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藥企搭上帶量採購“快車”,營收淨利雙增長,但銷售費用不降反增

目前,國家帶量採購政策實施已滿一年,作為首批中標企業,2019年京新藥業業績如何?

4月2日,浙江京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京新藥業”)發佈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47億元,同比增長23.88%;實現歸母淨利潤5.2億元,同比增加40.92%。

同時,京新藥業表示,擬向全體股東10股派發現金紅利3.50元(含稅),累計將花費2.35億元。

截至4月2日收盤,京新藥業報收於10.25元/股,跌幅0.1%。

這家藥企搭上帶量採購“快車”,營收淨利雙增長,但銷售費用不降反增

進入集採推動業績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京新藥業的主營業務為喹諾酮類原料藥、特色原料藥、化學制劑以及部分醫療器械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其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是化學仿製藥、原料藥兩大板塊。該公司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度其成品藥銷售額佔公司總收入約61%,原料藥約佔26%。

據瞭解,在2018年年底進行的“4+7”帶量採購中,京新藥業的京諾(商品名:瑞舒伐他汀鈣片)、吉易克(商品名:左乙拉西坦片)、京新(商品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獨家中標。因此,2019年受帶量採購利好影響,京新藥業成品藥銷售達21.92億元,同比增長30.59%。

不過,在2019年9月進行的“聯盟集採”中,京新藥業的瑞舒伐他汀鈣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均丟標。而瑞舒伐他汀鈣片作為京新藥業近幾年單品銷售額最大的品種,佔其總收入的20%左右,一旦丟標,業績或將大幅收到影響。

一位常年追蹤京新藥業的投資者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儘管瑞舒伐他汀鈣片的流標將對京新藥業業績產生20%左右的影響,但其擁有瑞舒伐他汀的原料藥,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瑞舒伐他汀成品藥流標的衝擊。因此,預計其業績增速可能放緩。”

某藥企高管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能夠自己生產原料藥的企業在面對帶量採購時優勢非常大,即使成品藥流標,原料藥可以對沖一些成品藥流標造成的影響。未來帶量採購的過程中,國家可能會優先考慮掌握原料藥的公司,沒有原料藥的企業有可能將被淘汰出局。與無原料藥企業相比,手握原料藥源頭的企業更能保障按時按量完成集採所需的量。”

銷售費用增加兩成

醫藥行業銷售費用高企,一直是被廣為詬病的行業難題。國家希望通過帶量採購減少醫藥購銷中間環節營銷成本、實現藥品降價。

儘管京新藥業曾在互動平臺表示,預計集採中標產品在集採區域的銷售費用會大幅下降和,然而,其去年的總銷售費用不降反增。財報顯示,2019年該公司銷售費用高達13.41億元,同比增加21.85%。

前述高管認為,參與帶量採購的企業銷售費用增加可能由於如下兩個原因:一是現在採用“兩票制”,原來經銷商支付的銷售費用現在改為由藥企支付;二是藥價下來了,需求量大增,但銷售出去的產品單個成本價降幅跟不上藥價降幅,導致銷售費用整體增加。例如,集採前X藥每年銷售量為2萬盒,單價10元,銷售成本3元,總銷售額20萬元,銷售費用6萬元。集採後銷售量增加至20萬盒,單價降至1元,總銷售額依舊為20萬元,相較於藥價的降幅來看,銷售費用應該降至0.3元,但企業銷售成本至少需要0.6元,因此出現銷售費用不增反降的現象。

海外疫情或影響原料藥出口

此外,京新藥業財報顯示,其有部分原料藥出口歐美、拉美的國際市場,近年來海外業務營業收入約佔總收入的14%。隨著海外疫情的發展以及印度限制26種原料藥出口,全球原料藥供應短缺狀況引發關注。

那麼在海外疫情持續發酵之下,原料藥全球供應緊張是否會對京新藥業業績產生影響?《國際金融報》記者多次致電該公司,截至記者發稿時,尚未收到對方回覆。

北京鼎臣醫藥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史立臣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隨著海外疫情的發展,目前原料藥的出口存在國際運力不足的情況。若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大量企業可能會出現停工的狀態,則原料藥的需求量可能減少。但不會影響例如抗生素、維生素等大宗原料藥的出口。”

史立臣進一步指出,“印度作為原料藥出口大國之一,若疫情控制不好,其原料藥出口的量將大大減少,這將對國內原料藥企業來說是個利好機會。但由於藥企的原料都不是現採現用,一般提前一兩個月甚至一個季度,因此,海外疫情對原料藥企業業績的影響將體現在二季度或三季度。”

記者 金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