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只白額雁首次造訪西寧

17只白額雁首次造訪西寧

申梅花 攝

本報訊(記者 小言)4月1日,是國際愛鳥日。當日上午,省林業和草原局、西寧市觀鳥協會在北川河溼地公園舉辦觀鳥活動,眾多鳥友持“長槍短炮”,沿六號湖前行,用鏡頭追逐鳥類的蹤跡。當日,鳥友們觀測到鳥類30餘種,其中包括17只白額雁。據西寧市觀鳥協會負責人介紹,這是近年來在西寧首次觀測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額雁,這些精靈如此大規模的現身西寧更是首次。

白額雁繁殖於北半球苔原凍土帶,在我國越冬於長江中下游、東南沿海,一般成群活動,或與豆雁、小白額雁等混群。西寧市觀鳥協會負責人介紹,該白額雁已逗留兩週左右,推測可能是遷徙途中為補充食物而停留。

由於去年冬季北川河溼地公園六號湖湖水部分被放掉,目前尚未蓄水,所以湖內的部分灘塗顯露出來,這些灘塗成為野生鳥類的棲息地。鳥友們觀測到,除白額雁外,北川河溼地公園還出現了白腰杓鷸、灰頭麥雞、反嘴鷸、黑翅長腳鷸、琵嘴鴨、金眶鴴、環頸鴴等在西寧比較少見的鳥類。同時,在西寧常見的漁鷗、綠頭鴨、赤頸鴨、赤膀鴨、大白鷺、蒼鷺、鳳頭鸊鷉、小鸊鷉等更是大規模地聚集在六號湖,一隻只野生鳥類或悠閒漫步、或低頭覓食、或盤旋嬉戲、或引吭高歌……這一幕幕,讓站在六號湖畔的鳥友們激動不已,大家手持相機快速對焦,將遠處一個個精靈鎖定在鏡頭當中,快門聲響個不停。有鳥友還建議,能否適當保留灘塗,把更多鳥兒留住,使北川河畔成為一處固定的觀鳥好去處。

林草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鳥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成員,對所食獵物有密度制約作用,並擔負著種子及營養物質運輸的責任。鳥類通過參與生態系統內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隨著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西寧湟水河及其支流河灘裡,野生鳥類越來越多,希望廣大市民人人愛鳥護鳥,從遠處觀賞,不要驚擾它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