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反觀現代教育

教育能成就一個人,亦可毀掉一個人。

回首.反觀現代教育


如果不是操著無故生非的心,只是本著做人要敞亮的行徑來憑心而論。那上述關於教育雙面性的說辭,就也還算是中肯的。我很慶幸自己自小便受到了好的教育,這在那往後直至今天。“好教育”的路線是越來越走的端正,受教育的人腰桿兒也越挺越硬。這是好事。

西方列強又侵略他國了,德意志法西斯又死灰復燃了,日本趁機又搞軍國主義了……這些別國要事,於我們重要否?(假設)

我想這等大事皆是重要的,且是相當重要的。此等要事已關乎到“人性”。事無大小,只要關乎“人”就沒有哪一件可以有正當理由而被視而不見的。這用西方的眼見來看就是一度被作為高調的“人權主義”

“人性至上”的學說。倘若說西方講“人性”,那我們東方亦然如此。我們不僅講“人性”,而且還講“奉獻”。

教育起初的目的是授藝,以使人明理,識體為主要。其後愈發展愈成為一種規束,但絕不是刻意敵對所理解的“束縛”。我幼時,老師總以花草做例來向我們說明受教育的好處。其思想大致是講:人就如花草一般,有倆類。一類有人照管,一類無人看應。有人照管的花草,雖然不能自由生長,但總會得益於人的照料而長成鮮花。那無人看管的呢?雖然獲得了自由,但因為不能明白自然法則,任性發展,自由滋生。最後只能長成雜草野花,為一縷野火所終了。

回首.反觀現代教育


如此說來,我覺得還是受人管教的好。

但也不能因此就要抹去野花本也是花的秉性。同樣的道理,人也一樣,受教育也好,不受教育也罷,總不該以教育來權定“人性”。

我小時候就習得“人之初,性本善”的教育。相信同年代的孩子也一樣。似乎“性本善”也自就成了一切教育的搖籃與歸宿。這是長輩們最所思深遠的教育思想,即:如果不成才,也務必要善良。這也是我們東方最傳統,最樸素的“奉獻”精神之底氣。

可我們今天的教育卻少有這種底氣。當然這並不能作為我們攻擊,誹謗現代教育的強孥利器。現代的知識教育,德育教人的思想是好的。這和我們要受教育一樣,都是好事。現在提教育的得失,都會自覺的歸咎於學校如何?教師如何?而全然忽視了家庭本身的教育。我以為現代教育應該在重視學校教育的同時更要注意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應該重視兩個方面。一是“性格教育”。現代教育很容易忽視這一面,絕大多數的家長是不顧及孩子性格的。不作差別的要麼絕對嚴厲,要麼過份驕縱。這樣教育的方式是抹殺“人性”的。合理的教育應該要考慮孩子的性格,生性膽小,就要多鼓勵,要稍“放手”。天性好強,叛逆,就要多管教,少驕縱。像這樣有差別的家庭教育,其實是很重要的,這作用要強過報興趣班。我小時候,父親待我要嚴厲些,母親則多寵愛些。這就使得我後來既愛念書,又喜逃學的刺激。大概是父母沒有注意到我生來好靜的性格吧,使教育之精益不能往這一處去聚。

“性格教育”是家庭教育需要注意的。而“生活教育”同樣重要。

回首.反觀現代教育


提前將生活介入教育,或許是好事。生活總是可以使人更能清楚自己想要做什麼樣的人。這要比所有的學校教育見益快。在某個學生階段,“人設”這個概念就顯得很含糊,但又很醒目。在一定階段,學生就開始注意突出“個性”。但是這種“個性”還不是絕對的自我個性。更多的是一種模仿。模仿在這個階段這種程度上就毀掉了一個人日後能成為他自己的最大可能性。教育亦可毀掉一個人,就是由此生出。

教育是規束,使“人性”得以向善。現代教育也應考慮以此為基本,而後才論知識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