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高定”的古裝劇,一直倒退的審美,誰能想到20年前曾是巔峰

聽聞古裝劇《長相守》要開播了,興沖沖的去看預告,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這部劇的服裝設計師是郭培。這個名字大家可能都不熟悉,

但她是各路演藝名人的御用服裝師、北京奧運會頒獎禮服的設計師、是外國媒體眼中了不起的中國服裝設計師、更是中國高級定製夢工廠的掌門人。


追求“高定”的古裝劇,一直倒退的審美,誰能想到20年前曾是巔峰


有這麼多的稱號,其能力應該也不算差,看到《長相守》的宣傳“繡羅織錦,匠心打造極致之美;手繡金線,高定成就花西之美。”。就知道這次郭培在服裝上肯定下足了功夫,但是打開視頻,失落感撲面而來,這一個個大紅大綠大紫的色調,就算是“高定”也擋不住它的土氣,特別是審美,簡直讓人夢迴TVB古裝劇…

看視頻下面的評論也是一水的失望。


追求“高定”的古裝劇,一直倒退的審美,誰能想到20年前曾是巔峰


明明20年前不是這樣

2000年上映的《大明宮詞》,在我看來,這部劇近乎將“美”發揮到了極致!

《大明宮詞》的美術設計是葉添錦,而服裝設計正是郭培。


追求“高定”的古裝劇,一直倒退的審美,誰能想到20年前曾是巔峰


葉錦添大家都知道,最早用東方美學讓西方世界開了眼的《臥虎藏龍》就是他做的藝術指導,當時還拿了奧斯卡金像獎,而郭培在當時的風格就非常的女性化,擅長用繁瑣的繡花創造出雍容又不失霸氣的造型,《大明宮詞》中她的設計還收斂了許多。


追求“高定”的古裝劇,一直倒退的審美,誰能想到20年前曾是巔峰


要是深究的話,《大明宮詞》中的服裝其實不是完全還原唐代服飾,但是人的審美都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敢於創新也值得鼓勵,而《大明宮詞》能夠區別於其他歷史劇乃至電視劇的就是它華麗的旁白和戲劇式的對白語言。

不求形似,只要神同


追求“高定”的古裝劇,一直倒退的審美,誰能想到20年前曾是巔峰


我們看過很多以唐朝歷史為背景的電視劇,也瞭解了唐朝人物形象在服裝上的特點,唐代女性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對於觀眾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種構思。我們現在在各種唐朝影視作品中,最常看到的服裝就是「齊胸襦裙」(這個名字其實是漢服圈流傳出來的)。


追求“高定”的古裝劇,一直倒退的審美,誰能想到20年前曾是巔峰


而現在很多古裝劇,都是依靠著唐代繪畫上的仕女圖拼湊出來的,要說唐代到底有沒有這個叫做“齊胸襦裙”的還一直沒有定論,因為現在並沒有成套的服裝能夠證明,大部分靈感都是來自於流傳下的古畫和壁畫。

《大明宮詞》就很好的把握到了古畫中的精髓,人物服裝都是以“飄逸”為主。


追求“高定”的古裝劇,一直倒退的審美,誰能想到20年前曾是巔峰


看上去很有層次感,流動性強,配色也沒毛病,有種低調的華麗,如唐詩中: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杜甫《麗人行》。

不過《大明宮詞》在人物造型上並不計較人物外在形象的一致性,所選擇的演員也不是唐代的“豐盈”類型,反而多為“骨感”美女,在主要角色中:武則天、太平公主、韋氏、安樂公主、賀蘭氏等人,她們消瘦的體型在寬大的衣裙中,婀娜飄逸。

自盛唐開始,女服的樣式開始轉向寬大,雖然朝廷對其寬鬆尺度已有了明確規定,但屢禁無用,人們已經形成喜好寬袖的習慣,到了中唐時期,一般的婦人裝扮,袖寬往往超過四尺,在經典的《簪花仕女圖》中,展現的就是當時最流行的裝束。

追求“高定”的古裝劇,一直倒退的審美,誰能想到20年前曾是巔峰


而劇中最明豔的服裝,也是太平大婚時的婚服,都是內斂的鮮豔與華貴。

對比其他劇中的婚服,雖然說不上來哪裡不好,但就是覺得《大明宮詞》中的看起來更加舒服,太平的婚服造型算是整部劇中配色最為濃重的了,只要尺度把握的好,就不會出差錯,再加上劇中自帶的柔光濾鏡,整體看上去服裝的飽和度都不算高。


追求“高定”的古裝劇,一直倒退的審美,誰能想到20年前曾是巔峰


其實造型策劃者的心思在於追求神似而不是形似,照抄照搬顯然是愚蠢的,而且也是無章可循的,她將唐朝服飾的某些突出元素,比如露肩露胸,揉合進去,借用現代面料的多樣化表達功能,更加體現出現代審美的優點。

開放的思想理念造就了這一階段獨特的服飾風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在唐代,自然的袒露肩膀、嫵媚的舞蹈姿勢,善變的裝束服飾,都是其特點。

尊重歷史真實感


追求“高定”的古裝劇,一直倒退的審美,誰能想到20年前曾是巔峰


劇中除了服裝造型,幾乎所有的女性發式都能在遺存的唐代人物形象身上找到原型,但也不是完全的照搬,而是更加的簡潔化,不再是看起來的壓迫感,而是自然的盤發,更為生活化,彷彿是早晨醒來大家都可以親自盤起的髮型一樣。

從歷史遺存的文物中,我們瞭解到唐代女性不僅追求衣服飾品的完美,對妝容、髮型也是相當的在意,而《大明宮詞》在頭飾的設計也很少運用在大花蕊點綴,是以現代感強烈的金銀飾品裝飾。

另外導演也通過不斷變換的服裝款式和色彩呈現出劇中人物不同時期的魅力,展現了劇中人物的成長曆程。比如:太平公主的服裝,其少女時期多以粉色為主,她的那套粉綠色的衣衫和素色的紗裙,都能襯托出小公主的清純與稚嫩。


追求“高定”的古裝劇,一直倒退的審美,誰能想到20年前曾是巔峰


隨著她年紀的增長,服裝也越來越成熟,以出嫁服為分界線,太平公主的服裝樣式和色彩都越來越華麗,隨著劇情的發展,公主由清純可愛的小女生慢慢變成了美麗成熟的少婦,又逐漸成為性格幹練堅強的鎮國公主,觀眾也隨著她的成長見證了她的變化。

雖然劇中多為女性角色,但男裝也很有看點。


追求“高定”的古裝劇,一直倒退的審美,誰能想到20年前曾是巔峰


大家熟悉的薛紹,服裝簡單,男士漢服可以看他的風格,而後出現的張易之,作為武則天男寵,服裝也更加上心,在劇中他直接把水墨披在身上,這個設計很絕,從內到外都讓人想到了四個字——盡顯風流。


追求“高定”的古裝劇,一直倒退的審美,誰能想到20年前曾是巔峰


這麼一趟看下來,只能說《大明宮詞》想要展現的是一種意境美,而這樣的東西又非常的虛無縹緲,如果只是在表面展現,那是遠遠不夠的,一部劇在服裝上出彩,劇情上出色,也就離成功很近了。

《大明宮詞》的人物造型確實成功,任何一部好的古裝影視作品都離不開出色的人物造型設計,回過頭來再看《長相守》,郭培說她們是根據服裝來選擇角色的,從這一點上就說不通了,說白了服化道是為了電視劇服務的,它服務於人物形象,服務於劇情走向,而不是為了服裝造型去選擇角色去選擇演員,這樣從一開始初衷就變了。


追求“高定”的古裝劇,一直倒退的審美,誰能想到20年前曾是巔峰


一句捨本逐末給服裝設計的老師,頭一次見到為了所謂的高定,劇本出來之前就用大量時間手工做服裝,最後服裝花錢多了投入心血多了,變成用衣服去選演員,本末倒置滑天下之大稽。

說實在的一部劇只有服裝也不行,舉個例子:大家都看過張藝謀的《影》,演員、題材、服化道,就連影像構圖都沒得挑吧,每一個畫面都能截下來當屏保,但就是有哪裡不對。

或許是因為電影要拿去西方評選,所以臺詞寫的太過於膚淺,彷彿是害怕觀眾看不懂劇情,就硬把所有留白都講的嚴嚴實實…


追求“高定”的古裝劇,一直倒退的審美,誰能想到20年前曾是巔峰


其實一部好的作品,要做到在所有方面都非常出彩,單個挑出來也不差。

而《大明宮詞》除了服裝、題材、演員,最拿得出手的就是臺詞了。

它的舞臺劇風很重,甚至有人說它是“莎士比亞風”。


追求“高定”的古裝劇,一直倒退的審美,誰能想到20年前曾是巔峰


也正是這種獨特的風格,讓這部成為了中國電視劇史上獨一無二的一部經典之作。《大明宮詞》的語言,採用最獨特的視角,以敘述、描寫、議論、抒情都等多種表達方式,運用精緻而靈動的句子,真正的做到了詩情與哲理齊飛,歷史和文學融合。

其實一部好看的電視劇一定是面面俱到的,製作組不會輕易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因為任何的馬虎和應付都逃不過觀眾的感受,看了《大明宮詞》的服裝造型,回顧現如今《長相守》的服裝造型,明明是同一個人設計,卻不禁感嘆現如今電視劇服化道的浮躁,有的時候觀眾要的也不是“神還原”,僅僅是貼切而已。


追求“高定”的古裝劇,一直倒退的審美,誰能想到20年前曾是巔峰


回頭看,是讓人看到更好的自己,不是回頭去追尋人家已經玩過的東西,不管怎麼樣《大明宮詞》已經是過去了,即便是過去,也是經典永流傳那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