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食薺,沐浴更新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是一年中最為明媚的季節。“又是一年三月三”,人們在這春暖花開的時節裡踏青郊遊、盡情歡樂,卻不知“三月三”上巳本是我們傳統文明中的一個大節。

(戊戌己亥之際,中國大地遭受了疫情肆虐的災難。所幸大家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控制住了疫情。隨著除塵生新的上巳節來領,祝願華夏大地歷劫更新,煥發無限生機。)

節日正源 | 上巳食薺,沐浴更新


一、天時節律


(一)季春三月

三月為季春之月,又稱暮春、末春、晚春。《禮記·月令》:“季春之月,日在胃,昬七星中,旦牽牛中。”三月太陽運行大約在胃宿;黃昏時,星宿位於南天中;拂曉時,牽牛星位於南天中。

三月是辰月。《說文》:“辰,震也。三月,陽氣動,雷電振,民農時也。物皆生,象芒達。”

節日正源 | 上巳食薺,沐浴更新

三月,律中為姑洗。《白虎通雲》:“沽者,故也。洗者,鮮也。言萬物去故就新,莫不鮮明也。”《周語注》:“姑,潔也。洗,濯也。言陽氣養生,洗濯姑穢,改柯易葉也。”


(二)三月節氣

農曆每月有一“節”與一“氣”區分,在月首的叫做“節氣”,在月中的叫做“中氣”。三月節氣為清明,中氣為穀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雲:“清明,三月節。按國語曰,時有八風,歷獨指清明風,為三月節。此風屬巽故也。萬物齊乎巽,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穀雨,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

節日正源 | 上巳食薺,沐浴更新

(三)節律綜述

三月是春季之末,也是春天生氣完全舒展開來的時候。《禮記·月令》:“是月也,生氣方盛,陽氣發洩,句者畢出,萌者盡達。”

二月春分時候,陰陽氣平,陽氣持續上升逐漸成為主導。到了三月,陽氣流佈,此時的生機最為旺盛。經過正月、二月種種天地氣息的滋潤,萬物得以不斷萌動生髮。到了三月,萬物的基本結構終於分化成形,品質分明,各自的形象也新鮮起來。這是萬物生長中“清明”的階段。

因此,三月天時節律的特點就是陽氣流佈、生機旺盛、萬物分明。而清明前後的上巳、寒食等節日,就是對這難得的生機旺盛時節的一種應和。

節日正源 | 上巳食薺,沐浴更新


二、節日正源


(一)三月三,拜軒轅

中國一直都有三月三日的節慶。自古相傳,太昊伏羲氏、黃帝的生日都在三月初三。民間也一直流傳“三月三,拜軒轅”的習俗。軒轅黃帝是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至今在新鄭黃帝故里,每年三月初三都還會舉行聲勢浩大的祭祖大典。


三月三的紀念活動,是我們文明中對生的崇拜。季春生機最旺,三生萬物,三月三日就體現了三三之生的力量。

節日正源 | 上巳食薺,沐浴更新

(二)祓除古禮

先秦時期,仲春二月有兩個重要的祭禮:一個是春分朝日,一個是社祭。


1、祓除釁浴

祓除釁浴是暮春三月自古之禮。祓,是除惡之祭;除,是除陳生新;釁浴,是以香薰草藥沐浴。

《周禮·春官·女巫》雲:“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鄭玄先生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薰草藥沐浴。”賈公彥先生疏:“歲時祓除者,非謂歲之四時,惟謂歲之三月之時,故鄭君雲‘如今三月上巳’解之。一月有三巳,據上旬之巳而為祓除之事,見今三月三日水上戒浴是也。”

節日正源 | 上巳食薺,沐浴更新

2、除陳生新,合乎天時

萬物生髮,不僅需要環境的滋養,而且需要修枝剪葉,這樣才能長的更好。祓除釁浴,就是一種修枝剪葉。

三月陽氣方盛,生機最旺,萬物秉承陽氣之流盛,各自舒展成形。《白虎通》在論述姑洗律義時說:“沽者,故也。洗者,鮮也。言萬物去故就新,莫不鮮明也。” 此時,能夠去除陳垢,得以潔淨,萬物的新生形象才更鮮明。

同時,正因三月生機勃勃,萬物同慶,此時祓除陳舊、修枝剪葉,則能除而不傷、撥而不害。因此,暮春的祓除之禮,合於天時節律,是我們文明重生、護生的體現。

祓除釁浴的活動本身與水有關。春天冰雪消融成川,泉水出地為流,到暮春時新生的一川春水東流,正好滌汙濯塵,洗盪雜濁之氣。有春水滌濯潔淨,才好有萬物清明。

節日正源 | 上巳食薺,沐浴更新

3、暮春祓除之盛

暮春祓除,在古代有不少記錄。比如《論語·先進》:“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又如,《詩經·鄭風·溱洧》雲:“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韓詩薛君章句》曰:“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草,祓除不祥。”

三月暮春,士女相會,仍然是藉著祓除的習俗。除了祓除都是在水邊之外,按《韓詩薛君章句》,鄭國之俗還有招魂續魄、秉蘭草,日期為三月上巳。招魂續魄,是以增加生機。秉蘭草,也是同樣用香薰草藥。

士女相會,不僅在於周代鄭衛之風較為奔放,也是三月生機旺盛的體現。其實,此時祈福、生子,自古都是順應天時的極好時節。

節日正源 | 上巳食薺,沐浴更新

(三)漢崇上巳

1、上巳祓禊

漢代,暮春祓除釁浴叫做“禊”,也稱為“祓禊”。

《風俗通義·祀典》專門記載了“禊”禮:“禊者,潔也。春者,蠢也,蠢蠢搖動也。《尚書》‘以殷仲春,厥民析’,言人解析也。療生疾之時,故於水上釁潔之也。巳者,祉也。邪疾已去,祈分祉也。”

祓禊的時間,在漢代確定在了三月第一個巳日,稱為上巳。古代有建除十二直之法(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三月月建為辰,辰月的巳日為除日,此時正是除舊佈新之日,巳日除穢正應天時。因此,上巳也稱為上除。


2、漢崇上巳

漢代極為重視上巳節。《舊唐書》即記載了唐德宗詔書所言:“漢崇上巳,晉紀重陽。”對上巳的推崇,在漢代眾多的文獻詩賦中都能看到。

蔡邕先生《禊文》:“洋洋暮春,厥日除巳。尊卑煙騖,惟女與士。自求百福,在洛之涘。”

《後漢書·禮儀志》:“是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潔。潔者,言陽氣布暢,萬物訖出,始潔之矣。”

節日正源 | 上巳食薺,沐浴更新

3、漢代三月三

《四民月令》:“三月三日,以及上除,可採艾及柳絮。”並注:“柳絮治瘡痛”。按此,漢代三月三日與上巳日已經有著一些共同的養生民俗,採摘艾草、柳絮,用以治療疾病。


4、上巳遊樂

漢代上巳風俗鼎盛,官民共慶。乘此陽春三月,遊玩賞樂的成分就越來越多了。後漢杜篤先生《祓褉賦》就記載了當時遊樂盛況:“王侯公主,暨乎富商,用事伊雒,帷幔玄黃。於是旨酒嘉餚,方丈盈前。浮棗絳水,酹酒醲川。若乃窈窕淑女,美媵豔姝,戴翡翠,珥眀珠,曳離袿,立水涯。微風掩壒,纖榖低徊,蘭蘇肹䖮,感動情魂。若乃隱逸未用,鴻生俊儒,冠高冕,曳長裾,坐沙渚,談《詩》《書》,詠伊呂,歌唐虞。”

節日正源 | 上巳食薺,沐浴更新

(四)魏晉之風

1、三月三日上巳節

魏晉時期,祓禊習俗由巳日變為初三日,節名仍為上巳。《宋書·禮志》雲:“自魏以後,但用三日,不以巳也。”

一方面,干支紀日的巳日,並非農曆定日,中國的節日傳統的流變是慢慢趨向於定日的。另一方面,將上巳節定在三月三,也是以此三三之生,應和萬物同慶、除而不傷的天時節律。因此,三月三合於上巳之義。


2、上巳興盛

魏晉南北朝時期,三月三臨水祓禊之俗極為盛行,留下大量的詩文歌賦。

晉張華先生有《三月三日後園會詩》:“暮春元日,陽氣清明;祁祁甘雨,膏澤流盈。……合樂華池,祓濯清川。汛彼龍舟,溯游洪源。”又有《上巳篇》:“仁風導和氣,勾芒御昊清;姑洗應時月,元巳啟良辰。”

梁蕭子範先生《家園三月三日賦》:“春亦暮止,田家上巳。時將磔於九門,節方郊於七裡。扇習習之和風,照遲遲之華晷;聊潔新而濯故,式東流之前軌。”

節日正源 | 上巳食薺,沐浴更新

3、曲水流觴

魏晉之風,好暢飲縱樂。在上巳節,一種“流觴”的遊戲逐漸盛行,並美其名曰“曲水流暢”。

流觴,亦稱流杯。臨水祓禊之後,大家聚在河水兩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泛流而下,停在誰的身前誰就取杯一飲而盡。南北朝梁宗懍先生《荊楚歲時記》記載:“三月三曰,士民並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


4、蘭亭之集

“曲水流觴”的習俗尤其為當時文人名士所好,留下眾多“流觴”詩賦,其中最為著名的,自然當屬書聖王羲之先生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辭曰:“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蘭亭雅集,其文其書流傳千古,而考其事,仍然是暮春上巳祓除之義,所謂“修禊事也”。

節日正源 | 上巳食薺,沐浴更新

(五)歷代上巳流變

暮春臨水沐浴、除陳生新的節俗,自先秦以來一直延續,是我們文明的一個大節。至到魏晉時期,上巳節的日期、節名都已固定下來。在其後的發展中,由上巳節由盛而衰,但仍然通過地方風俗等種種方式得以保存。


1、隋唐

隋唐之時,上巳也是天下共慶的大節。唐德宗設中和節(即後來的二月二龍抬頭)後,中和、上巳、重陽並稱三令節。《舊唐書·德宗紀》:“(貞元五年正月)乙卯,詔:‘四序嘉辰,歷代增置,漢崇上巳,晉紀重陽……自今宜以二月一日為中和節,以代正月晦日,備三令節數,內外官司休假一日。’”

唐代上巳,修禊祓除的習俗已然淡化了不少,踏青遊樂的內容更加突出。少了名士雅集的風流,多了雅俗共樂的氣氛。唐代詩風鼎盛,上巳詩在唐代也非常多。詩聖杜甫先生“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的名句,更是傳唱千載。

節日正源 | 上巳食薺,沐浴更新

除了祓禊流觴、踏青遊玩,唐代上巳也有帶柳的習俗。《酉陽雜俎》載,唐中宗時,“三月三日賜侍臣細柳圈,戴之可免蠆毒。”

2、宋代

經歷了五代十國之亂、南北兩宋之變,上巳祓禊之俗更為不振。南宋范成大先生有《觀禊帖有感三絕》詩,即哀嘆此事:“三日天氣新,禊飲傳自古。今人不好事,佳節棄如土。”

雖然不興祓禊,但宋代將三月三設為了北極佑聖真君聖誕。三月三之節,得以這種方式慶賀。《夢梁錄》記載:“兼之此日正遇北極佑聖真君聖誕之日,佑聖觀侍奉香火,其觀系屬御前去處,內侍提舉觀中事務,當日降賜御香,修崇醮錄,午時朝賀,排列威儀,奏天樂於墀下,羽流整肅,謹朝謁於陛前,吟詠洞章陳禮。士庶燒香,紛集殿庭。諸宮道宇,俱設醮事,上祈國泰,下保民安。諸軍寨及殿司衙奉侍香火者,皆安排社會,結縛臺閣,迎列於道,觀睹者紛紛。貴家士庶,亦設醮祈恩。貧者酌水獻花。杭城事聖之虔,他郡所無也。”

節日正源 | 上巳食薺,沐浴更新

北極佑聖真君也即道教中的真武大帝。在道教中,真武大帝是北方真水之神,又稱蕩魔天尊,拔除鎮壓而又無絲毫惡意,只是為了更好的生。這種德,是最佳最正的“除“之一,與軒轅黃帝聖誕在三月三是一脈相承,也是上巳祓除禮節真義體現。

3、元代

元代上巳不興,記者寥寥。在民間雜劇中,還是能見到有所反映。《全元散曲》中有關於上巳節的句子:“修禊潭,水如藍,車馬勝遊三月三。”白樸先生雜劇《牆頭馬上》寫道:“今日乃三月初八日,上巳節令。洛陽王孫士女,傾城玩賞。”此三月八日,可能為巳日。

曹之謙先生《上巳日感懷》一詩中有上巳踏青的描述,卻也反映了當時衰落的氛圍:“舊遊桃李涴丘塵,十六年悲客裡春。浮白可能澆磈磊,踏青聊且慰酸辛。蘭亭修禊人何在?庾信傷心賦又新。芳草喚愁花濺淚,東風回首一沾巾。”

元代三月三,京師之地有脫窮的風俗。《析津志輯佚•歲紀》“是月三日,都城風俗,謂此日可脫窮貧者,競以菽黍秸紐作圓圈,自以此圈套其首自足,擲之水中,雲脫窮以訖。”

4、明清

明代上巳,祓除修禊仍然衰落,但踏青遊玩則頗為熱鬧。弘治年間江蘇《吳江縣誌》記載:“上巳日,郡人傾城而出,遊於百湖山水間,邑亦有遊者,是日喧盛,飲者、博者、交易者、閒觀者,不下萬人。”

節日正源 | 上巳食薺,沐浴更新

明代地方三月三多有戴薺之俗。如嘉靖河南《商城縣誌》:“三月三日,戴薺菜花,喜歲豐之兆。”田汝成先生《西湖遊覽志餘》:“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薺菜花。謬雲‘三春戴薺花,桃李羞繁華’。”

清代上巳,祓禊就更加式微了,只餘三月三踏青郊遊習俗。同治年間江西《瑞州府志》說上巳“攜酒盒郊遊踏青,士民皆然”。

清代,地方也有薺花風俗。《清嘉錄》中有詳細記載:“薺菜花,俗呼‘野菜花’。諺有‘三月三,螞蟻上灶山’之語,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陘上,以厭蟲蟻。侵晨,村童叫賣不絕。或婦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呼‘眼亮花’。”

另據《燕京歲時記》記載:“三月三:俗謂栽壺盧者,必於三月三日下種,否則結實不繁。”

5、民國至今

民國改元西曆,農曆中的傳統節日遭到打擊,上巳節基本成了一個地方性的習俗。新中國成立後,三月三還是以地方性節日為主。隨著國家的發展,傳統文化的振興,三月三上巳節也有逐漸復興的趨勢。多地三月三習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比如京報三月三、壯族三月三等。三月三祭拜太昊伏羲氏、黃帝大典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節日正源 | 上巳食薺,沐浴更新

(六)源流綜述

上巳,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節日。上巳習俗來源於先秦祓除之禮,即以暮春流水沐浴潔淨,除陳生新。漢代,祓禊定於巳日。

三月三在古代是作為太昊伏羲氏、軒轅黃帝的誕辰。漢代三月三已經與上巳有采艾柳等類似的習俗。魏晉時起,上巳節就固定在了三月初三。

隨著華夏文明幾經起落,自唐宋起,上巳節原來祓禊風俗漸漸淡化,但踏青遊玩的活動越來越多。至近代,上巳節多作為地方性的節慶。新中國成立後,各地上巳節得到保護,各種紀念典禮也頗具規模,上巳節漸有復興之勢。


三、民俗正源


(一)“拜軒轅”

《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虎。”軒轅黃帝統一華夏,制定音樂、曆法、衣裳、舟車等等,教化萬民,撫育群生,是華夏人文始祖。

節日正源 | 上巳食薺,沐浴更新

“三月三、拜軒轅”,相傳黃帝誕辰就在三月初三。民間至今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諺語。同時,太昊伏羲氏的誕辰也是在三月三。華夏民族在此時節的祭拜,其實都是三月生機旺盛、萬民同慶之義。

(二)沐浴除穢

上巳自古的習俗,就與水有關。三月春水生,寒食改火,都是取自然新生水火,助成萬物的潔淨清明。古人祓除釁浴,是用流水香草,更貼近自然環境。祓禊習俗雖然不興,但三月三仍然是沐浴洗澡、除汙蕩穢的好日子。

(三)採食薺菜

上巳節一直有采摘、佩戴、食用應時之物的傳統。先秦有佩蘭習俗。漢代,《四民月令》雲:“三月三日,以及上除,可採艾及柳絮。”。

薺菜三月正當季,是上巳節常用的一種野菜。薺菜可以用來佩放驅蟲。南宋《歲時廣記》引《瑣碎錄》說:“淮西人三月三日取薺花鋪灶上及床蓆下,可避蟲蟻,極有驗。”清代顧祿先生《清嘉錄》中記載:“薺菜花,俗呼‘野菜花’。諺有‘三月三,螞蟻上灶山’之語,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陘上,以厭蟲蟻。侵晨,村童叫賣不絕。或婦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呼‘眼亮花’。”

節日正源 | 上巳食薺,沐浴更新

薺菜也可以食用,三月三採摘的屬最佳。《本草綱目》稱薺菜為護生草, 民諺也有“三月三,薺菜當靈丹”的說法。


四、總結


暮春三月,陽氣流佈,生機最旺,萬物同慶。這個時節洗盪雜濁,能夠除陳生新,同時又除而不傷。無論是三月三日對軒轅黃帝等先聖的紀念,還是從祓除之禮演變而成的上巳節俗,都是應和這種天時節律、善生護生的體現。上巳節以春水洗汙除穢,清濁新舊分離,萬物則得其清明。

伴隨華夏文明的屢經磨難,上巳節在流變中也衰落頗久。但崇尚生機的華夏文明仍然傳承至今。隨著國家強盛、民族復興,上巳節傳統又在不斷的推廣發展。三月上巳的除濁之力、生新之德、不傷之純,需要我們一去努力踐行並傳承下去。


節日正源 | 上巳食薺,沐浴更新

過節小建議:

1.感念先聖文明開化之德。

2.沐浴洗澡,除陳生新。

3.食用薺菜等應節食物,春天應多吃些蔬菜。

4.踏青郊遊,多運動。

節日正源 | 上巳食薺,沐浴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