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就業形勢嚴峻,2020屆畢業生該何去何從?各省市已經出手


2020年、應屆畢業生、疫情可能引發的影響……當這些被排列在一起時,許多人或許才剛剛意識到,在這個時期未知的時間延緩、可能的變動、若有若無的風險,對於這些即將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就是必須要在未來幾個月後見分曉的前路人生。


今年大學生就業形勢會更加殘酷


高考的時間已經延緩,很多地區大學的具體開學時間卻還未完全確定,那麼原本在7月畢業離校的大學生們,又該何去何從?畢竟,對於本該在這個時間準備畢業論文、實習、展望未來的大學生們,還在迷茫著什麼時候開學。有網友調侃說:"可能需要做出的準備就是——開學即畢業。"

疫情下就業形勢嚴峻,2020屆畢業生該何去何從?各省市已經出手

往年的就業大軍

那麼毫無疑問,原來軌跡的推遲必將有延長式的影響,畢業前不論是實際性的準備還是心理準備其實都還沒有完全做好。

據最新的數據顯示,僅武漢地區高校畢業生的人數就已創歷史新高,可相對的是現實的就業問題擺在眼前:肉眼可預見的就業機會變少,要求變高。

但疫情終將過去,不論是我們的日常生活、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將逐步回到正軌。


教育部明確將加大政策傾斜力度


日前,面向湖北畢業生、外省就讀的湖北籍畢業生的專場網上招聘活動就已啟動,截至目前該活動已經有超過1.2萬家企業參與,可提供的崗位高達21萬個,屆時湖北高校畢業生將有更多選擇機會。這對於面對疫情後畢業的就業問題持有顧慮的湖北地年輕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十分振奮人心的消息。


其實早在一個月前,教育部就曾表示,湖北籍尤其武漢籍畢業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整體返校復學時間會相對較晚。那麼為這些畢業生做好精準的畢業服務工作就尤為重要,當前形勢下,全國各高校應該更加人性化、高效率地做好相關工作。


當我們把目光集中在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湖北高校就讀的學生時,還有一個人數眾多的群體也需要被重視,就是在全國各地高校就讀的湖北籍學生,他們可能無法準時迴歸到校園生活中。因此,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今年畢業生畢業答辯、學位審核等工作均可適當延長時間,學位授予也有部分將分批認定。這樣對於這些在畢業時間關卡處的學生,獲取了更多"喘息"的時間。


最受關注的還是畢業生就業問題。教育部明確將加大政策的傾斜力度,為湖北學子儘可能地解決對未來就業所面臨的苦惱與迷茫。



一批優質企業將持續推送崗位


這些舉措已經在實施中,北京人社局表示自3月26日起至4月30日,一批優質企業將持續向武漢地區畢業生推送優質崗位,其中還包括北汽、小米等知名大中型企業。面對大量的畢業生群體,許多招聘會所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也有了大的提升,一切以切實解決就業問題為主。


除了在就業方面提供可行的方案外,教育部還同步推出就業創業公益直播課程,以互聯網為依託,便捷、高效、及時地為湖北高校和湖北籍高校畢業生們提供就業指導。


這極大體現了國家對疫情嚴重地區的政策扶持,同時,從歷年情況來看,湖北高校和湖北籍高校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也確實具備較強競爭力,屬於比較搶手的群體。

疫情下就業形勢嚴峻,2020屆畢業生該何去何從?各省市已經出手

武漢大學是全國知名高等學府

武漢擁有兩所雙一流高校,就是知名的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從2020年雙一流大學排行榜中可以看到,兩所大學分別高居第七位和第十位。


全國只有11個省市擁有2所或2所以上雙一流大學,湖北省位列其中。除北京、上海這兩座一線城市外,武漢是唯一同時擁有兩所排名前十高校的城市。


用人們更熟悉的985高校數量來衡量,北京有8所,上海有4所,陝西、湖南各3所,接下來便是湖北、遼寧、天津、山東、江蘇、四川、廣東,各有2所。

疫情下就業形勢嚴峻,2020屆畢業生該何去何從?各省市已經出手

疫情下的武漢大學

再看211高校,北京有26所,江蘇有11所,上海9所,並列第四的就是湖北與陝西,各有7所。

湖北省的教育水準在全國都是排名靠前的。從以往的高考錄取分數來看,考到外省的湖北籍學生分數普遍較高,與江蘇、山東等不相上下。

前不久,關於山東援鄂醫療隊的醫生回家鄉時,為小學生們帶回了全套初中《黃岡密卷》一消息,引發了全網熱議。黃岡中學也是湖北教育的一個典型代表,《黃岡密卷》與之並無關係,但也沾了光,名聞天下。



很多省市出臺政策營造吸引人才環境


國家政策扶持,各省市爭相援助的同時,著眼於未來,這也是一場對人才的爭奪。

疫情下就業形勢嚴峻,2020屆畢業生該何去何從?各省市已經出手

一些企業已經開始進行招聘

數據顯示今年的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同比增加40萬。一方面,嚴峻形勢下大量畢業生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另一方面,相對更優秀的畢業生正在被各地瘋搶。

很多省市都出臺政策,通過落戶、補貼等方式營造更吸引人才的環境。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本就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更有政策扶持,搶奪、儲備人才。成都、杭州、天津、南京等新一線城市不甘落後,其他地區也都八仙過海。

近一個多月來,各地紛紛啟動大型招聘工作,其中包括如蘇杭、青島、廈門等熱門城市,為了吸引人才,放出瞭如提高購房補貼和生活補貼項,降低了人才落戶門檻等"大招"。

疫情下就業形勢嚴峻,2020屆畢業生該何去何從?各省市已經出手

上海等城市已經啟動雲招聘

並且為擴大人才的招引,各地還推出了一些極為誘人的政策。

湖州擴大招引面,發佈了全球人才招引計劃。計劃中標明,對創新人才項目的資助大幅度提升,最高達500萬,還特別為大學生們增設安家補助和金額較高的全套政策補貼。

杭州為應屆畢業生的切實生活解決了許多問題。他們可根據學歷領取標準不同的一次性生活補助,並且在此基礎上,還將給予每年1萬元的租房補貼,最多可享受6年。那麼尖端人才就更為搶手了!A、B、C、D類人才可獲取100至800萬購房補貼不等。

中山則對創業的應屆高校生人才給予了更多"實惠"。

從即將畢業的應屆生角度來看,諸多挑戰正擺在眼前,但與此同時,如今各類政策的扶持、日漸好轉的形勢,都在給予孩子們新的機遇。即將步入社會,拋卻許多外在因素來看,本身成為人才總是第一步。

21世紀什麼最寶貴?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