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區特色產業結構介紹


羅湖區成立於1979年3月,是深圳的中心城區之一。轄區總面積78.7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34.67平方公里,其餘為生態保護區,呈現“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態格局,是環保部評選的“國家生態區”。轄區有“一山四湖一庫”,包括深圳第一高峰梧桐山,仙湖、洪湖、東湖、銀湖以及供深圳香港飲用水的深圳水庫,河流水質在全市位居前列。下轄10個街道、83個社區工作站。實際管理人口158萬,常住人口103萬(含戶籍人口61萬)。羅湖是內地與香港交流的“橋頭堡”。羅湖與香港山水相連,一區之內有羅湖、文錦渡、蓮塘/香園圍等三個口岸,是香港人的“情感碼頭”和來深圳居住、消費、投資的首選之地。其中,羅湖口岸是深港最大的交通樞紐,也是全國第二大客流口岸;文錦渡口岸是客、貨運綜合性公路口岸,以供港鮮活產品過境為主。蓮塘/香園圍口岸正在建設,將於今年底開通。

產業概況

羅湖是“中國夢”揚帆起航的地方。這裡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和主戰場,曾經創造了多個“中國第一”:深交所、深圳發展銀行、漁民村、土地拍賣“第一錘”等。從國貿大廈的“三天一層樓”,到GDP年增長142%,羅湖創造了令世人稱奇的“深圳速度”。初步核算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4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38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332億元,財政總收入260.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1.2億元。轄區金融業增加值超過820億元,同比增長7%左右,商務服務業持續兩位數增長,為穩增長提供有力支撐。每平方公里GDP產出30億元,萬元GDP建設用地、水耗、電耗分別下降5.8%、5.4%、4.5%,經濟質量效益和綜合能耗繼續保持全市領先水平。新打造人工智能產業基地及各類專業園區6家,國高企業超過400家,新興產業規模達1300億元。

2009年羅湖三產佔比在全市率先突破90%,2019年第三產業佔GDP比重近97%,形成服務業佔絕對主導的產業結構。羅湖以質量引領服務業向高端發展,已形成“3+3+N”的現代產業體系,3大支柱產業,金融業、商貿業和商務服務業;3大特色產業,黃金珠寶、文化創意和旅遊業;“N”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若干戰略新興產業集群。

羅湖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歷史機遇,依託城市更新契機,構建“一主兩區三帶”新格局,即總部經濟主廊道、國際消費服務核心區、文化生態休閒區、深港口岸經濟帶、大梧桐新興產業帶、紅嶺新興金融產業帶,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深港口岸經濟帶依託“口岸+深圳火車站”核心樞紐的區位優勢,以三個口岸為核心,重點發展中高端消費服務、創新金融、專業服務、高端醫療等產業;大梧桐新興產業帶被市政府授予“人工智能產業基地”和“生命健康產業基地”稱號,重點發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新興產業,既承接香港的先進技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又支撐和保障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紅嶺新興金融產業帶在鞏固傳統金融優勢地位的同時,著力吸引風險投資、財富管理、金融科技、黃金金融等各類新興金融機構集聚,積極構建以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示範區核心的現代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