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毒的前世今生


冰毒的前世今生

作為全世界流行最廣泛的毒品,冰毒因其易生產、成癮快、毒性大,逐步取代傳統毒品海洛因成為了新一代“毒王”。冰毒過量使用可導致急性中毒,長期濫用可造成慢性中毒,引起精神錯亂、思想障礙,出現聽幻覺和觸幻覺,現代醫學稱之為“苯丙胺精神病”。

作為一種純粹的人工合成化學物品,撇開毒性,冰毒晶瑩剔透的模樣像極了一顆顆耀眼的鑽石,只不過,這些鑽石反射的是魔鬼猙獰的面孔。

冰毒的產生要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跟絕大多數毒品的初期產生原因一樣,冰毒一開始只是一種有著奇妙功效的藥物,當時為了治療哮喘、嗜睡和其他一些疾病,冰毒成了醫生們的首選。漸漸地,人們發現,這種奇妙的、閃著鑽石光澤的藥物還可以用於保持清醒和抑制食慾,因此受到了卡車司機、學生和減肥者的鐘愛。

1936年,德國科學家率先發現苯丙胺類可以通過提高警覺而促進注意力集中。這個發現導致這類藥物後來被濫用。在二戰中,甲基苯丙胺一直作為軍需品供應部隊,使德國和日本部隊一直保持著超強的戰鬥力。據記載,日本神風特工隊在撞擊美國軍艦前服用了甲基苯丙胺。這也不難解釋他們為什麼狂熱到如此失去理智。二戰結束後,日本作為戰敗國,舉國上下極具挫敗感和悲觀情緒。甲基苯丙胺被作為心理安慰劑,在日本隨處可以買到。據相關數據統計,在那段時期,日本有5%-10%的國民服用甲基苯丙胺。這一時期被稱為日本毒品濫用的第一個高峰,並且帶動了周圍其他國家開始濫用毒品。

由於製作冰毒所需要的原料非常普通,並且容易得到,1962年舊金山的摩托車黑幫開始嘗試自購原料進行合成,並很快取得了成功。他們將廉價的冰毒在美國太平洋沿岸四處分發,促使冰毒開始在美國大規模氾濫。在20世紀80年代,冰毒一躍成為美國最氾濫的毒品種類。

1991年,冰毒流入我國,因為製作簡單、成本便宜,在十餘年時間裡,冰毒取代海洛因,很快蔓延成為市場上主要的毒品種類。根據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發佈的《2018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在240.4萬名現有吸毒人員中,濫用冰毒人員135萬名,佔56.1%,冰毒已取代海洛因成為我國濫用人數最多的毒品,也成為我國濫用毒品導致的社會問題的重要源頭,危害日益凸顯。

(作者系湖南省郴州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民警,湖南省作家協會、湖南省兒童文學學會會員)

鏈接

冰毒濫用:導致精神障礙,造成大腦不可逆轉損傷

■ 唐 浩

吸食冰毒時間的長短可導致不同程度的精神混亂現象。剛開始吸食冰毒,主要表現為自我意識增強、警覺性增高、精力旺盛、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沒有疲勞感、飢餓感等。但是藥效過後吸毒者會產生焦慮不安、抑鬱、嗜睡、食慾旺盛等反跳現象。吸食冰毒導致的精神及心理問題通常表現在會有豐富的錯覺或幻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幻聽或幻視。而這些錯覺及幻覺會使吸毒者感到恐怖,常常聽到侮辱性言語,而幻聽的對象可以是認識的人也可能是不存在的人;同時還會表現出更加敏感、多疑、偏執、被害妄想或誇大妄想,並伴有相應的情感反應。

不僅如此,近幾年出現的案例中,不乏吸食冰毒導致的跳樓、砍人、自殘等案件發生,而這些案件的發生都與冰毒的致幻性有關。吸食冰毒後會導致異常興奮,活動增多、話多、易激怒、坐立不安、刻板動作和自發動作等,嚴重的甚至做出自殺、殺害親戚朋友的暴力行為。

冰毒作為合成毒品的一種,是完全用化學試劑通過化學合成的方法制造出來的。而傳統毒品海洛因屬於半合成毒品,由天然的麻醉藥品嗎啡(從鴉片中分離出來的鎮痛藥)與化學物質進一步合成得到的毒品。冰毒和海洛因對精神和心理的影響有著顯著區別。冰毒是一種精神藥品,起到的是興奮作用;而海洛因屬於麻醉藥品,起到的是鎮定作用。

對小白鼠所做的實驗表明,只要食用一次冰毒就會對大腦結構和功能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長期食用更會對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等造成嚴重損害,破壞人體正常生理功能。

吸食冰毒後所產生的生理依賴經過2-4周即可戒斷,但所產生的心理依賴卻長期存在,所以對冰毒濫用者的心理干預和治療會持續一生。在心理干預前期可以使用動機強化療法,增加戒毒者的戒毒動機和信心,其次是對戒毒者的負性情緒進行治療和干預,以及教會他們應對生活挫折困難的技巧,提高自我效能感,學會拒絕毒品的方法。還可以使用一些現代技術手段,比如虛擬現實技術、經顱磁等,都可以起到延長復吸時間、逐漸戒除心癮的作用。

(作者系中國刑事警察學院禁毒學系副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