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鬢邊》《延禧攻略》來看於正劇的發展模式

從《鬢邊》《延禧攻略》來看於正劇的發展模式

《延禧攻略》

从《鬓边》《延禧攻略》来看于正剧的发展模式

《鬢邊不是海棠紅》

近日,《鬢邊不是海棠紅》熱播,一波三折高潮不斷的劇情、具有視覺衝擊力的梨園風貌都引發不錯的話題關注度。這也再次讓“於正劇”進入討論視野。

作為金牌編劇、製作人,於正曾說他沒做過一部賠錢的電視劇。入行編劇快20年,也早早踏入製作人行列,幾十部作品累計下來,“於正劇”產業鏈早已趨於成熟。2015年之前,以《宮》系列、“美人”系列為代表,於正的高收視“雷劇”成為影視圈奇特的一景,從2018年起,《鳳求凰》《延禧攻略》《皓鑭傳》《鬢邊不是海棠紅》等“於正劇”開始走精緻美學風。但不可否認,“於正劇”唯一不變的是話題爭議度高,符合市場需求,“於正劇”總能抓住觀眾的眼球。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師文靜

從於式“雷劇”到沸沸揚揚的抄襲案,於正本身早已成為影視市場極具話題度和爭議度的人物,所以每一部與於正有關的劇,都會引發極大關注度。於正劇上新,熱愛他的觀眾熱情赴約,討厭他的觀眾瘋狂吐槽。這種自身攜帶話題基因的劇作品牌,可能在瓊瑤劇、金庸劇、海巖劇之後就剩金字招牌正午陽光和“於正劇”了。這些年,走過了一條“黑紅”道路的於正劇也在慢慢定位自身。

於正2015年之前親自擔任編劇的劇,比如《最後的格格》《胭脂雪》《鎖清秋》《美人心計》《宮鎖心玉》等,要麼是民國“苦情女人”,要麼是清宮“宮鬥女人”,劇作雖以曲折離奇的劇情為話題賣點,但創作題材永遠立足於有收視保證、大眾熟知的安全框架內。《宮》系列就是典型的榨乾一個題材商業價值的做法。於正的絕大部分劇是女性觀眾向的,無論定位於什麼年代、何種背景,講的都是苦女人、強女人、青春女性愛恨情仇的故事,再通過迎合大眾的視聽審美包裝成華美的產品,十足吸引女性觀眾目光。

仔細看會發現,“於正劇”的故事核、創作題材或是作品立意都有一個大眾司空見慣、耳熟能詳的設定。

《宮》系列、“美人”系列自不必說,在當時都是大熱題材。俗話說熟能生巧,在編劇、製作過大量的宮鬥劇作為打底後,才有了號稱讓於正強勢逆襲的《延禧攻略》。《延禧攻略》2018年播出時清宮宮鬥戲已走下坡路,但該劇另闢蹊徑抓到了最時髦的元素——反套路爽感和反套路女性情感設定,極具現代感的職場價值觀也是亮點。智商在線的反套路“黑蓮花”是這部劇的標籤,也是最大話題點,魏瓔珞這個人物是太多觀眾期待看到的古裝女主角。女性情感設定則讓該劇有了一定深度,在女性永遠勾 心 鬥 角、爾虞我詐的宮鬥戲中,魏瓔珞與富察皇后惺惺相惜的生死情誼顯得難能可貴,這種感性的東西在宮鬥劇中塑造好了很吸引人。

2019年的《皓鑭傳》雖然強調是女性意識覺醒的大女主劇,但仍是換到了年代更久遠的秦代的大型宮廷戲。

2019年《烈火軍校》這部劇最吸引人的關注點則是“民國版花木蘭”。少女謝襄代兄從軍,女扮男裝進入烈火軍校,與玩世不恭的富家子顧燕幀成為同學、戰友。謝襄不但要在殘酷訓練中努力掩飾女扮男裝的秘密,還要在戰爭的血雨腥風中逐漸成長……要想往近現代寫,可能花木蘭的故事也只能延伸到民國時期了。雖然於正表示這個故事有人物原型和民國新聞支撐,但不可否認這個故事元素本身自帶熟悉感和話題度。

於正劇對“宮鬥”“宅鬥”“行鬥”各種抓人眼球的戲非常擅長,知道怎麼通過一個個高潮牢牢吸引觀眾。到了《鬢邊不是海棠紅》,在前半部分故事構架和劇情推動上,仍然是“鬥”作為支撐。這部劇已播出十幾集,正反派的各種勾 心鬥 角中,已讓京城最高票房的當紅名伶商細蕊很快被打成毫無立錐之地的散兵遊勇,甚至要打道回府,差點斷了混梨園的路。《鬢邊不是海棠紅》中梨園百態遭遇亂世風雲,“戲痴”入戲糾葛愛恨情仇的故事,無論是從民國戲、抗戰戲還是名伶與商人糾葛故事的角度看,對觀眾來說沒有陌生感。劇中主要角色商細蕊也有著久經流傳的程硯秋、徐碧雲等京劇名旦的影子。而且這種大框架的故事之前也有不少佳作,如《霸王別姬》《進京城》《梅蘭芳》等。《鬢邊不是海棠紅》作為電視劇體量很大,前面的同行內鬥 戲份、後面抗戰中商細蕊對京劇的堅守等戲份都可以充分鋪陳,人物故事更曲折,命運更多磨。當然,引爆這部劇話題度的亂世兄弟情感線,也是走在劇集創作潮流前線的。

傳統元素混搭爆款故事,新式美學風加高分

《鬢邊不是海棠紅》中服化道、舞美打造的梨園盛景和京劇經典唱段大大提升了這部劇民國戲部分的質感。劇中水雲樓班主商細蕊演唱的《貴妃醉酒》《長生殿》《打嚴嵩》等經典選段,戲文唸白無可挑剔,生旦淨末醜行當齊亮相時精細的妝容、頭面、華麗的戲服,都給觀眾帶來視覺衝擊力。精緻的傢俱、建築、蘇繡戲服、京繡服飾,再加穩妥的濾鏡,讓這部劇氣質昇華。

自帶質感的視覺美學、獨特的畫面風格是這兩年於正劇的一個特點。但這種美學風格的形成與觀眾需求有關。“雷劇”過時那一刻,市場上的古裝精品大劇就來了。緊接著,2015年播出的《琅琊榜》就讓古裝大劇重回審美本質,開始重塑古裝劇品質。

2015年後,於正編劇的作品似乎也開始走多題材、多風格線路,比如他在2016年編劇了民國奇幻人妖虐戀劇《半妖傾城》等,雖然劇情老套,口碑不足,但從這部劇開始,於正劇的美學追求發生變化。逐漸放棄色彩飽滿的“阿寶色”畫風,轉向含蓄的、肅穆的質感追求。用於正自己的話來說是開始追求電影色。《半妖傾城》抽掉大部分的綠和藍,往暗色系裡走。而在《美人為餡》時,於正追求“幹練乾淨,雜色不要出現,任何戲不帶前景,所有東西講究對稱美學,特技儘量少”。

此後,於正開始擔任劇作藝術總監等職,嘗試新美學風格,為“於正劇”尋求新方向。《鳳求凰》中,於正又重塑視覺風格,開始走極簡主義古畫風,劇作質感的提升走上傳統文化元素為基礎的精緻美學風。劇中關曉彤的造型被吐槽為飛機頭,而這些造型來自南北朝的壁畫和藝術品,是當時藝術作品中存在的造型,劇中素雅的色調往往讓觀眾產生水墨畫的視覺感受。

如果沒有《鳳求凰》開始的極簡主義視覺風格和依賴傳統文化的整體美學觀感的嘗試,2018年度大戲《延禧攻略》的格調可能會掉一大截。低飽和度用色、高級質感服飾為特徵的《延禧攻略》已與阿寶畫風和缺乏審美的古風戲服有了巨大的視覺差距。雖然視覺質感這個東西不會給爛劇情加分,但對相對有話題度、有關注度的劇來說是個加分項。《延禧攻略》也像其他古裝大劇一樣,走上傳播古典文化、非遺的精緻復古美學的路子,在劇情上加入古典元素,在畫面視覺上下一些題外功夫。該劇通過精美的服化道具和內容設置,在劇中增加了展示刺繡、打樹花、絨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畫面。

但要說明的是,所謂質感以及再好的服化道、視覺風格對一個爛故事來說都是不起絲毫作用的。於正的《皓鑭傳》就證明了這一點。莫蘭迪色加厚濾鏡、細節極為精緻的服化以及對秦國日常風俗的還原等都是大製作手筆,但這些都幫不了這個被網友批評劍走偏鋒“篡改”歷史又劇情老套的大女主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