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清玉潔”因抱團被嘲,她們錯在哪了?

今天晚上的《青春有你2》讓“冰清玉潔”這個組合徹底“火”了。

如果說昨天大家睡不著是被“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洗腦了,今天就是想不通“冰清玉潔”抱團地如此理直氣壯。


“冰清玉潔”因抱團被嘲,她們錯在哪了?

“我覺得中心位就是她的,我覺得中心位就是她的,我覺得中心位就是她的”

先為“一臉懵逼”的吃瓜群眾說一下事情的經過:“冰清玉潔”是一個四胞胎組合,最小的妹妹是申潔,和另外一個小姐姐PK公演組合(一共7個人)中團隊中心位的位置,結果,連蔡徐坤和Lisa兩位導師都覺得另外一位小姐姐跳的比申潔好,但是為了“公平”,中心位還是需要隊內成員投票,申潔的三位好姐姐,就覺得自己妹妹應該是中心位。


“冰清玉潔”因抱團被嘲,她們錯在哪了?

就連蔡徐坤都看不下去了。


“冰清玉潔”因抱團被嘲,她們錯在哪了?

一個組一共7個人,“冰清玉潔”佔了4個

不出意料地,“冰清玉潔”佔據了整晚的熱搜。

其實關於“抱團”這件事,本來不是一個貶義詞,關於“抱團”,我們最常看到的應該是“抱團取暖”這樣的搭配詞,大多數時候,讓人聯想到的都是比較溫馨的場面,在商業上,“抱團”甚至還有“合作共贏”的意義。


“冰清玉潔”因抱團被嘲,她們錯在哪了?

小企鵝在“抱團取暖” 圖/環球解秘


為什麼像“冰清玉潔”這樣的抱團行為,就會讓人覺得十分不適呢?


1.“抱團”實則為了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


首先,要說明的是,“抱團”這種現象無可厚非,人是社會性比較強的動物,抱團是人類的原始本能。

在現代生活中,有很多的各種各樣的小團體,大到地域小到某個遊戲,都可能組成團體,但是在所有類型的團體之中,親緣團體,是最“自私”的。

生物學家J.B.S霍爾丹說過:“我願為兩個親兄弟或者八個堂兄弟兩肋插刀。”這是基於我們現在所謂的自私基因理論來說的。

該理論認為,舊的自利論太粗糙了。自私的不是人類,而是我們的基因。按照這種觀點,我們犧牲自己也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這有可能更好地延續我們的基因。

這個理論乍一看很高深,理解起來其實非常簡單,在自然災害暴發的時候,我們總是會聽到這樣的故事:母親為了保護孩子犧牲了她自己。

當然,這種例子是比較極端的,現實生活中,自私基因理論經常和親緣利他主義聯繫在一起,簡單說來,親緣利他主義會讓你無私地對待那些與你有親緣關係的人,而關係越緊,你就越無私,關係稍遠一點的,無私程度就會降低。

那如果毫無親緣關係的話,要說做到客觀,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2.“抱團”與“開放多元”環境是衝突的


前面我們說的是從親緣抱團的本能,如果是本能,那為什麼母親救孩子讓人感動,而“冰清玉潔”的做法會看起來那麼“彆扭”?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所處的環境和“抱團”想法的心理機制。

《青春有你2》是一個開放的,大眾的,多元的綜藝節目,而抱團就意味著有親近遠疏,甚至造成了不平等。

在一個開放的環境裡面,裡面的人大可成朋友,和誰關係好一點,這都無可厚非,觀眾反而挺喜聞樂見的。

但是,毫無道理,單純因為關係就做出違背事實的判斷,這是一個開放的環境所不能接受的。

抱團心理的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不自信

這裡要說到另一個問題,就是在青春期階段的人更愛抱團。因為在這個時期,同齡人成為生活的中心,這個時期的青少年便開始追求團體認同感,通過自己所屬的團體來定義自己。

抱團所造成的一個後果就是團內的人很容易產生群體思維

。群體思維會發生是因為群體成員之間互相激發,提高自己的自尊心,促進一致性,尤其是在面臨壓力的時候。但這也削弱團內成員的決策能力。

費斯丁格的社會實在性觀點指出:

“當人們對自己的態度和意見正確與否的判斷無確定標準時,往往將周圍其他人的態度、一件或行動作為暫時性判斷標準,以使自己的認識與周圍人保持一致。”

總結來說就是,她們只知道抱團是一種“利己”行為,但是不知道在抱團的過程中自我價值判斷已經發生了的缺失,以及自己所處的環境並不合適合抱團。


《牛津大學道德哲學通識課:道德哲學》 喬納森·沃爾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