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自然資源廳一項成果入選中國地質學會2019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

近日,中國地質學會2019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和十大地質找礦成果在京揭曉。江西省自然資源廳報送的"鎢礦稀土礦等礦產成礦理論獲新認識與找礦突破"獲此殊榮。

據瞭解,中國地質學會自2007年開始,每年組織評選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和十大地質找礦成果。"雙十"評選工作的開展,讓社會各界瞭解我國地質行業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對提高地勘行業的社會認知度,不斷推出地勘行業領軍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

江西省自然資源廳一項成果入選中國地質學會2019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

江西省自然資源廳報送的"鎢礦稀土礦等礦產成礦理論獲新認識與找礦突破",是江西省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實施的"江西省地勘基金找礦重大突破與科技創新"項目成果,隸屬江西省自然資源廳部署的"緊缺與優勢資源保障工程"。建立"朱溪式"鎢礦床成礦模式和"石竹山式"硅灰石成礦模式,創建贛南地區"淺變質火山碎屑岩+風化殼+離子吸附"稀土成礦理論及勘查技術,率先提出九瑞地區"上銅下鎢"勘查模式,引領江西取得重大找礦突破。探獲大型規模以上礦床9處(其中世界最大礦床2處),具有開發利用價值地熱田35處,改變世界鎢、硅灰石礦分佈格局,開創全球淺變質岩中尋找離子吸附型稀土礦的先河,刷新江西省地熱田孔口水溫和地熱水規模記錄。探索出省級財政公益性地質工作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脫貧的"江西模式"。

江西省自然資源廳一項成果入選中國地質學會2019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

(滑曉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