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温州市两级法院人抗疫故事集锦

3月30日,《人民法院报》采风周刊刊发题为:

《惟其艰难 方显勇毅 ——浙江省温州市两级法院人抗疫故事集锦》的专版文章,

报道了温州两级法院人

履职尽责、主动作为的战“疫”故事。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温州市两级法院人抗疫故事集锦


敲黑板,报道还上了学习强国APP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温州市两级法院人抗疫故事集锦

手记

瓯越大地正在“复苏”


3月18日,“0”


温州已经连续30天保持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为零。这个看似平静的数字背后凝聚着930万温州人的千钧之力,集结了一整座城市的倾力战斗。

一个多月前,疫情迅速蔓延,数字直线上升,温州一度成为一个孤悬湖北之外的重灾之城。但温州人骨子里务实苦干、不等不靠、永不言败的精神,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奋战十天、拿下拐点”“再战十天、锁定全局”再到“决战十天、力夺双赢”,温州法院人闻令而动,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以非常状态与新冠肺炎疫情展开前所未有的战斗。


他们中有的是主动请缨、冲锋在前,穿着志愿马甲的院领导;有的是下沉一线和当地群众有着深厚情感,默默贡献力量的法庭庭长;有的是通过线上线下办案相结合,以责任和担当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提供强有力司法保障的审判人员;有的是用柔弱的肩膀扛起法院人的职责使命,绽放出最美丽动人风采的女法官;有的是挺身在前,用警服作为战“疫”铠甲,用行动书写使命担当的司法警察……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战“疫”路上,他们履职尽职,主动作为,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这座“温暖之州”。


惊蛰已至,万物勃发。此刻的瓯越大地,城市正在快速“复苏”,向着春暖花开,在这个春天里一路奔跑!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温州,远离武汉千里之外。春节前夕,随着7万多名重点地区人员返乡过年,这座城市在输入性疫情等因素裹挟中,一度成为“孤悬湖北之外的重灾区”。惟其艰难,方显勇毅,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浙江省温州市两级法院干警勠力同心、闻令而动,义无反顾站在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以自身的使命与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法院力量。


1

刘化勤:“三个模式”守卫家园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温州市两级法院人抗疫故事集锦

刘化勤在珊溪镇防疫卡口做值守登记

上午去镇里卡点值守,下午进村入户排查,夜晚挑灯写判决书——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文成县人民法院珊溪人民法庭庭长刘化勤时常在这“三个模式”之间切换。


2月2日,珊溪镇确诊了文成县域内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整个小镇的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由于确诊患者入院前活动范围广,仅5天时间,确诊数量从1攀升至8,占据了文成县确诊数的80%,珊溪告急!


小镇严峻的形势紧紧牵动着刘化勤的心。他在珊溪人民法庭工作已经二十多年,小镇早已成为自己的家,“看到家里告急、家人生病,我怎么能袖手旁观!”次日,他便向镇里

主动请缨,加入了珊溪镇防疫的一线队伍,用实际行动守卫心中的家园。


挨家挨户上门排查是刘化勤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那段时间,虽然珊溪镇的确诊患者均已入院治疗,密切接触者也已实施医学隔离观察,但仍存在一些隐性或间接跟他们有过接触的人群,“排查出这一部分人对疫情防控工作来说极为关键,特殊时期,一个都不能遗漏!”


凭着多年联系乡镇的工作经验,刘化勤做起这份工作来十分顺手,但也确实遇到了群众对疫情排查工作不理解的情况。“有些人会觉得受到了歧视,有些人则是恐惧心理太过,连测量体温都会十分紧张......这些都可能导致排查的不畅,甚至会导致群众因为恐慌而瞒报、谎报。”


每当这个时候,刘化勤就会拿出以往在“田间地头”工作的架势,跟群众“隔着门”拉拉家常,说说法、讲讲理,缓解他们内心的焦虑,顺利地让排查工作进行下去。


投身一线以来,刘化勤就没回过几次家。对于他的“不着家”,妻子满心担忧,但也充分理解丈夫心中的“家园”情怀。“他才看不得珊溪‘受罪’呢,况且我俩都是共产党员,特殊时期党员必须冲锋在前,没有安全的大家哪有幸福的小家。”


来自后方的支持给了刘化勤无畏前行的动力——他完完全全把自己当成了一名战士,24小时开启备勤战斗模式。


卡点忙碌的时候,刘化勤会与“战友”们奋战到凌晨。累了,就与大家在防疫点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睡一会或在车上“对付”一夜;眼皮打架的时候,刘化勤在内心想:“等会儿结束了,就去好好睡一觉!”


可等到真的换班休息了,他却又迅速切换到另外一个模式。他心里总惦记着年前的几个案子,趁着卡点离法庭近,一有时间便赶回法庭办公室阅卷、写判决书。


“办案是法官的主业,不能因为疫情就一直耽搁下去,这几个案件的当事人都着急呢!”由于整天在外奔波,长时间拿体温枪,刘化勤的手冻得僵硬、发紫,他总是搓着手、哈着气走进办公室,等不及全身暖和,便开始用颤颤巍巍的双手敲击键盘、拟写判决书。等忙完了法庭工作,常常是换班的时间也到了,刘化勤紧紧衣领,又一头扎进冬日的冷风冷雨里。


渐渐地,镇里的“红旗村”多了,刘化勤的心也慢慢放下了。“图上的每面红旗都代表着一个村的安全,看着这个图渐渐被红旗插满,我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白干,珊溪这个‘家’又变得安全了!”


2

叶爱武:拿着“通行证”出门写判决书的“女将”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温州市两级法院人抗疫故事集锦

叶爱武(右一)在街道卡点值勤

“我今天去上班哦。”2月2日一早出门的时候,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法官叶爱武告诉母亲,自己要去单位上班了。但出了门,她却径直将车开往了鹿城法院负责支援的集中隔离点


叶爱武要去的这个隔离点,收纳的都是鹿城区的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存在较高风险。尽管早在前几天,母亲就已经“赶”着自己出门去当志愿者,但当真的要近距离触碰“风险”,叶爱武还是希望母亲能少一点担心。况且,她也不想让母亲知道,这份高风险的“工作”竟是自己向庭长百般“争取”来的。


随着疫情不断蔓延,温州市各城区疫情防控急需志愿服务人员。鹿城法院党组主动请缨,紧急抽调100余名干警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考虑到集中隔离点风险较高,法院领导并不打算安排女干警参与该隔离点的支援工作,但叶爱武却私下给庭长发了信息“主动请战”,随后又打电话反复跟庭长“磨”到这个“上岗”的机会


“这项工作需要女同志的细心,而且跟前线的白衣天使比起来,这点风险又算什么呢!”当同事们都为她的安危感到担忧的时候,叶爱武却丝毫不怕,一丝不苟地当起了隔离点的“物资配送员”:她负责在隔离点内接听电话、一一记录群众需求并及时按照清单进行物资配送。


“被隔离观察的群众本来就心慌,他们需要的东西也常常是琐碎的,但只有在这些方面及时提供给他们需要的,他们才能心安。”

一整天,穿着防护服的叶爱武跑上跑下为被隔离者送饭、送物资,常常刚坐下来,便又是一个电话,一刻不停。


“下班”了,叶爱武卸下防护装备,瘫坐在自己的驾驶位上,摸出手机,给庭长发了一条信息“圆满完成任务”。随后,她又补了一条,“如果需要,下次再安排我来。我来过,对这里熟悉。”


除了“物资配送员”,叶爱武另有一份“兼职”——下沉街道,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卡点工作,测量来往行人体温,查看出入证。


一次,一名非小区住户不肯配合检查,还准备驾车冲过卡点,可个子小小的叶爱武却瞬间挺身而出拦在了车子前面。“防疫面前无小事,况且开车冲卡妨碍疫情防控是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我要跟司机讲明白这个法律道理。”带着这股子法律人的倔强,叶爱武成功说服了司机配合体温检测,并且收获了司机的主动道歉。


没轮到执勤的时候,叶爱武反倒真的去“上班”了。


2月1日,温州市发布通告,在全市范围实行村(居)民出行管控措施,每户家庭每两天可指派1名家庭成员出门采购生活物资。


“别人拿着物资采购通行证是出门买菜,她却拿着通行证去院里写判决书。”法院工作群里,同事忍不住把叶爱武的“秘密”说了出来。除了重新安排主审案件的开庭时间并逐一向当事人做好释明工作外,她还主动帮助那些因在老家无法赶回的同事联系当事人、查阅办公急需资料,协调处理好审判工作各项事宜。


当被问起疫情结束后最想做什么,叶爱武说:“我想尽快结束这场战‘疫’,真真正正地去‘上班’,好好办几个案件,顺利正常地开几个庭!”


3

谢斌:“掌上法宝”战“疫”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温州市两级法院人抗疫故事集锦

谢斌通过电话引导当事人进行线上调解

2月20日,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谢斌在办公室长长舒了一口气,就在刚刚,他通过

移动微法院“大展拳脚”,成功调解了一起上亿元的纠纷案件

该案的双方当事人均系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数年来,原告一直为被告提供风能电机变流器,双方合作良好。但后来由于被告资金周转困难,原告已发货物款难以收回,已订合同的变流器也不敢再发货、生产,两家企业都陷入危机。为收回货款、减少损失,原告将被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支付已发货货款、未发货货款及原告已垫付的退货运输费等,总金额超过一亿元。

“上亿元的标的额不仅仅是个数字,更牵涉着这两家大企业背后由众多上下游中小企业组成的一整个产业链。”为妥善处理该案件,维护营商环境的平衡稳定,谢斌认真研判了案情,深入了解了两家公司及其控制股东的经营状况,并多次召集双方进行协商。

2020年1月20日,谢斌再一次组织双方面对面调解

。从上午9时开始一直到晚上7时,整整10个小时,在谢斌的主持下,双方对每一份合同、每一期交货、每一笔款项等细节均进行了交流,终于达成初步方案,就等着年后两家企业的控股股东审核同意,并最终签订调解方案。

没想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分别身处上海、北京的双方当事人不仅无法再次坐下来签署协议,原先达成合意的部分条款也可能因受疫情影响无法得到执行。

“上亿元的纠纷不解决,每拖一天,背后的损失都难以估量。”谢斌心急如焚,他回忆说,“那是一种拳脚无法施展的感觉”。


好在移动微法院解了燃眉之急。

2月2日,谢斌引导双方当事人登录移动微法院,借助“掌上法庭”突破了调解的时空限制

。线上,谢斌结合两家企业受疫情影响的具体程度和情况,充分考虑疫情可能造成的影响,引导双方就每一期发货、付款等具体内容进行反复磋商、推敲。2月12日,双方当事人就已交货合同和未交货合同达成一揽子调解方案,并于20日通过移动微法院签收了调解书

现在,移动微法院已经成了谢斌在特殊时期离不开手的“宝贝”。就在调解了这起亿元纠纷案件不久,他又用这个“掌上法宝”调解了一起四年老案。

“虽然未能奋战在抗疫一线,但我要用自己的方式做一份贡献。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尽量创新方式去解决审判难题,开庭审案和疫情防控两不误。”谢斌说。


4

陈小成: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劳模”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温州市两级法院人抗疫故事集锦

陈小成(右二)带队在龙湾国际机场联防联控值守

永嘉县人民法院副院长陈小成是永嘉县的劳动模范,也是县里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大家对这位乐于穿“红马甲”戴“红袖套”的老党员的印象是——“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


一如往昔,在永嘉法院征集人员赴抗疫一线的通知发出的第一刻,陈小成就在微信群秒回了信息“我报名!


疫情来势汹汹,为迅速切断传播途径,尽快“隔离”病毒,永嘉县岩头镇在当地确定了一处集中隔离点,但与周围村民的沟通却成了一道难题:“为什么要选在我们这里?”“我们被传染怎么办?”“你们换地方吧!”大家谈“疫”色变,更有不少人直接出面反对。


在岩头镇党委政府的统筹下,陈小成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站了出来”,充分动员、发挥当地村干部、乡贤及先锋党员的作用,耐心地向村民讲解选址原因,传达疫情管控工作的紧迫性及重要性。


“你们的心情我十分理解,我们保证会采取最严格的管控措施,每日按时进行消杀……”

一行人详尽细致地向群众介绍集中隔离点的管控力度及消杀措施,陈小成还就妨害疫情防控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现场“普法”,最终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促使疑似病患者入住集中隔离点工作顺利进行。


随着企业复工复产,返工潮来临后,听闻县里要抽调人手在龙湾国际机场、温州南站等地开展联防联控值守,陈小成又第一个站了出来,带领着永嘉法院的志愿者们奔赴机场、高铁站等疫情防控第一线


在机场,陈小成根据旅客来源地疫情风险等级,对返温人员进行科学分类处置:对来自高风险地区的返温人员,志愿者们要在他们抵达后逐一登记,并第一时间对接辖区街道做好这类人员的集中隔离工作;对来自中、低风险地区的返温人员,他们要挨个检查健康码,并交待群众做好居家隔离工作。


机场人流量较大,值守时间又长,风险不小,辛苦可想而知,然而,多日防控值守下来,陈小成和队员们都没提过一句疲惫,累了在车里打个盹,饿了就地扒口饭......


“每次轮值的时候,我们天还没亮就出发了,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才能回到家。回程的车上,他总是靠着座椅就睡着了。”同行的志愿者李俊感叹说,“但是没几个小时,他又第一个出现在了单位。”


延迟返岗复工及实行轮休制度期间,作为副院长,陈小成每天都要对机关大院和刑事审判楼的疫情防控情况进行巡查,并督导诉讼服务中心和执行事务中心值班同志对来电、来信及时做好登记和回复,确保疫情期间当事人的诉求能够及时得到回复、解决。


“任何进出人员都要检查健康码、检测体温后方能予以放行,绝不允许例外。”每天,他都会对单位的物业安保千叮万嘱,严格法院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同时又叮嘱安保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工作,避免发生感染。


5

连祝宇:警服,是我战“疫”的“铠甲”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温州市两级法院人抗疫故事集锦

连祝宇(右)挨家挨户走访隔离返家人员

“阿伯,今天感觉还好吗?平时记得要戴口罩,待在家里不要外出,如果感觉不舒服请及时跟我们联系!”一早,连祝宇就与乐清市雁荡镇的网格员们一起来到了岙里村,挨家挨户走访返家隔离人员。


连祝宇是乐清市人民法院的一名司法警察。2月2日,乐清法院召集干警对口支援雁荡镇疫情防控工作,连祝宇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奔赴战“疫”一线,负责镇里隔离返家人员的走访询问工作。


连祝宇负责的岙里村是雁荡镇疫情最严重的地方——雁荡镇确诊的7例病例有6例来自这个村子,全村先后有46人因此被隔离观察。


隔离期满后,健康的人们可以回家,但镇里依然每天要对他们进行走访询问,监测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情况。每天,连祝宇都要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做好隔离返家人员的信息登录工作,及时给他们发放口罩等防疫必需品,并不厌其烦地叮嘱大家做好防控措施。


“即使他们嫌我烦,我也要每天上门,而且必须跟他们重复那些防疫要点,不能出现一点马虎。现在是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穿着警服我就是战士,我要对得起这身警服。”一段时间以来,到村里巡逻,疏散聚集人员,帮助村民运送生活物资……哪里都有连祝宇忙碌的身影。


作为大荆人民法庭的一员,连祝宇还要参与法庭协助大荆镇中庄卡点的夜班执勤工作


深夜1时至凌晨5时,山村安静了,但这个卡点却依旧忙碌。这个时段进进出出的车子并不比白天少。


“即使是来来往往很多次,熟悉的号牌也不能放过、松懈。”每一辆进出的车,连祝宇都要求它们停下来检查,一趟夜班下来,有五六十辆车子要检,几乎彻夜无眠。


与困意相伴而来的还有午夜彻骨的寒冷。特别是在雨天,风与雨夹杂而来,卡点的临时帐篷就显得特别单薄。为了保暖,连祝宇只能在空地上碎步跑跳御寒。不忙的时候,他会劝同班值勤的伙伴休息会儿,自己却把“我年轻,体格好”挂在嘴边,依旧坚守在岗位。


有时,连祝宇也会想念爱人。但由于他的妻子也参与了温州另外一个镇的疫情防控工作,新婚不久的两口子已经

好几天没碰上面了。


一天,这位小伙子在卡点照常对一辆过往车辆的车内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却不由因车内的一双眼睛多停留了几秒。


原来,自己的妻子就在这辆车上。几天不见,她顺路想来卡点看看他。这“突然的袭击”弄得连祝宇措手不及,但在卡点排队等候检测的车辆多,这对爱人只能拥有短短几十秒四目相对的时间,都来不及相互道关心,就匆匆目送着对方离别。


“我是一名司法警察,也是一名年轻的党员。身披战‘疫’铠甲,我不能忘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司法警察的使命,要用实际行动擦亮天平卫士的勋章。”连祝宇在防控疫情寄语板上写下:“希望阳光抬首可见,希望健康触手可及,愿一切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