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人微言輕時,這3件事不要做,否則,容易“自取其辱”

“人窮莫入眾,言輕勿勸人”,一個人,在人微言輕之時,說話缺少分量,別人對你也不夠重視,不僅有些話不能說,有些事情也不能做。具體而言,做人,在人微言輕時,以下這3件事不要做,否則,就容易“自取其辱”。

一個人,在人微言輕時,這3件事不要做,否則,容易“自取其辱”

第1件事:不要好為人師

在人性的叢林裡,好為人師乃至強為人師,絕不是一件好事,是不會做人的表現,尤其是在人微言輕之時,更容易因此而自取其辱。

每個人,多少都有些追求優越感的心理,這與自身實力的強弱無關。有些人,不管自己有沒有資格對人對事發表看法或者提出意見,都會有一種抑制不住的表達欲,想要讓別人承認他,有一種好為人師的心理。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這句古訓是沒有任何前提的,就更不用說在人微言輕時了。做人,一旦做出好為人師的事情,就等於是在剝奪別人的優越感,等於是給他人的自尊心潑了一瓢冷水,這樣做,必定會造成他人的不滿,也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擊。從人性的角度講,在你人微言輕、並不比他強多少時,他會本能地保護自己而堅決抵抗你,排斥你的出現。

此外,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我們每個人都有較強的自我心理。當自我在受到他人否定時,人體內就會自動產生一種保護自我的機制,將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以防止別人的入侵。因此,在人微言輕時,你的那些說教,不管多麼的有理,都不會起到任何積極作用,既損人,又不利己,甚至會自取其辱,又何苦去做呢?

一個人,在人微言輕時,這3件事不要做,否則,容易“自取其辱”

第2件事:不要忘記自己的身份

做人,無論是做事情,還是求人辦事,又或者答應幫人辦事,首先都得掂量清楚自己的分量,看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能求什麼樣的人,能辦多大的事,能用上什麼樣的關係,能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和途徑……自己心裡有了底,做事、辦事才會更有針對性,才更容易掌握分寸感,自然地也就會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與障礙,否則的話,一旦忘記自己的身份,做出不知輕重之事,就容易給自己招惹禍端。

依據自己的身份地位做事、辦事,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還要有很強的靈活性,依據自己身份地位的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辦事思想與方法,如此一來,就不會在人微言輕時做出忘記身份的冒失之事,也就會有效避免自取其辱。

第3件事:不要顯得太過聰明,該閉嘴時就閉嘴

嘴是用來吃飯,說話的,除此之外別無它用,然而,很多禍端卻也是源於它,即所謂禍從口出。

一個人,在人微言輕時,這3件事不要做,否則,容易“自取其辱”

每個人都喜歡別人認為自己聰明,有才華有能力,因此,很多人言談舉止之間,總是有意無意顯示一下自己某方面的優勢。如果有足夠的地位,倒不見得會有什麼大礙,但如果是人微言輕,還故意在人面前蓄意顯能,該閉嘴時不閉嘴,那往往就會自取其辱,給自己帶來災禍。因為在人微言輕時,你不管表現得有多聰明,你的實力和地位都不足以支撐這種聰明,只會讓別人視你為眼中釘、肉中刺,早晚要剷除掉才安心。

比如,在職場之中,假如你感覺你的上司無能,總覺得自己聰明,有事沒事總是和上司對著來,其下場自然不會好,這是職場要懂得的起碼道理,也是做人要懂得起碼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