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書聖手”朱生豪:在他短短的33年人生裡,給愛妻寫了540封信

你會講情話嗎?

在這個時代,有的人可能會學王小波的“愛你就像愛生命”,感慨於王小波和李銀河相愛一生卻不能相守到老的悲情;

也有的人會說沈從文對他親愛的三三說的“我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體悟熱戀期男女的柔情蜜意,甚至還有很多人推崇總理的“紙短情長”,感慨總理與夫人的情比金堅。

今天我要說的一個人,也是一個情話高手。他白白淨淨的,身體經常看起來弱不禁風,話也不怎麼說,但是在遇到自己喜歡姑娘的時候,卻擁有著無盡的熱情。他在自己短短的一生之中,給愛妻寫了足足有540封信。

他就是朱生豪,我國近代著名的翻譯家。

“情書聖手”朱生豪:在他短短的33年人生裡,給愛妻寫了540封信

“之江學社的開始的不解情緣”

朱生豪出生在1912年浙江嘉興的一個小商人家庭,家裡在朱生豪出生那時也還算個小康之家,朱生豪順利地上了學。同時,地域也賦予了他傳統江南才子的溫婉的性格。

但是隨著1922和1924年母親和父親的病逝,家裡的生計一下子難以為繼。後來在姑媽的幫助下,朱生豪才得以繼續學業,在嘉興的秀州中學裡讀書,後來因為成績優秀,被校長保送至杭州當時最有名的之江大學繼續讀書。

在之江大學,朱生豪的天賦一下子展現的淋漓盡致。在之江大學當時的“之江詩社”裡,朱生豪曾經發表了一篇議論唐代詩人的文章,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國近代著名詞學家夏承燾的目光,當時還是中年人的夏承燾對這個年輕後輩給予了充分的讚美,說他是“之江辦學數十年,恐無此不易之才也”,朱生豪也用自己後來的行動,證明了夏先生所言不虛。

“情書聖手”朱生豪:在他短短的33年人生裡,給愛妻寫了540封信

在之江大學,在之江學社,朱生豪上面的事蹟只是小場面,真正轟動的還是朱生豪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所愛——宋清如。

朱生豪當時大學四年級,宋清如當時大學一年級,都是詩歌愛好者。宋清如在當時,幾乎可以說是之江大學女神級別的人物。家世好,來自於常熟的名門望族,並且深受西方思想的影響,對當時社會上對女性的偏見有著自己的看法,並且還經常在報紙上發表自己的新詩,這也在後來,為朱生豪和她之間牽了一條紅線。

本來宋清如上完初中之後,家裡人是希望她回家嫁人的,但是在她的抗爭下,疼愛女兒的母親最終同意了她“不要嫁妝要讀書”的驚世之言。

“情書聖手”朱生豪:在他短短的33年人生裡,給愛妻寫了540封信

當時之江學社有個社規,入社是要交自己寫的一首詩歌的。宋清如當時交了一首《寶塔詩》,朱生豪看了之後,對這位小學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在三天之後,給這位小學妹回了他們之間的第一封信,還附帶了三首詩歌。幾天後,宋清如回了一封信給朱生豪,並且也附帶了自己的幾首詩。

兩個年輕人的情愫就在這一來一回中慢慢地生成了。

宋清如剛進入大學的時候,其實對舊體詩的平仄懂得很少,專精於新詩,就連當時著名的主編施蟄存讀完她的新詩後,都認為她有著“不下冰心之才能”,但是認識朱生豪之後,她也漸漸開始做一些舊體詩,弄得之後施蟄存還因為她不寫新詩了而遺憾了很久。

詩歌就在這一封一封的書信和見面中,為兩個人牽起了一道愛情的橋樑。

“情書聖手”朱生豪:在他短短的33年人生裡,給愛妻寫了540封信

“鴻雁傳書,兩地相思,一處閒愁”

朱生豪快畢業了,畢竟他認識宋清如的時候,他都已經大學四年級了。

1933年,朱生豪畢業去了上海參與編撰《英漢四周詞典》,而此時宋清如仍然在上大學,在臨別之前,天性木訥的朱生豪也開始暗暗地著急起來,想要給自己和宋清如一個確定的關係。

詩人的表白,從古至今,就沒有簡單的。朱生豪給宋清如寄了三首《鷓鴣天》來袒露自己的情誼。他在詩裡說自己“一笑低頭意已傾”,想要“平生心緒訴君知”,還沒有離開就想著宋清如了,所以他說“刻骨相思始自傷”

你們看看,這傢伙多會說情話。本來對他就有好感的宋清如哪裡能禁得住這麼猛烈的攻勢,自然是紅著臉答應了。

關係確定之後,朱生豪也開始把自己心裡的那些小情緒來仔細地說給這個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聽。朱生豪在他的書信裡,經常流露出一絲鬱郁不歡和對世界的悲觀情緒,這和他從小喪父喪母有著深切的關係,只有宋清如的信,才能緩解這位不善言談的才子的內心苦楚。

“情書聖手”朱生豪:在他短短的33年人生裡,給愛妻寫了540封信

宋清如是最懂他的人。

他會在每一天醒來的時候,看看外面升起的太陽,然後突然感覺自己更愛宋清如了,然後寫一句“我醒來覺得甚是愛你”寄給她;

對於現在很多男生面臨的死亡問題:

“我老了你還會不會像現在這麼愛我”的死亡問題,朱生豪更是給出了最經典的答案(標準答案快來拿筆記下來):

“不要愁老之將至,你老了一定很可愛。而且,假如你老了十歲,我當然也同樣老了十歲,世界也老了十歲,上帝也老了十歲,一切都是一樣。”


朱生豪本以為異地戀只要等宋清如畢業了就好了,沒想到1937年隨著日寇的入侵,江浙淪陷,宋清如也只能流亡重慶成都等地,而此時朱生豪仍然被困在上海。國家動亂,又怎麼能夠讓小我感到幸福呢?這一對鴛鴦只能繼續憑藉一紙書信來疏解自己的相思之苦。

當時政治思潮澎湃洶湧,但是朱生豪卻對宋清如開玩笑的說他是“宋清如至上主義者”;有的時候,外面的雨下的淅淅瀝瀝,他也想仿照李商隱給宋清如寫些什麼,結果寫來寫去,還是隻能對相思情屈服,他承認:"我想作詩,寫雨,寫夜的相思,寫你,寫不出。"

這種相思之苦,足足煎熬了朱生豪10年,要知道,朱生豪一共就活了32年。但是長時間的異地相思並沒有讓這段感情有絲毫減弱,反而一天比一天的熱烈起來了。

“情書聖手”朱生豪:在他短短的33年人生裡,給愛妻寫了540封信

“給宋清如的足夠分量的禮物”

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是翻譯界的經典之作。

中文和英文,在他手下轉變出了最美的色彩,我們中國學者,對於莎士比亞的最初印象並不是“To be or not to be”,而是“生存還是毀滅”,這一段出彩的翻譯便是來自於朱生豪。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朱生豪翻譯《莎士比亞全集》都給讀者撒了一把狗糧,他說過“我要給宋清如一件足夠分量的禮物”,而他選定的足夠分量的禮物,就是當時國內沒有翻譯家去嘗試的莎士比亞的著作。

莎士比亞時代的英語,是正兒八經的中古英語,並且莎士比亞還是英語詞彙量最大的作家,有的時候甚至還會自己造詞,翻譯莎士比亞的難度對於朱生豪來說是可想而知的了。他也因此過多的損耗了自己的心血,從而英年早逝。

“情書聖手”朱生豪:在他短短的33年人生裡,給愛妻寫了540封信

從1935年到1944年去世之前,朱生豪的翻譯工作經歷了兩次譯稿丟失,說好的《莎士比亞全集》也只翻譯了31部半,命運巧合下,正是宋清如翻譯完成了朱生豪剩下的5部半的莎士比亞。

等到局勢逐漸穩定下來之後,在1942年,朱生豪去世兩年前,書信傳情十年的他們終於在親人朋友的見證下,結成眷屬。他們的好朋友夏承燾也當場送上婚聯:“才子佳人,柴米夫妻”,成為一時佳話。

結婚之後,朱生豪專注翻譯莎士比亞,宋清如這位當時的才女則心甘情願地當了一段時間的家庭主婦,曾經寫書信的芊芊擢素手也開始洗手做羹湯,宋清如後來笑稱那段時間是:“他譯莎,我燒飯”。

常年費心勞力地翻譯莎士比亞讓朱生豪的身體急轉直下,再加上物質條件艱苦,1944年便因為肺結核臥床不起,在當年12月便匆匆離世,留下了宋清如和不滿一週歲的兒子。在臨死前,還不捨的握住妻子的手,盤算著自己還有五部莎士比亞沒有翻譯結束,去世的那一刻,手裡還是抱著《莎士比亞全集》不放手。

“情書聖手”朱生豪:在他短短的33年人生裡,給愛妻寫了540封信

宋清如失去了這輩子重要的人,也曾一度想要隨著朱生豪而去,但是看到她嗷嗷待哺的孩子,便毅然絕然繼承起了朱生豪未竟的事業。

朱生豪去世53年後,宋清如也去了。

臨走前,她命人將自己與丈夫合葬在一起,她還讓人在墓上留下這段話:“要是我們兩人一同在雨夜裡做夢,那境界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夜裡失眠,那也是何等的有味”。

這句情話是她婚後朱生豪在信裡給他寫的,那時候她滿以為是一個新的開始,而現在,她要把這開始繼續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