體婚禮上發表祝酒詞時,就曾高調呼籲:


“所有東西都可能是別人的,只有孩子才是真正自己的東西,多生孩子吧。”


“多生孩子,最好四五個”新東方俞敏洪被怒懟,站著說話不腰疼!

為什麼很多成功男人都熱衷於多生孩子?


網友的評論一針見血:因為當爸爸的成本太低,而時間和風險成本,都由女人來承擔。


據全國婦聯和國家統計局聯合進行的最近一次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顯示:


  • 在40歲以下受訪爸爸中,最近一年從不或很少照料孩子生活的佔70%,
  • 從不或很少輔導孩子功課的佔47%,
  • 而媽媽在這兩項的表現分別為7%和20%。


也就是說,在對孩子的照顧和教育上,付出最多的幾乎都是媽媽。


我們只看到馬雲和俞敏洪的成功,卻忽略了在他們背後,都有一個甘居幕後相夫教子的妻子。


沒有她們的全心付出,何來丈夫的安心事業。


他們經濟條件無憂,尚能請保姆請助理,可是普通家庭呢?


女人每生一個孩子,除了懷孕的十個月,至少要付出3年的全情陪伴和養育,在這期間,還要忍受因為懷孕和哺乳而遭遇的不公正待遇,甚至因此丟了工作。


更不用說,那些因為生產而不得不承受的死亡風險和各種可怕的後遺症。


每一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但是對於母親來說,這些都不足以阻擋她對自己孩子的期待和深愛。


生孩子不可怕,喪偶式育兒才讓人絕望。


最近的熱播劇《安家》中有一個夫妻爭吵的片段,海清飾演的婦產科醫生宮蓓蓓,把一位母親的委屈刻畫得淋漓盡致:


“我是你老婆,不是保姆。說句實話,外賣、快遞、跑腿、保姆,誰的貢獻都比你對這個家庭的大;


我不想生老二你讓我生,我生了兩個孩子你什麼都不管,老大你一塊尿布都沒有換過,到現在老二你都不會換尿不溼;


我要謝謝你,謝謝你強制性給我一雙父母;謝謝你在我加班48個小時以後,我出來給你買早點,你說油條太涼了要我去給你換……”


“多生孩子,最好四五個”新東方俞敏洪被怒懟,站著說話不腰疼!

沒有經歷過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怎能體會到那種生不如死、被撕扯和割裂的疼痛?


沒有親自帶過孩子,又怎會理解無數個暗夜裡,獨自哄娃的心酸與無助?


多養一個孩子,對男人來說,或許只是多了一份經濟的壓力,可是對於女人來說,卻是多了無數個隨時崩潰的瞬間。


難道生育就不該提倡嗎?當然不是。


孩子,是父母愛的延續,是生命生生不息的力量。


就像電影《找到你》中的那句臺詞:因為有了孩子,我才瞭解了生命的意義,才有了勇氣去面對生活的殘酷。


孩子的到來,讓我們得以修補自己的人生,享受天倫之樂,但是,這些都只是選擇的結果,而不是生育的目的。


高圓圓產女之前,曾不止一次被媒體猜忌攻擊“為什麼還不生孩子”,但她一直沒有急於澄清和妥協。


在紀錄片《我,39歲》裡,高圓圓提到了這件事,她始終認為:這是一個順其自然,卻又必須慎重考慮的大事。


“多生孩子,最好四五個”新東方俞敏洪被怒懟,站著說話不腰疼!

生育孩子,從來不是喊一句口號那麼簡單。雞湯是雞湯,現實是現實。


“父母”不僅僅是一個稱號,還代表著一份責任。


“生而不養,不如鳥獸;養而不教,愧為父母。”


如果沒有做好準備,不能給孩子提供基本的陪伴、良好的教育,甚至連溫飽都無法解決,那麼,不亂生孩子,才是真正的負責。


同時,當媽不易,真誠地希望,每一位媽媽,都能得到更多的包容,收穫更多的善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