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紫金e評:讓產業“趨綠”成為復工復產亮點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省考察,同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村民們親切交談,瞭解該村多年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綠色發展發生的巨大變化;在杭州,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溪國家溼地公園考察調研,走“綠道”,與遊客交談,春意盎然的大江南北,又多了一幅“春景”。

自覺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當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也當是我們留給子孫後代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才能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統一。當下,復工復產有序進行,按下發展“重啟鍵”的同時,把“綠色”嵌入其中,讓產業“趨綠”成為一大亮點。

把綠色理念貫穿復工復產。綠色發展,是一條底線。疫情給經濟社會帶來一定影響,復工復產必須爭分奪秒。如果只重視利益、馬不停蹄生產而忽視了環境,那麼必然會重走資源粗放、環境汙染的老路。側重產業綠色轉型、生產方式綠色變革、生活方式綠色轉變,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降低能耗和物耗,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就能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後代留下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是向綠色發展要“財富”。

讓轉型升級緊跟發展步伐。在發展中,既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新動能,打造新引擎,也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讓老產業煥發新活力。疫情是挑戰,又是機遇。疫情下,各地著力於新技術、新裝備、新業態的應用,也顯現出產業轉型發展的新動向。復工復產,依託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轉型發展的企業,能頑強抵禦風險,為企業裝上科技大腦,騰“雲”飛翔,提質增效,成為企業發展的新出路。一手去舊動能,一手發展高端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是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贏得了更多空間。

以“綠色+”培育發展動能。城市甦醒,復工復產,某種層面上是一次發展的“覺醒”。一方面,綠色技術是突破經濟發展中資源環境約束的關鍵要素,是推動經濟綠色發展的重要動力和現實邊界。只有從技術上解決了經濟綠色發展的可能性邊界,才能提供綠色動能培育的可能性,否則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另一方面,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突出綠色產業項目支撐,老樹發新芽,在現有舊主體、舊企業裡找出新芽來培育,向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子。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走深走實,用綠色發展涵養氣質,這是復工復產的題中之義。

綠水青山都是紮紮實實幹出來的,不下苦功夫、大氣力,建不成美麗中國。讓產業“趨綠”成為復工復產的一大亮點,用“綠色風景”帶來“金色前景”,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必然迎來一個新的飛躍,我們也一定能如期完成目標任務,順利實現全面小康。(陸勇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