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的卡夫卡》:後來的我們,關於成長的痛

《海邊的卡夫卡》:後來的我們,關於成長的痛

翻開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少年田村的氣息撲面而來,這個立志於做世界上最頑強十五歲少年的出走,帶著倔強堅韌,憤怒迷茫而又渴望被救贖的果敢,直面宿命的詛咒與考驗。

正如村上所言“田村卡夫卡君不過是以極端的形式將我們十五歲時實際體驗和經歷過的事情作為故事承攬下來。”

他作為你我青澀記憶的代言人,無畏地匯入了殘酷又美好的成人世界,為了追尋生命的意義勇往直前遍體鱗傷,暮然回首,那條荊棘叢生的道路就叫做成長。

故事採用了作者慣用的雙線並行敘述模式,以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將少年卡夫卡和中田老人的奇幻旅行看似鬆散實則緊密地關聯起來,將讀者帶入一種光怪陸離的幻象情景,置身其中恍如夢境卻又看到最真實的自己。歌德說,世間萬物無一不是隱喻。洶湧得讓人無力的軟弱,是預言投射在現實世界的囚籠;黃沙飛舞昏天暗地的沙塵暴,恍若命運置於隱喻世界的迷霧森林,氤氳繚繞盤根錯節,我們必須穿梭其中,

它們是使人迷失方向的形而上,又是給人切膚之痛的真實感。

“而沙塵暴偃旗息鼓之時,你恐怕還不能完全明白自己是如何從中穿過而得以逃生的,甚至它是否已經遠去你大概都無從判斷。不過有一點是清楚的:從沙塵暴中逃出的你已不再是跨入沙塵暴時的你。”

預言似深淵,命運如黑洞,心像洶湧長河,人生仿若曠闊原野,孤寂無言,擲地有聲。

一. 田村的烏鴉:飛離預言的深淵

田村卡夫卡的故事線索很明顯地借用了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中“弒父娶母”的神話原型,俄狄浦斯堅定地與殘酷命運的抗爭更是村上譜寫於少年內心的最強音符。四歲時被離家出走的母親遺棄,同樣被傷害的父親便將詛咒加之在幼年的卡夫卡身上,出於意識的自我保護,少年的人格分裂成田村卡夫卡和烏鴉,田村困惑無助和難以接受被拋棄的感覺,主動迎接詛咒去尋找愛與答案;烏鴉是遊走自由的靈魂,冷靜理智地引導少年躁動極端的心理,並適時給予絕望的卡夫卡以些許溫暖的陪伴。

《海邊的卡夫卡》:後來的我們,關於成長的痛

與其在宿命裡沉淪,不如主動踏入預言,以頑強的姿態去應對深不可測的命運深淵,當身心皆在已知的未知中磨鍊滌盪後,浴血與火重生的靈魂定會用愛,理解和原諒去冰融內心執念的不安和憤怒,卸下最初無解的沉重,一飛沖天,烏鴉帶著少年的釋然飛離預言的深淵。

二. 中田的蝴蝶:尋找遺落的半影

小說的另一條主線是圍繞中田老人詭譎神秘的經歷展開,他彷彿同時存在於現實與超現實的世界,童年一段離奇昏迷後最終醒來,只有一半的影子,不識字,與人溝通存在嚴重障礙,只能與貓交流。而其所到之處常有不可思議之事發生,比如天下掉下魚和螞蝗,村上用魔幻的筆觸真實地刻畫了現實裡的荒誕不經,這何嘗不是對現實可見暴力的一種控訴,中田的童年正值二戰期間,戰爭讓人性扭曲至癲狂,而童年經歷的家庭內外的暴力又讓其精神嚴重受損甚至缺失,人性的惡最終以捕貓人瓊尼沃克殘忍暴虐的形式上演,在不得已刺死邪惡的象徵後,中田神啟般地踏上了尋找自我的使命之途。

“他開始像蝴蝶一般在意識的邊緣輕飄飄地往來飛舞。邊緣的對面橫陳著黑幽幽的深淵。他不時脫離邊緣,在令他頭暈目眩的深淵上方盤旋。但中田不害怕那裡的幽暗和水深。為什麼非害怕不可呢?那深不見底的無明世界,那滯重的沉默和混沌,乃是往日情真意切的朋友,如今則是他自身的一部分。”

中田殺死瓊尼沃克體現了對暴力的反抗,同時也是幫助卡夫卡完成“弒父”這一重要儀式,而宿命般地打開“入口石”則是成全卡夫卡進入森林深處的平行世界,以完成他渴望卻未曾實現的精神蛻變。

三. 瓊尼沃克的笛子:自由靈魂的桎梏

卡夫卡的父親,知名雕塑家田村浩一亦即瓊尼沃克象徵著殘暴和邪惡。

他“所以殺貓,是為了收集貓的靈魂,用收集來的貓魂做一支特殊笛子,然後吹那笛子,收集更大的靈魂;收集那更大的靈魂,做更大的笛子。最後大概可以做成宇宙那麼大的笛子” 。

更大的人的靈魂因此喪失而空具一身軀殼,正如中田老人幾十年如一日行屍走肉般的存在,而瓊尼沃克口中提及的不講道理的戰爭和自願求死的描述,也許暗含了作者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強烈譴責以及其在現今和平時期死灰復燃的高度警惕,麻木的日本普通民眾或可充當其載體而不自知,文中從中田口中爬出的“白色活物”何嘗不是邪惡的另一變體。

四. 大島的森林:精神蛻變的意象

大島無疑充當了卡夫卡自我探索路上的精神導師,她不帶偏見地分享其對世界的看法和分析卡夫卡心理的困惑,並帶其進入意象森林的入口。

他說“是的。互為隱喻。你外部的東西是你內部的投影。你內部的東西是你外部東西的投影。所以,你通過屢屢踏入你外部的迷宮來涉足設在你自身內部的迷宮,而那在多數情況下是很危險的。”大島還告訴卡夫卡,“我們居住的這個世界,總是與另一個世界為鄰。你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踏入其中,也可以平安無事地返回,只要多加小心。”

田村在森林的迷宮中艱難跋涉,躑躅前行,而其魂靈幻化的烏鴉終於在卡夫卡經歷磨難後揭示了母親當年拋棄他的可能性,這難道不是卡夫卡嘗試去原諒母親,與內心和解的重大突破?誰又願意一直帶著受傷的心,懷著怨恨去折磨自己而揹負沉重呢?唯有懷著對親人的愛和同理心去理解才能將自己從泥潭裡拉出,進而完成原諒這一重要的跨越。森林是少年內心修復和精神進化不可缺少的心理活動的隱喻,而森林深處的新世界則是少年重生的起點,內心充盈著愛,不再有恨,帶著完整的身影和母親的祝福重返現實世界,完成真正的精神救贖。

五. 佐伯的執念:時光記憶的結界

佐伯年輕時和戀人彼此十分相愛,“活在一個完美無缺的圓圈中”,為了阻止圓圈破損,她打開了“入口的石頭”,讓時光永遠停留在美好,而她十五歲的魂靈也定格在甲村圖書館戀人的小屋,時光流轉,戀人去世後,彼時二十歲的佐伯也失去了人生的意義,她遊戲人間。

“不加區別地接受一切,麻木不仁地穿行於世界。也曾和不少男人睡過,有時甚至結了婚。可是,一切都毫無意義,一切都稍縱即逝,什麼也沒留下,留下的惟有我所貶損的事物的幾處傷痕”。

《海邊的卡夫卡》:後來的我們,關於成長的痛

她漫不經心不負責任的無所謂,正是無力面對和接受現實的體現,勇氣和活著意義的缺失卻又造成新的無可挽回的傷害和裂痕,她本不應屬於現實世界,其停留的存在或許是為了解釋,撫慰和彌補。而與中田相遇後,她深知到了自己該做了結的時刻,從自己的綺夢中醒來,她燒燬了所有的記憶,穿越到卡夫卡所在的“異界”,撫平少年心口的傷痕,讓少年吮吸自己的獻血去充盈其乾涸的心田,讓遙遠的彼此的心貼近,去補全情感缺失的拼圖,而自我救贖的意義之一也在於理解和原諒吧,這成為鼓舞卡夫卡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六. 海邊的卡夫卡:穿越流年的救贖

海邊的卡夫卡是一副油畫,也是佐伯驚豔才華的巔峰之作,它們貫穿於小說之中,似以上帝視角去編織人世間的悲哀與美好。畫中少年獨自坐在海邊長椅上,望著遠方海天相接處的雲朵,海鳥盤旋在頭頂,光影烘托的意境下少年的孤獨無可破譯。

“惟其如此,她才將少年稱為“海邊的卡夫卡”,一個彷徨在撲朔迷離的海邊的孤零零的魂靈。想必這就是卡夫卡一詞的寓意所在。”

而佐伯十九歲所寫的同名歌詞以一種從未來穿越而來的描寫,帶著高度的象徵性與預言感將過去和未來拉近。海邊椅子上的人是佐伯年輕時代的的戀人,也是自己的兒子田村卡夫卡,他們緊蹙眉頭,似在思索天邊雲朵幻化的斯芬克斯的謎題,歌曲給人的啟示讓人感嘆命運的無常,人身處其中常常會遭遇荒誕離奇,現實和理想的往返徘徊,也許在不經意間失去了部分自由的靈魂,但生命不能止於沉重的負擔和麻木的心靈,而應效仿俄狄浦斯那樣敢於承擔責任,愈挫愈勇,生命的長度固然無法改變,生命的寬度卻可無限擴展而獲得內心的喜悅與成熟。

你也可以化身為十五歲的少年,體驗主人公那微妙的內心,想象自己是他的夥伴,將自己十五歲的經歷同時展開,雙線並行又隨時融合,碰撞的火花帶著青春年少的磕絆與倔強一併湧入現實或者超現實的世界,旅行的終點迎接我們的一定是一場震撼人心的救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