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橫空出世,結果卻票房慘敗

在MCU成功開啟了賺錢宇宙之後,好萊塢的幾大電影廠商都開始了四處蒐羅所有能用的IP。

超級英雄這個概念也正式進入主流視野,於是相關的漫畫改編也就多了起來。

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喋血戰士》。

(照例,劇透警告,還未觀看該片的影迷朋友可以關注下我的公眾號“影客空間”,在後臺回覆“喋血戰士”獲取)

又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橫空出世,結果卻票房慘敗

《喋血戰士》改編自美國勇士漫畫(Valiant Comics)公司旗下的同名作品。

跟DC、漫威這種大佬級別的漫畫公司比起來,勇士漫畫在國內受眾就小多了,該公司旗下有2000多個人物。

名氣最大的除了喋血戰士外,另外還有三個,分別是:

先驅勇士:一個能通靈、使用意念和讀心術的少年。

零度戰甲:身穿外星黑科技戰甲的遠古地球人,此角色一度是勇士漫畫的支柱,高光時刻是和鋼鐵俠出過合刊。

夜影俠:擁有超自然的力量、忍耐力、敏捷和反應力,夜間視力、快速癒合能力、滑行能力、無所畏懼的精神以及一些巫毒力量。

又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橫空出世,結果卻票房慘敗

零度戰甲

喋血戰士是一名被科學技術升級的軍人,擁有超越人類極限的超能力。

他的大腦能控制所有的電子設備,也可以用肢體接觸來讀取信息和下載最新科技,並飛速上傳到自己的大腦,這點設定有點像鋼骨。

喋血戰士的記憶一開始就相當於是個機器人,記憶被屢次清洗然後被安排執行刺殺任務。

但當他發現這個事實的時候便決心要逃脫電腦程序的控制,找回自己的過去並進行復仇。

又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橫空出世,結果卻票房慘敗

尷尬的是,範·迪賽爾主演的這部同名作品很好的忠實了原著,這個起源故事幾乎一點沒改。

也就是說如果你看過上面這段簡單的介紹,劇情也就瞭解的差不多了。

因此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喋血戰士》這部電影的話,那就是平庸,相當的平庸。

又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橫空出世,結果卻票房慘敗

劇情平鋪直敘,還不如白開水有味道。

中間雖然有個小小的轉折。

但是,

這個轉折幾乎是所有類似電影的通用套路,隨隨便便找個影迷就能寫出十個八個來,因此跟沒有轉折也差不多。

而且這部電影的反派角色是由蓋·皮爾斯主演的,他在《喋血戰士》裡的扮相和在《鋼鐵俠3》裡幾乎一模一樣,一看就不是什麼好人。

這,連我都騙不了,還想騙主角?

關鍵是,碰一下就死了,堪稱史上最沒牌面的反派。

又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橫空出世,結果卻票房慘敗

《喋血戰士》的劇情讓我想起來一部90年代的B級科幻動作片——《再造戰士》。

後者由於設定的原因,尚格·雲頓和杜夫·龍格爾當時的面癱演技剛好符合角色本身的冷峻性格,看起來最起碼不算違和。

而《喋血戰士》中的範老大是有明顯感情設定的,卻依然是一副如《速度與激情》般狂拽酷炫吊炸天的表情,就差一句family了。

唯一值得看的大概就是他在這部電影中終於可以合法開掛了。

牛頓、達爾文、華佗、卡爾·本茨......這一次,誰來都不好使。

又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橫空出世,結果卻票房慘敗

當然,作為一部預算只有4500萬美元的電影,它的特效也談不上什麼驚豔。

這明顯是製片方掏著B級片的錢,想賺A級片的票房。

《喋血戰士》最終在北美只拿下了1000萬美元的票房,全球2900萬美元。

別提肺炎疫情的影響。

也就是因為這次疫情肆虐,給了這片子一個臺階下。

不然不僅票房上說不過去,就連範老大的口碑都有可能砸進去。

又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橫空出世,結果卻票房慘敗

總的來說,其實這電影也沒那麼難看,就是過於俗套了,有點生不逢時。

這麼說吧,如果放在90年代,它應該是一部優秀的B級片。

有壯漢、有美女,還配上一個世界頂級的黑客,好萊塢商業片通用套路。

但是如今的影迷口味都有點刁了,類似的故事看得太多了,都麻木了。

觀影經驗豐富的影迷甚至瞅一眼開頭就知道結尾啥樣。

而主創人員還沿用漫畫中老套的情節設定不得不說並非明智之舉。

又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橫空出世,結果卻票房慘敗

從結尾來看,製片方是很想將《喋血戰士》拍成一個迷你MCU的,我能理解他們那種想要一點一點穩步前進的心情,但不得不說他們還是陷入固定思維了。

在DC和漫威的輪番轟炸下,超級英雄的起源故事都拍得差不多了,影迷們耳熟能詳,已經沒有多大的耐心去看新的起源故事了。

更何況不少美漫的起源故事都大同小異。

製片方最應該做的是直接拍三人小隊的故事,先搞個三部曲計劃,後期人氣積累起來了,回頭再補個起源故事,哪怕就是把今年的這部原片放過去,也不至於這麼慘。

又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橫空出世,結果卻票房慘敗

總體來說還是值得一看的,但你偏偏就是找不出來它的任何優點,也挑不出來它的毛病

說到底這部電影並沒錯,錯的是編劇沒有與時俱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