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了1966年以前的乳白玻璃瓶茅台酒?假的!

在20世纪50年代,茅台酒所用的酒瓶还是仁怀当地生产的土陶瓷瓶。这一阶段的茅台酒瓶分为两种,一种为葫芦形,形似酒坛,另一种为两节或三节的圆柱形,俗称“三节瓶”。

由于当时制陶工艺技术不发达,制坯时酒瓶无法一次制作成功,所以瓶体要分上、中、下三个部分制作,再进行衔接,表面粗糙,衔接痕迹十分明显,更易渗漏。这就是所谓的“三节瓶”。

收藏到了1966年以前的乳白玻璃瓶茅台酒?假的!

而土陶瓷瓶的粗粝是百废待兴的印记,它见证了中国制造业的艰辛起步。

由于土陶瓷瓶的渗漏问题严重,所以,茅台酒厂不断对茅台酒瓶进行改进。20世纪50年代末期,外销的茅台酒开始使用白瓷瓶作为酒瓶包装,但白瓷瓶的成本较高,因此,内销茅台酒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仍使用土陶瓷瓶。

收藏到了1966年以前的乳白玻璃瓶茅台酒?假的!

上世纪60年代初,茅台酒瓶开始内外施釉,瓶身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黄色釉,瓶体要大于之前的瓶体,但是因为烧制陶器所用的粘土质量区别,瓶身虽小,但要重于前瓶。在使用黄色釉的陶瓶茅台酒上,瓶身规整,瓶嘴大小、高度适中,开始出现规则的坡型台阶。由于这种陶瓶装酒渗漏较大,茅台从建厂 后就一直在研制新型酒瓶,还曾从江西景德镇邀请了两位八级制瓶技师,专门 进行新酒瓶的试制,虽然研制成功的瓶子渗漏现象减少,但外型并不美观,未 被采用。

1958年,茅台由于土陶瓶不利于国外的审美,因此将土陶瓶改为了白瓷瓶——经过1300摄氏度高温烧制而成,在防漏、防潮、防腐方面大大优于之前 的材质,而瓷器略有漏气而不漏光,因此更好的有利于酒液的保存和催陈。洁白瓷瓶身,系上两条飘带,自此茅台酒的经典形象基本定型。

不过从生产与贮存角度考量,土陶瓶和白瓷瓶都有缺点——土陶瓶造型不够时尚,且酒瓶渗漏比较严重,而白瓷瓶成本较高。于是茅台集团开始研究以玻璃为材质的酒瓶。

收藏到了1966年以前的乳白玻璃瓶茅台酒?假的!

1966年,乳白色玻璃瓶终于通过技术攻关试制,彻底解决了避光、渗漏、外观美观程度三大问题,并且有效降低了成本。至此,贵州茅台酒结束了土陶 瓷瓶包装的历史,也逐渐把茅台酒的基本造型稳定下来。

中国的对外贸易形势在20世纪60 年代也有所改变。享誉海外的中国产品里,就有茅台的身影。起初,乳白玻璃瓶茅台仅用于外销,自1966年7月,内外销陶瓷瓶一律改用乳白玻璃瓶,瓶盖用红色塑料螺旋盖。

乳白玻璃瓶身的茅台酒,成为了贵州茅台酒的经典造型,不仅在中国声名远播,在国际市场也脱颖而出,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

收藏到了1966年以前的乳白玻璃瓶茅台酒?假的!

到20世纪80年代,茅台集团面临的主要问题也由技术难题向如何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转变。为了与国际接轨,在1984年,茅台酒由重量制改为容量制,即由500克/瓶改为500ml/瓶,这也成为了茅台酒进入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