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成城戰疫有我#防疫科普作品選登——出門少,怎麼補足鈣

鈣是人體中含量最高的礦物質。每個人的骨鈣從出生後開始累積,到30歲左右達到巔峰,之後就開始逐年流失、骨頭逐漸變鬆變脆。因此,想要老來好,一定要把補鈣作為終生事業,越早開始越好!此外,春季是孩子生長的“黃金期”,此時補鈣,對促進孩子長高也有很大的作用。

疫情期間,長期宅在家裡,出門遛彎相對減少,運動量相對降低,曬太陽減少,這種情況下,我們該如何補足鈣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補鈣的知識吧。

如何補鈣?吃對食物!

1. 奶製品

如牛奶、酸奶、奶酪。每100mL牛奶中含有104mg的鈣,所以奶製品被稱為“天然的鈣庫”,不但鈣含量高,而且吸收率好,是膳食中鈣的最佳來源。

2. 綠葉蔬菜

幾乎所有的深綠色蔬菜,如油菜、菠菜、芥菜、芥藍等鈣含量都不低,而且這些蔬菜中的鎂、鉀、維生素K和維生素C還能幫助提高鈣的利用率。但蔬菜中的草酸會影響鈣的吸收,所以在烹調時最好先沸水焯一下去除大部分草酸。

3. 豆製品

大豆不僅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而且豆腐乾、北豆腐等豆製品鈣含量比較高,是補鈣的優質食品。

4. 芝麻醬

芝麻是含鈣大戶,但其中的鈣並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磨製成芝麻醬之後,消化率會大大改善。但要注意芝麻醬熱量比較高,不宜多吃。

5. 魚蝦貝等海鮮類

各種水產品中,魚、蝦、蟹、貝類食物含鈣量都較高,而且這些食品中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質量好,中老年朋友適量食用還有益於心血管健康。

補鈣好搭檔—維生素D

維生素D能調控鈣磷代謝,增加機體對鈣的吸收利用。如果把含鈣高的食物與含維生素D多的食物搭配合用,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海魚、動物肝臟、蛋黃和瘦肉等食物都富含維生素D。此外,光照是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天氣晴好時,在陽臺上打開窗戶曬曬太陽,或做好防護,避開人群,到空曠的戶外活動活動都不錯。

這些壞習慣讓鈣白補

平日裡的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容易造成鈣的流失,讓我們的鈣“白補”了。


#眾志成城戰疫有我#防疫科普作品選登——出門少,怎麼補足鈣


1. 吃得太鹹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鈉和鈣在機體中會隨血液來到腎臟,然後被重新吸收回循環系統供機體利用。在重吸收過程中,鈣和鈉是競爭關係,大量鈉會制約鈣的重吸收,而無法回到循環系統中的鈣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

2. 吃得太偏

鈣需要很多營養素的幫忙才能沉積到骨骼上,如果挑食偏食,不能獲得相關營養,即使吃再多高鈣食物,也容易缺鈣。

3. 愛喝咖啡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喝濃咖啡的習慣,而且每天喝的量比較多。這也會加速體內鈣的流失。有統計表明,每天飲用6杯以上咖啡就會影響鈣的吸收;每天消耗300毫克以上的咖啡因,就能加速鈣質的流失。

4. 碳酸飲料過多

年輕人最愛碳酸飲料,但長期大量飲用碳酸飲料,會導致人體骨骼鈣的流失。原因可能是碳酸飲料中所含磷酸成分影響了骨質沉積,從而對骨骼生長產生了副作用。


#眾志成城戰疫有我#防疫科普作品選登——出門少,怎麼補足鈣


5. 喝酒太多

過量飲酒會使肝功能受損,從而使維生素D的代謝受到影響,不利於骨骼的新陳代謝。

這些補鈣謠言莫相信

1. 喝骨頭湯補鈣

骨頭確實含鈣豐富,但這些鈣都被鎖在骨頭裡,不溶於水。骨頭湯裡的鈣含量非常少,但卻含有較多的嘌呤和脂肪,喝多了既不能補鈣,還會長胖、增加痛風風險。


#眾志成城戰疫有我#防疫科普作品選登——出門少,怎麼補足鈣


2. 補鈣,吃鈣片就行

錯!補鈣應以食補為主,合理飲食最重要。

3. 補鈣越多越好

補鈣要適量,不能超過推薦的量。而且每次服鈣超過200毫克時,還會降低鈣的吸收率。


#眾志成城戰疫有我#防疫科普作品選登——出門少,怎麼補足鈣


4. 長期補鈣增加結石風險

造成結石的原因,並不是鈣太多了,而是外源性鈣攝入不夠,導致機體啟動平衡機制,動員骨骼中儲存的鈣釋放至血液中,使血鈣濃度升高,維持血液中鈣正常的濃度,但是當血鈣濃度升高,就容易與血液中的草酸結合,形成結石。所以發生腎結石的原因不是因為鈣太多,而是人體中鈣代謝發生了紊亂,造成不正常的“鈣搬家”所致。

作者: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信息宣傳工作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