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愈自己,就是拯救世界:你比想象中的更堅強

早上看到一個視頻,有一個小夥伴哭著說自己中了青雲計劃,她流著淚的臉上看不出喜極而泣的樣子,反倒看到了很多的心酸。

《幸福之路》| 療愈自己,就是拯救世界:你比想象中的更堅強

原來,在孩子還在哺乳期的時候,前夫提出了離婚。還未從初為人母的辛勞中抽離,便又投入到和前夫的拉鋸戰中,身心俱疲。很長時間都走不出那段灰暗的日子。隔著屏幕都可以感受她內心的痛苦和掙扎。

後來她把自己情感融入到文字中,她大概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用文字自我療愈。很多人感受到她真摯的情感,她不僅療愈了自己,還收穫了大量的粉絲,她從傷痛的深淵走向自我成長的勵志經歷,也鼓舞了許多像她一樣在感情上迷茫的人。

這是她的第二篇青雲獲獎文章,這一路走來的心酸和努力,終於有了希望。

英國詩人勃萊克說:“在我遇到的每張臉上都有一個標記,弱點和憂患的標記。”

我們常常覺得生活美好得很,不理解那些哭哭啼啼的人。我們又常常以為生活糟的很,自己是被世界遺棄的所在,毫無存在的意義。

《幸福之路》| 療愈自己,就是拯救世界:你比想象中的更堅強

我們所認為的脆弱的人,無不是在和那個脆弱的自己作鬥爭。

我們常常覺得堅強就是忍住不說苦。

可是,每個人的承受能力不同,只要你邁過了你認為最難接受的事情,你就成長了,你便是堅強的。

泰勒說:“我認為幸福的定義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

既然幸福與快樂和存在的意義有關,那麼什麼是快樂,人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一、所謂的快樂,究竟與什麼有關

1、快樂與幸福相關,前提是正視人生

“動物只要不生病,有足夠的食物,便快樂了。”人卻未必能做到。

在我們身邊的確有這樣的人,我們說他們沒心沒肺。這也驗證了那句話:沒心沒肺,活著不累,吃飽就睡。

通常這樣的人在鄙視鏈中,會被認為是平庸的人。因為他們什麼慾望都沒有,生活只要吃好喝好,錢夠花即可,再不願意去多花一點點力氣了。

而有些人,則是返璞歸真。

在努力過奮鬥過之後,再給人生減負,參悟了人生的真諦,反而是雲淡風輕了。

人們說人生不過兩杯酒:一杯是苦的,一杯是甜的。先嚐過苦的,那剩下就是甜的。先嚐過甜的,那剩下便是苦的。

《幸福之路》| 療愈自己,就是拯救世界:你比想象中的更堅強

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先苦後甜的,可是很多事情,想要成功都是反人性的。人的本能就是趨利避害的,所以延遲滿足對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無論怎樣,百態人生,總歸是都嘗過,才知道人生是怎麼一回事,才有發言權。

這就是為什麼人們總覺得,白髮蒼蒼的智者,隨口一說,就是金句,那句話裡濃縮了人生的精華,是他們在生活中摸爬滾打,才能像今天這般雲淡風輕、氣定神閒地說出來。

有人總是想一生快樂,但是人們所要知道的是,人的一生起起伏伏,快樂總是相對而言。若是件件樁樁事都是快樂的,也便沒有快樂了。

2、人為什麼不快樂

  • 過分關注他人

我們常常在遭遇事情時覺得自己特別的孤獨。把自己關在自己的世界裡,以為自己是如此的不幸。其實,別人的不幸你未必看得到,又或許,你看到的都是別人比你好的境遇,越發覺得自己可憐和不幸。

羅素讓我們把自己從“自我”脫離出來,去感受他人,會發現每組群眾都有不同的不幸。

這是怎樣一副人生畫卷呢?

走在街道上。上班的人,形色匆匆,他們把關注聚焦於工作、權力的爭鬥,彷彿一切生命體徵的溫暖都感受不到,活像一副機器。

《幸福之路》| 療愈自己,就是拯救世界:你比想象中的更堅強

乘坐公交車。司機的注意力聚焦於他們的道路和兩旁的車,一點別的心思都沒有。而乘客們卻總是在想能不能快點,什麼時候能到站,而不會去關心要如何躲避。

即使是夜店裡,這樣專門以尋歡作樂為目的的地方,仍然充滿著不快樂。人們在這裡釋放,想盡辦法讓自己快樂,酒精的作用下,釋放著白日的壓抑。

  • 總是想成為別人

羅素提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但若富翁本身就在苦惱,那末教每個人做富翁又有何用?”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樣的人:當她一個月賺1000塊錢的時候,她特別羨慕賺3000的人。好像3000塊錢就是她的終極目標。當她賺3000的時候,她又羨慕賺5000的人,直到現在,她已經月入過萬了,可是她還是不開心,因為她想要一套房子。

《幸福之路》| 療愈自己,就是拯救世界:你比想象中的更堅強

我想說的,並不是說人不該建立某種慾望。本來實現一個又一個小目標,是人生向上的趨勢。但是我們有時候並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規劃,而是錯把別人的成就當做自己的夢想,其實當自己費盡心思,達成目標以後,發現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怎麼能快樂呢?

常聽別人勸慰別人:你工作穩定,家庭幸福,你有什麼不開心的?

可是有時候,上帝就是讓你的不快樂毫無原因。也許是對人生的疑惑,對道路的迷茫。

二、阻礙幸福的幾種人生模式

羅素認為,不幸福的人是因為淪陷在“自我沉溺”中,不能自拔。我們可以挑出“畏罪狂”,“自溺狂”,“自大狂”三種最普通的典型。”

1、“畏罪狂”式的人生

在我們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對自己要求特別高。類似於我們常提及的完美主義,他們總是對人對己有著一套自己的標準。而對於總是不能達到的人,包括自己,報以深深的譴責。這樣的人通常是不快樂,也未必是幸福的。現實與他想象中的總是存在著矛盾和衝突。

可見,“畏罪狂”並不是真的指犯罪的人,而是沉溺於犯罪意識的人。

而這樣的苦惱往往與其早期教育密切相關。

秋瓷炫從出生便因為是個女孩而受到家人的厭棄,後來妹妹的溺水而亡,又讓她的家人對她惡語相向:該死的應該是你。就連爺爺和奶奶也不願意養她,從小被厭棄的人生,讓她一度認為自己就是不好的。有了錯都往自己身上攬。即使自己做得已經十分好,仍然會懷疑否定自己。在這樣的時間裡折磨著自己很久,都無法讓自己解脫出來。

《幸福之路》| 療愈自己,就是拯救世界:你比想象中的更堅強

直到遇到好的愛情,愛人和他的家庭給了她前所未有的溫暖,讓她不再覺得自己是一無是處,是被需要和被愛包圍的存在。幸福才姍姍來遲。

2、“自溺狂”式的人生

“自溺狂”在某個意義上是普通的犯罪意識的反面;特徵是慣於自贊自嘆,並希望受人讚歎。

亞歷山大大帝是馬其頓帝國橫掃歐亞非三個大陸的傳奇英雄,他靠雄才大略征服了世界,是當之無愧的王者,但是世界之大仍有他征服不了的地方。

《幸福之路》| 療愈自己,就是拯救世界:你比想象中的更堅強

他不僅不能超越空間、將權力版圖擴張到全球,更不能超越時間和生死。

因此,要問這個已經征服了世界的君王,他到底快不快樂,是可想而知的。

他經常酗酒、並且暴怒。他存在的意義,變成了一場無休止的征服。

當他的權力版圖無限擴張的時候,他陷入空虛,很難說愛與溫暖伴隨著他,他有可能是無盡的孤獨。

幸福並不在於金錢的多少,也不在於名譽的多少;不在於是否榮華富貴、人前顯赫,也不在於是否粗茶淡飯、平實無奇。

王者征服了世界,卻未必是幸福的,無休止的慾望也難以填滿他內心的空虛。

3、“自大狂”式的人生

羅素認為,極度自大的人內在的誘因卻是事實的反面。

常常看似無比強大的人,都是因為內在極度隱秘的屈辱,而外在表現卻像一張巨大的外殼一樣籠罩著一個卑微的自己。

“典型的不快樂者,是少年時給剝奪了某些正常的滿足的人,以致後來把這一種滿足看得比一切其餘的滿足更重要,從而使他的人生往著單一的方向走去,並且過於重視這一種滿足的實現,認為和一切與之有關的活動相反。”

被稱為“短小的科西嘉人”的拿破崙,一生都特別在意自己的身材。

《幸福之路》| 療愈自己,就是拯救世界:你比想象中的更堅強

和亞歷山大一樣,一場完全被權力之愛所控制的人生,遲早要碰到無可克服的難關。沒有人可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泰勒本沙哈爾博士在《幸福的方法》中說道:財富、聲望、知名度與其他目標都不能和幸福相比,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在名望上的追求,其最終都是追求幸福的手段。”

可是人們常常錯把手段當成終點,窮極一生。

三、從存在主義看幸福:如何通過存在的意義獲得真正的幸福

悲觀的、不快樂的人,認為自己對這個世界來說沒有意義。可真相併非如此。那個離婚的女人終將走出情傷,那個不斷苛求自己的女孩終將與自己和解,這是他們存在的意義。一個普通的人,如果讀懂了自己,讀懂了生活,他就會找到幸福的真諦,同時也會感到:幸福近在咫尺,觸手可及。

1、療愈自己:讓自己變得更美好

在幸福之路上迷失的人,總是在問著自己的一個問題:我是誰?我為什麼活著?他們喜歡給自己一個否定的答案。是我不夠好。

與其說,人們是在否定自己,不如說,人們是在拒絕承認自己不夠好。

接納這樣的不完美的自己,是療愈自己的前提之一。

天后蔡依林,從前要求自己做百分之一百的女生。在剛出道時,自己的外貌、身材、唱功、舞蹈、穿搭,統統成為別人吐槽的對象。因為不想被別人說,她便以最高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與周杰倫的戀情告吹,讓她十分受傷,很長時間都不能走出情傷。

《幸福之路》| 療愈自己,就是拯救世界:你比想象中的更堅強

她把這一切都化作動力來鞭策自己,雖然失掉了愛情,可是卻收穫了更好的自己。

到了這個年紀仍然有資本享受單身,並且與那個事事要求完美的自己和解,慢慢地學會享受生活。獨立而自由地生活著。

直到她開始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不去刻意地為了別人而改變自己,她才真正地感受到幸福並享受美好的人生。

由內在獲得力量的前提就是肯定自我存在的意義,相信自己可以成就諸多可能。

在此基礎上,由內指向外發展,感知世界的美好,並發現自己與這個美好的世界存在著必然的聯繫。

2、通過改變自己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繪本《花婆婆》講述了一個美麗的故事:小時候,花婆婆的爺爺給她講故事,她說要去很遠的地方旅行,等自己老了,要像爺爺一樣住在海邊。爺爺告訴她:一定要記得做第三件事情,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

《幸福之路》| 療愈自己,就是拯救世界:你比想象中的更堅強

長大以後,她去了很多地方,老了就在海邊住了下來。可她仍然記得爺爺說的第三件事。可是世界已經夠美好的了,還有什麼事可以讓它更美好的呢?

她買來了魯冰花種子,一路走一路撒,第二年春天,滿山遍野的花都開了。即使她現在已經非常老了,頭髮也白了,可她還是在不停地種花,每年都開出更多更美麗的魯冰花。

一個內心充滿愛的人,會將愛傾倒給他人,這樣愛的傳遞,遍佈這個美麗的世界。

是愛讓這個世界變得美好。

幸福的人,從不去探討自己存在的意義,因為他們存在本身即是有意義的。他們從未想過去如何獲取愛。

羅素說:“每個人都愉快地接受愛,又自然而然地奉獻愛,由於這種相互幸福的存在,每個人便會覺得世界其樂無窮。”

《幸福之路》| 療愈自己,就是拯救世界:你比想象中的更堅強

結束語

當我們真正意識到自己是重要的,不再以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不以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我們就完成了自我的療愈。我們才更有力量去幫助身邊的人,幫助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麗。而這個過程由內而外,指向幸福,這就是幸福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