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們的諸神黃昏:全國票房1.38萬元,復工無望

你們多久沒去電影院看過電影了?

跟其他人流聚集的行業一樣,電影行業在疫情期間全面停工,所以你應該很久沒能去電影院看電影了。

3月16號,整個電影圈虎軀一震,因為新疆那邊率先復工了。緊接著,全國各地陸續出臺政策,開始支持影院有條件逐步復工。行業似乎終於迎來了曙光,到了3月下旬,全國有超過500家影院復工。

不過從結果看呢,除了浪費電費和折騰影院員工,似乎並沒有什麼收益。

畢竟,沒什麼人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去電影院看電影。

於是就有了這個在中國電影史上將被銘記的數據:

3月20日全國票房1.38萬。

換句話說,就是每家電影院日均票房不到300元,你說夠付電費的嗎?


一、電影人的自保

其實出現這種極端票房情況,未必只是因為人們不願意出門。

因為現在不少院線大片,在類似大眾點評有票務功能的平臺上,都能付幾塊錢在線觀看,何樂而不為?

電影院們的諸神黃昏:全國票房1.38萬元,復工無望

而這種神乎其技的做法,還是要從徐崢的《囧媽》說起。

春節那會,字節跳動和徐崢一起搞了個大事,你們都知道的。

西瓜視頻、抖音及今日頭條與歡喜傳媒達成合作,大年初一免費首播春節檔電影《囧媽》。

數據顯示,僅僅是春節期間,該片在頭條系四大平臺(抖音、西瓜視頻、今日頭條、抖音火山版)及智能電視鮮時光三日總播放量超過6億,正片用戶留言32萬餘條。

從徐崢的自保來說,無可厚非,但是卻攪動了電影行業一池春水。

電影院們的諸神黃昏:全國票房1.38萬元,復工無望

當然,不少撿到便宜的網友稱:“很感激,欠一張電影票”。

傳媒行業寫手也會評論:“哎呀,觀眾還是很感激徐崢的”。

但是等到院線上映之後,有多少網友會去還這張電影票?

在新疆復工之前,其他大部分同行也以實際行動(6元在線觀影),不情願的與徐崢站到了同一陣營。

你們可以在大眾點評等有購票功能的平臺上,看到大量本來計劃院線上映的電影,都已經可以低價在線觀看了。

這就是典型的“嘴上說不要,身體很誠實”

但是說到底,要不是疫情讓行業顆粒無收,誰又真捨得把巨資辛苦拍出來的片子,拿去做6元在線觀看呢?


二、影院的最後稻草

而全國電影院的全面復工與否,還得看重點地區的風向。

3月13號那會,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協會已經發布了《電影院(城)復業防疫技術指南》的通知,為上海電影院復甦埋下伏筆。再往後,直接定計劃到上週六復工,未曾想還未實行,就被國家電影局直接叫停。

明知就算全面復工票房也未必理想,但一根稻草也能救命,因為可以讓行業重燃希望。

可現在,稻草都沒得抓。

現在這光景,說是電影院們的諸神黃昏也不為過。

“諸神的黃昏”是北歐神話的一個故事,講的是預言中的一連串巨大劫難,包括造成許多重要神祇死亡的大戰。

這個神話對應的,就是實體影院的倒閉潮,其實倒閉潮也不是從疫情開始的,這麼多年,實體影院的日子一直不好過。

就說剛過去的2019年吧,萬達、中影、金逸、文投控股等多家院線上市公司,營收增速放緩,甚至出現萎縮。

單體影院由於成本高企、經營不善,陸續跑步進入“倒閉潮”的隊伍。

電影院們的諸神黃昏:全國票房1.38萬元,復工無望

2019年10月26日22點20分,放映完當天的最後一部電影,廣州UME影城結束了長達11年的營業。

論地理位置,作為老牌影投公司UME在廣州的唯一一家影城,UME身處商業旺地,人流量可觀。論票房成績,這家影城常年排名在廣州所有影城的第10名左右,而廣州影城數量多達180餘家。

然而,廣州UME影城並不是個案。

數據顯示,2017年退出市場的影院在245家以上;而根據拓普電影智庫數據,2019年僅僅統計前10個月的倒閉或停業整改的影院數,就已接近300家。

表面上看,是個租金和成本問題。

北京某影投負責人曾表示:2010年前後,租金佔淨票房的比重基本維持在10%左右,但因為商場的發展速度遠遠比不上影院的擴張速度,因此一個好的地段常常會有多家影院在競爭,租金自然水漲船高。

“現在租金比重佔20%以上已經十分常見,有的甚至已經到了50%。”

廣州UME影城的停業,正是由於在續約時商場要求漲租。

實際上看,是票房增速和成本增速的比值問題。

如果票房翻倍往上漲,成本高個50%又何妨?

2018年,全國電影票房增速尚且有9.1%,到了2019年,直接降到了5.4%,可以說,單是票房來說,基本上到了市場容量的天花板了。

為了突破收入的天花板,電影院們沒少下功夫,下沉到四五線城市,增加非票收入,都是應對之策,也都無濟於事。

畢竟實體電影院是一個重資產的生意,無論是場地租金、環境裝修、硬件設備,還是影院人員,這些硬性成本是很難壓縮的。而類似爆米花汽水之類的收入,基本也是伴隨著售票量而線性增長的。

雖然不起眼的爆米花,其毛利率高達80-90%,但是票都賣不出去,誰吃爆米花?


三、實體影院的黃昏

其實從實體影院整體行業來講,在票房增速有限,成本增速無限的背景下,確實是一個夕陽產業。

疫情中的在線觀影,進行了全民級的市場教育,而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後果將超出人們想象。

柯達膠捲的被淘汰,是數碼相機時代來臨。

而實體影院諸神黃昏的來臨,則是消費升級疊加在線觀影時代的合力。

當然,影院們也在奮力抗爭時代的洪流,無論是影院裝修、激光放映技術、杜比全景音效、IMAX巨幕,各種新名詞都是影院們升級抗爭的註腳。而這種重資產的升級,註定了又是百年間各個行業不斷重複的大魚吃小魚的老套橋段。

3月8日,上海電影發佈公告稱,與上影集團、精文投資簽署《合資公司合同》,共同投資設立上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暫定名)。其中,上海電影出資0.8億元,持股40%,上影集團、精文投資分別出資0.6億,持股30%。


次日,上影集團宣佈,推出全國首支“影院抗疫紓困基金”,總額達10億元,該基金運營主體就是前述上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上影方面還透露,該基金重點聚焦整個長三角地區有紓困需求的影院,通過增資、參股、併購等形式為長三角區域內的影投、影管公司注入運營及發展資金。

上影方面亦不否認,此次“紓困基金”有著抄底意味。

諸神黃昏的故事最後,世界復甦了,存活的神與兩名人類重新建立了新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