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院士返杭,丈夫鄭樹森冒雨接機:甜哭,我們又相信愛情了

文|沫沫

昨日,就在昨日。

在武漢一線堅守了近2個月的李蘭娟院士,隨第五批返浙醫療隊回到了杭州。

春寒料峭,春雨淅瀝,李蘭娟院士的丈夫,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樹森,他撐著一把傘,早早地迎候在停機坪。他說他要給了她一個驚喜,沒有事先告訴她。

“一想到馬上就能見到她,感覺非常高興和激動。”鄭樹森興奮激動得像個孩子。

李蘭娟院士返杭,丈夫鄭樹森冒雨接機:甜哭,我們又相信愛情了

​飛機降落時,鄭樹森院士還特地戴上了眼鏡,想要第一時間看清楚凱旋歸來的妻子。

飛機落地後,李蘭娟院士驚喜地發現:丈夫和兒子居都在等著他。

李蘭娟院士返杭,丈夫鄭樹森冒雨接機:甜哭,我們又相信愛情了


迎接的人群擁擠歡呼,她笑著穿越人潮,他遠遠地伸出了手。

兩個年過古稀的人,在大家的祝福和羨慕中,緊緊地,握住彼此的手。

網友紛紛表示,穿越人海,伉儷牽手,這杯狗糧我幹了,甜哭。

愛情,原來可以這麼美好: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01

因為這次疫情,我們認識了李蘭娟院士,也認識了她“背後的男人”鄭樹森院士。

在疫情發生時,已經73歲的李蘭娟院士第一時間趕往北京參加相關會議,除夕當晚9點多,才從北京返回杭州的家。

杭州的家中,她丈夫先鄭樹森院士當起了大廚,燒好飯菜等候妻子歸來。

那天,李蘭娟院士罕見地發了一條朋友圈:

“今天我輕鬆了,可以不燒年夜飯了,由鄭院士代替,手術刀改廚刀。”

李蘭娟院士返杭,丈夫鄭樹森冒雨接機:甜哭,我們又相信愛情了


吃完年夜飯,她就要奔赴抗疫一線。這一去,兇險未知,她沒有猶豫,他也沒有阻攔。她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而他一直默默地支持。

李蘭娟院士曾在採訪中說:

“志同道合、互相關心;彼此支持、相互理解是婚姻最理想的樣子。”

我們以為婚姻有多複雜,原來愛可以這麼簡單。


李蘭娟院士返杭,丈夫鄭樹森冒雨接機:甜哭,我們又相信愛情了


1975年5月,李蘭娟和鄭樹森結為伉儷。婚禮很簡單,那天,碰巧鄭樹森父親的身體出了狀況,於是夫妻倆連夜往回趕。

由於當時沒有直達老家的火車,他們就在金華火車站中轉過夜。“我們把鋪蓋往地上一鋪,就這樣在火車站度過了新婚第一夜。”

李蘭娟院士回憶說,那個時候條件比較艱苦,但心裡很甜。

李蘭娟院士返杭,丈夫鄭樹森冒雨接機:甜哭,我們又相信愛情了

他們工作很忙,每天聚在一起的時間很少,吃飯的時候,還會談論一些遇到的醫學問題。李蘭娟院士一心撲在工作上,一年到頭都很難得做一次飯。對這點,她丈夫從來沒有任何怨言。

愛,就是全然的接納和包容。

他們之間沒有特別的浪漫,只有心心相印,全力支持。

從相識相知,到相愛相伴,他們相愛了45年,相守了45年,詮釋了愛情最美的模樣。

正如一首歌唱得那樣:我把我的心交給了你,我就是你最重的行囊,從此無論多少風風雨雨,你都要把我好好珍藏;你把你的夢交給了我,你就是我牽掛的遠方,從此無論月落還是晨起,我日夜盼望你歸航。

02

世上有一種愛情,叫平如美棠。

平如和美堂,不過是世上一對平凡的夫妻,不易的是,他們相守相扶到老,清淺的歡,濃濃的愛。

美棠先去,87歲的平如無以遣懷,相思始覺海非深,於是一筆一畫,寫下了《平如美棠》,勾勒了我們嚮往的一種愛情。平如說,裡面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是的 。

李蘭娟院士返杭,丈夫鄭樹森冒雨接機:甜哭,我們又相信愛情了


1946年,饒平如第一次看見美棠,兩人一見如故。

婚後時局動盪,饒平如帶著美棠,在貴州當過僱員,後又轉轉到南昌經商。那段時間日子很苦,兩夫婦住的房子,只是一個亭子加了四面板改成的房間,可是她們覺得日子很有詩意。

1946年,饒平如本來要隨眾去臺灣,可想著美棠,他毅然留了下來。

1958年直到1979年,饒平如被勞動教養,每年只能回來一次。可是即便是這樣,他們的感情仍然堅如磐石。

22年分離,因為愛情,美堂一個人帶著孩子,僅憑書信治癒生活的所有的苦和痛。饒平如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李蘭娟院士返杭,丈夫鄭樹森冒雨接機:甜哭,我們又相信愛情了


在書中,平如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

“愛是可以很久的,是個永遠的事情。"

1992年,美棠後來病重,平如先生去醫院討了方法,購了設備,每天在家裡給美棠做腹透,一做就是四年,中間沒有一點煩躁,只希望減少一些美棠的痛苦。

他們二十多年的“生離”,最後也免不了“死別”,愛卻始終在那裡,不離不棄。

一生那麼長,還嫌不夠,閱盡枯榮的平如還是盼來世和美棠再續姻緣,相攜共清歡。

03

愛情不需要驚天動地,細水流長就好。

2014年,韓國紀錄片《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講述了一對年近百歲的老人的真實的愛情故事,獲得豆瓣9.0的高分。

她叫姜溪烈,89歲。他叫趙炳萬,98歲。

李蘭娟院士返杭,丈夫鄭樹森冒雨接機:甜哭,我們又相信愛情了


9歲那年,趙炳萬母親去世,他成了姜溪烈家裡的僱工。後來,他入贅她家,成了她的丈夫。那一年,他23歲,她14歲。

他拼命地對她好,從來捨不得讓她難過。

奶奶說:“我很感激,爺爺從來不惹我生氣,很怕傷害我。”

76年了,她叫他爺爺,她叫她奶奶,她在鬧,他在笑。

李蘭娟院士返杭,丈夫鄭樹森冒雨接機:甜哭,我們又相信愛情了


這部記錄片裡面,都是些柴米油鹽的生活日常,卻常常摧垮淚點。

白天,她在河邊洗衣服,他蹲在河邊,看著她。突然,他往河中扔了個小石子,河水濺了她一身,她奮起“反擊”。

晚間,她上廁所,她害怕。天氣很冷,爺爺還是會陪著他去,他用歌聲為她驅趕黑夜和恐懼。

秋天,他們一起掃落葉,掃著掃著就打起了落葉仗。

冬天,他們一起像個孩子一樣嘗初雪,堆雪人。

嫁給他,她從不需要長大。娶了她,他心裡再沒有孤單。

李蘭娟院士返杭,丈夫鄭樹森冒雨接機:甜哭,我們又相信愛情了


他們的一生,經歷過病痛,遭遇過戰爭,還失去了6個孩子。

生活很苦,你是我的軟肋,我做你的盔甲,彼此攙扶,才有勇氣走下去。

愛沒有盡頭,生命卻有終點。他病了,老了,最終還是走在她前面。她守在他的墳頭,悲痛不已。

奶奶說:爺爺你在那邊,即使沒有我,也要好好過,臉要洗乾淨!想我的時候要忍住啊,我想爺爺的時候也會忍住的。

然而,她自己還是忍不住了,久久不願離開他的墳頭,悲傷地哭了起來。

愛情是什麼?愛情最美好的模樣莫過於,愛一人,終一生。這一生一世,只是在慢慢愛你,慢慢慢慢更愛你,直至生命的盡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