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豬”傳說與“井陘第一村”


“金豬”傳說與“井陘第一村”

井陘縣吳家窯鄉金柱村,全村656戶,2520人。改革開放初期,金柱村因地制宜發展建材、養殖、林果三大產業,村集體資產一度在全縣稱雄,穩座“井陘第一村”交椅20餘年。

金柱村的村名為何要取“金梁玉柱首尾二字為名,其中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據傳,很久以前,有個雲遊僧,四處雲遊。一天,來到太行山東側的一個山嶺上,走累了,想歇歇腳。於是,找了個庇廕處,倒頭就睡,不一會兒便進入夢鄉。夢中,整個山嶺被金光籠罩,自己的雙腳生根,而且越長越高,直衝雲天。

他醒後,細品夢中情景,感覺此嶺便是自己紮根之地。於是,他四處化緣,八方募捐,一番艱辛,在這個嶺上建起了一座寺院,應夢見金光籠罩山嶺之意,故取名為“金山寺”。他在寺內安裝了石碾、石磨、石臼,碾米磨面,自力更生,廣結善緣。寺裡香火興旺,來拜佛求法的人來往不斷。

不久,寺院的四周建起了好多民宅,有好些人在這定居下來,形成了一個村落。那時還沒有村名,因那麼多房屋都挨著寺,人們就叫它寺巷。每天,寺巷裡的人都有來寺院裡碾米磨面的。

“金豬”傳說與“井陘第一村”

期間,發生了一個奇觀的現象:每到晚上,碾盤和簸米石上飄落的穀糠和糧食顆粒,都被一個東西舔得一乾二淨,像是用溼抹布抹過一樣。為了弄清真相,有人在晚上暗中監視,發現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有一頭渾身發著金光的豬,從碾盤下鑽出來,舔食碾盤和簸米石上的糧食顆粒。接著,又有不少人見到了那頭金色的大肥豬,都想逮住它,可沒等人們走近,豬就鑽到碾盤底下不見了。

人們拿來了撅頭、鐵鍁,挖了起來。挖了三天三夜,終於挖出了一頭大金豬。人們將金豬安放在寺院當中。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了官府裡。官老爺想把金豬佔為己有,就找了一個藉口,派人將金豬抬走了。

不料,在將金豬抬到半路時,忽然間,彤雲密佈,狂風怒吼,電閃雷鳴中,金豬化作了一道金光,溜得無影無蹤。金豬雖然沒有了,人們習慣地將這個村子叫做“金豬嶺”。後來有眾多姓梁的人從山西洪洞縣遷到此地。

因為“梁”和“糧”諧音,而豬又以糧為食,姓梁的人忌豬吃“梁”,又希望鄉人家境富裕,於是取“金梁玉柱”首尾二字為村名,“金柱村”的名字誕生,一直延續至今。山嶺的名字也改叫“金柱嶺”了。

如今的金柱村,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村裡還建起了一座全縣一流的農民公園,讓村民在娛樂、休憩時獲得各種不同的精神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