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抗疫臉譜 記錄疫情之下的凡人故事

庚子新春,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莆陽人民過年的節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迅速打響。面對“大考”,莆田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一線醫護人員義無反顧、日夜奮戰;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他們不論貧窮富有,不論本地人外鄉人,也不論年輕年老,都在這場戰“疫”中堅守崗位,盡職盡責,無私奉獻。

今天,我們向您“數”說抗疫臉譜,記錄疫情之下的凡人故事,他們的每一次用心,每一次鼓起勇氣舍小家為大家,都值得被銘記。

“数”说抗疫脸谱 记录疫情之下的凡人故事

常太敬老院隔離點,林智輝(左一)在送藥品。陳閔敏 攝

0交叉

林智輝:把陣地建在隔離觀察點

東南網4月2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盛鍾)2月22日,莆田市城廂區第一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順利撤點,所有隔離人員期滿解除醫學觀察。隔離期間,該點向上級醫院轉診確診病例3例,由於處置及時科學,有效防止了疫情擴散蔓延,實現了“隔離人員零交叉,隔離點內零感染,醫務管理人員零損傷”的目標。

“非常時期,這些醫務人員不顧自身安危,給了我們最貼心的照顧,這段經歷我永生難忘。”在莆田市城廂區常太鎮某集中隔離點,一位密切接觸者說。

1月26日晚上,常太鎮緊急啟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城廂區醫院醫生林智輝臨危受命。來不及收拾個人物品,林智輝與家人簡單通了電話,便同3名醫務人員連夜啟程。

作為領隊,面對疫情突發、情況陌生、經驗缺乏等現實挑戰,最重要的就是火速拿出一套科學防控、精準施策的流程制度,明確崗位職責。林智輝帶領團隊搬運設備、物資,劃分隔離區域,調配消毒物品,分區將所有警示標識張貼上牆,工作預案、流程、職責、制度逐一明確,籌備工作一直持續到凌晨2點多。

早、晚對密切接觸者各進行一次體溫測量,進行咽拭子採樣,填寫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記錄表;定時不定時對走廊、通道以及房間進行消毒;幫助被隔離觀察者送藥品、生活用品……每天,林智輝的團隊忙而有序。

面對群眾的不安情緒,他耐心勸解老人長達近一個小時;組建微信聊天群,將在隔離點集中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拉進群,發佈疫情防控知識,並組織線上互動活動,大家互相打氣。“總要有人帶頭,假如大家都有顧慮,隔離工作怎麼做?”林智輝說。

進駐近一個月,克服山裡居住條件簡陋、晝夜溫差大、隔離人員情況複雜等種種困難,林智輝團隊的3名隊員沒有一個人退縮,出色完成了醫療醫護保障任務。

結束任務才下山休息了一天,他又接到前往城廂區常太鎮另一隔離點的任務。“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林智輝義無反顧,這是他心中永不言敗的信念。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数”说抗疫脸谱 记录疫情之下的凡人故事

陳清海(左三)拄著柺杖入戶走訪。鄭秋萍 攝

1根柺杖

陳清海:“群眾安康就是我的止痛藥”

東南網4月2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俞靚)近段時間,在莆田人的朋友圈裡,“莆田硬核鄉長,你彎腰的樣子真帥”“柺杖副鄉長,忍病痛堅守一線”等圖文視頻被頻頻轉發。

2月5日,仙遊縣石蒼鄉副鄉長陳清海結束一天的工作,拄著柺杖回到鄉政府的宿舍,服用止痛藥。

過去半個多月裡,因腰椎間盤突出,陳清海每天拖著沉重的身體,長一腳短一腳地走訪入戶——督促指導環境消毒保潔、勸導群眾不聚集不聚會、排查觀察武漢返鄉人員、勸阻暫緩舉辦壽慶婚宴、籌集發放儲備防疫物資。

時間倒回到農曆臘月廿八,在仙遊縣總醫院住院的陳清海正準備通過手術,緩解半年來的疼痛。但通過新聞報道,加上多年的基層防疫站工作經歷,陳清海意識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十分嚴峻,他不顧醫生的手術建議,要求立即出院,帶著止痛藥和簡單行囊,回到鄉里。

“武漢那麼遠,我們山上空氣這麼好,我們都沒病!”“不讓出門走親戚,還算過年嗎?”……山中群眾想法質樸,這些平日裡看來簡單的想法與要求,在這個節骨眼卻隱藏危機。好在“只要用心和他們講清楚其中利弊,群眾多能體諒、支持我們的工作”。

大年三十,正好是陳清海兒子的生日。石蒼鄉的環衛人員有沒防護到位、五保老人是否吃好穿好、居家醫學觀察人員是否健康,這些點點滴滴撤回了他下山的心。“兒子上初中了,他能理解我這次特殊的缺席。”陳清海說。

現在,鄉親們都親切地稱他為“柺杖副鄉長”。因推後了治療,腰痛時刻折磨著陳清海。“雖然有時候疼起來直逼眼淚,但只要能看好我們的鄉,守好自己的村,群眾安康就是我的止痛藥!”陳清海說。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個戰場

貧困戶鄭金興:當好抗疫後勤員

東南網4月2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俞靚)2月19日,仙遊縣園莊鎮東石村裡,鄭金興為投入防疫工作的幹部煮了一大鍋滷麵。一旁的民警邊吃邊贊:“這莆仙味兒夠地道!”

過去十幾天,受疫情影響,東石村作為外來車輛進入園莊鎮的主要路口,尤為鎮上所重視。一個臨時帳篷很快就在村口搭了起來,鎮村幹部、志願者紛紛上陣,測體溫、消毒、登記、宣傳防疫知識。

鄭金興也閒在家,眼看著幹部們忙前忙後,他有點兒著急。春節裡,駐守的交警、醫生和幹部們都是24小時值班,常常連一頓飯都顧不上。

“我沒啥幫得上忙,但家常飯我從小就在家做,拿出這個手藝來,不丟臉。”鄭金興說。燒菜用的煤氣是他自帶的,菜是熱心村民把錢交付他外出採購的。幾朵香菇,幾片五花肉,再加一把蔥,巧手的鄭金興就能燒出一鍋香噴噴的鹹飯。

鄭金興如此關照當地幹部的“胃”,用情之深,是有來歷的。

2018年,鄭金興的母親去世,家中還有一個不能自理的妹妹和正上小學的兒子需要照顧。他接過母親的公益性崗位,擔任保潔員。

去年,鄭金興捨棄了這個崗位。他說:“我還年輕,現在我能靠自己的能力撐起這個家,就不能佔用太多政府的資源!”

這些年,當地政府一直關注著這個家庭。“送錢、送物、治病,還幫我家建起了新房。”鄭金興說,村裡還幫助解決了兒子的上學問題,後顧之憂少了大半。

這次疫情中,鄭金興還意外地收到緊俏物資——口罩。原來,園莊鎮從全鎮僅剩的3000個口罩中劃撥出一半,發放給困難戶、低保戶、老弱病殘等人群。

用東石村黨支部書記嚴鵬飛的話說,這是抗疫扶貧兩不誤。

隨著疫情逐漸好轉,臨時帳篷拆了,鄭金興的忙活也告一個段落。

他說,自己從未想過能在這節骨眼上出點力,“以前的脫貧戰場上,我是一個受過大夥幫助的人,現在的抗疫戰場上,讓我也當一回幫助大夥的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数”说抗疫脸谱 记录疫情之下的凡人故事

陳順健頂替貨運員在羅嶼港工作。張程 攝

3米車梯

貨運人陳順健:每天來回攀爬百餘次

東南網4月2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盛鍾 通訊員 張程)老陳已經有十年沒回老家過年了,他打定主意今年一定要回去。

但這場疫情的到來,老陳又留了下來。

老陳名叫陳順建,今年51歲,是莆田東站年齡最大的黨員,也是車站的貨運負責人。莆田東站是向莆鐵路的終點站——莆田湄洲灣港貨運編組站。

“莆田東站日常每天最多發送2.7萬噸煤和鐵礦石,其中鐵礦石日均1.2萬噸。”莆田東站站長餘磊介紹說,疫情發生後,江西境內南昌鋼鐵廠、萍鄉鋼鐵廠等多家鋼鐵廠的原材料鐵礦石公路運輸通道被封閉,面臨斷供風險。為此,兩家鋼鐵廠緊急求援,各需要1500噸的日均增加量。

本來年後復工的時間推遲,很多勞動力無法及時返崗,港口的裝卸機械故障,維修能力不足。此次再加上江西的任務,車站的困難又增大了。

為了保障鋼鐵廠的原料不斷供,莆田東站成立了黨團員突擊隊。陳順健第一個報了名。

港口海風大,礦石灰塵大,他頂替貨運員上崗,到條件最艱苦的羅嶼港作業。這邊,他要忙著查看貨位是否對上,空車狀態是否有殘留物,監督檢查列車裝車,車內礦石是否扒平;那邊,他要兼顧工人是否按標準作業,並對貨物搶裝進行盯控,遇到個別車廂捆綁加固不行,老陳時常直接上手處理。

“礦石運輸途中時間長且沒有人跟車,車門裝載加固對列車運行安全的影響極大。這些礦石出了車站要跑動車線,安全第一,人命關天,可不能有半點馬虎。”陳順健說。

為了節省時間,保障加開的列車能有充足時間裝運,一趟列車50節車廂,陳順健得一節一節查看。正常爬一個車梯可以看到2節車廂的礦石裝載情況,裝一趟車他必須要爬上爬下至少25次。一天5趟列車下來,陳順健要在3米高的車梯上爬上爬下125次。

陳順健的手機上,每天微信步數輕輕鬆鬆上2萬步。回到辦公室,他還要填報表,兼顧後臺數據進行票面核對,隨時關注生產調度群接收調度數據。

“幹了二三十年,咬咬牙就堅持下來了。”陳順健話不多,但每一句都樸實無華,卻又充滿力量。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数”说抗疫脸谱 记录疫情之下的凡人故事

龔名揚揹著消毒設備在樓道消毒。 溫曉梅 攝

5個小時

網格員龔名揚:自我隔離上“疫”線

東南網4月2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漢兒 通訊員 溫曉梅)3月25日是龔名揚居家隔離14天后首日返崗。

今年36歲的龔名揚,是莆田市城廂區網格化中心龍橋巡邏隊第五中隊中隊長,疫情防控阻擊戰全面打響後,他主動請纓加入戰“疫”前線。

“髒活、累活總要有人幹,我自己上。”龔名揚告訴記者,返家隔離前的近一個月時間裡,他幾乎“無縫銜接”在一線執勤值守。

每天上午8點,龔名揚準時來到北磨一醫學集中觀察點,將早餐、飲用水等食物逐一送往1~7樓的每個房間;一趟送完,他又折返,拖著大號垃圾袋,挨個回收生活垃圾。

“整棟樓的垃圾,有時候一袋就有幾十斤,拎上兩袋,比我人還大、還重。”個子不高的龔名揚調侃道。

將垃圾全部回收後,他又背上了消毒設備。觀察點內的公共區域、化糞池都是他的“責任田”。這個崗位,因為辛苦繁重,一度“無人問津”,而龔名揚卻主動承擔。

把所有工作做好後,龔名揚才匆匆吃上幾口熱飯。到了晚上10點,他又來到北磨一開放式小區卡點執勤,為進出居民測量體溫、檢查出入通行證、排查車輛……直到第二天早上8點,再次轉移陣地,重新投入觀察點工作。

每天,重複以上的工作流程,龔名揚的休息時間不足5小時。在網格站的小小隔間裡,一張木床,一床單被,他就這樣“蝸居”了一個多月。

“父母、愛人也有些埋怨,但更多的還是擔心。”龔名揚告訴記者,長時間的睡眠不足,他的嗓子開始發炎,引起輕微的咳嗽、嘶啞,但是他從未後悔自己的選擇。

今年是龔名揚加入網格隊伍的第四年,此前,他已經連續3年被城廂區網格化中心評為“優秀網格員”。關於2020年的目標,他靦腆地說:“我想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数”说抗疫脸谱 记录疫情之下的凡人故事

陳國華在村裡進行衛生消殺。劉愛民 攝

7旬老人

陳國華:奔走一線只為讓病毒“歇菜”

東南網4月2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俞靚)2月6日下午6點,莆田荔城區拱辰街道陡門村的村部裡,衛生計生協管員陳國華剛完成村裡的衛生消殺工作,正打算吃個晚飯,稍晚再來值班。

“現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村裡情況我熟,萬一有個什麼事,我可以幫得上忙。”陳國華說。

陡門村位於莆田市區玉湖新城中心地帶,人流量大,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從農曆大年三十到今天,這個78歲的“硬核”老黨員,每天固定作息,早上7點多離開家門,直到晚上9點多歸家,奔走在防控疫情一線。其間,他挨家挨戶發倡議書、宣傳防疫知識;往年村裡連續三天的熱鬧元宵,他找“福首”一一商量,力勸取消;帶好防護工具背起消毒工具,領著清潔人員一起對村裡垃圾投放點等公共敏感位置進行消毒。

對陳國華而言,在村裡工作30年,從未有過退休的概念。從2010年開始,他有意識地將全村人的門牌號、手機號碼等信息記錄在筆記本上,日子久了,他成了村裡移動的數據庫。每一家的戶主是誰,有幾口人,陳國華如數家珍。

“因為有他,村裡得以快速從全村2700多人中排查出6個武漢返鄉人員。”莆田荔城區拱辰街道相關負責人說,他還挨個打電話,勸導返鄉人員居家隔離,以防交叉感染。

自1月23日以來,陡門村的黨員幹部同陳國華一道,主動加強村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打好防控疫情阻擊戰。“新聞上那麼多人都在做好事,咱一個老黨員,也不能落後呀!”陳國華言語堅定,“不是不怕病毒,但更怕的是病毒肆虐。也不是不需要休息,但比起休息更想讓病毒早日休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