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阿根廷男籃在世界盃上的大放異彩令許多人對這支南美勁旅充滿了好奇,外界很難想象平均身高一米九六的一群拉丁裔白人(一度還被認為青黃不接)是如何在世界盃上一路殺入決賽的。在這篇推送當中,我就拋磚引玉,斗膽嘗試解析一下阿根廷男籃的進攻體系與戰術配合。


許多人在看阿根廷的球時會發現同是歐式打法,但是和西班牙的以內為主、內外結合,塞爾維亞的大量傳球、斯洛文尼亞的瘋狂擋拆又有所不同。阿根廷的打法和前兩年的馬賽克隊有幾分相似之處,阿根廷隊對牛角進攻頗有興趣,在跑動秩序上也融入了牛角的一些規則;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動態進攻的打法和規則(如v切、卷切、雙內線縱向沿三秒區移動等)也呈現在其中。多說一句,牛角進攻在阿根廷男籃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現任教練塞爾吉奧·赫爾南德斯(就是邊聽著吉諾比利講戰術邊雲裡霧裡的那位)之前就有大量的牛角進攻參與其中。

通過錄像來看,阿根廷叫戰術的比例並不高(也可能是因為他們過於熟悉?),但是呈現出很強的原則性、紀律性,下面是阿根廷男籃在不叫戰術的陣地進攻中的一些遵循的套路。

1.進攻落位以1-4或者1-2-2(全部在三分線外,非傳統牛角位)為主,極其看重空間,不輕易到低位要位;

2.場上兩個內線承擔大量的掩護、擋拆與手遞手任務,對內線的掩護質量要求很高(斯科拉的掩護簡直要成精了);

3.外線球員接球后內線球員要第一時間上前來做掩護,但是對掩護的方向沒有明確規定;

4.當內線球員在外圍接球時要迅速找到外線球員做手遞手配合;

5.外線無球隊員的移動要藉助掩護開展,以由下向上方向的切出為主,可以允許向內切入但不可以停留以避免阻塞空間;

6.除非是掩護,否則當持球人突破時弱側隊員要直接向相反方向移動,強側隊員則要經底線後繞到另一側,如果沒有足夠的空間去移動也要停留在底角;

7.減少和避免固定的點對點傳球,傳球要儘量傳給移動中的隊員;

8.當兩個無球隊員移動中相對而行時要做交叉掩護;

9.戰術通常始於中路的高位掩護。

在戰術體系上,阿根廷男籃也有著濃厚的牛角風格,諸如flare、二次掩護等典型的牛角配合屢見不鮮,接下來咱們就結合具體的戰術感受一下阿根廷的打法。

1.Nasty(實話實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戰術有一個這麼“噁心”的名字)。場上球員1-3-1落位,2號位向上切出接球,3號位換邊後為4號位做背掩護,4號位切入後接來自2號位的傳球。這是阿根廷男籃非常喜歡使用的戰術,在2019年世界盃上對陣俄羅斯、韓國等隊的比賽中都出現了這個經典戰術。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2.Turtle。這是極其簡單的的一個配合,因為操作簡單、後續變化多而受到青睞。基本使用方法就是球員1-4落位,4號位到弱側底角,3號位上前和1號位打擋拆,沒了。這個配合的後續變化極多,比如1號位直接突破、分球給3號位、分球給弱側外線射手、開始第二輪掩護、突破、分球等。該戰術因為外線埋伏的3-4名射手而威脅大增,幾名射手之間彼此聯繫、遙相呼應,很好的牽制了防守方的弱側防守力量,同時出現多個進攻機會,很有幾分動態進攻或DDM打法的特點。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3.Five。同樣在阿根廷隊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不晚於2015年美洲盃期間就出現在阿根廷男籃。1號位自後場向前與2號位打一個手遞手(無實際意義),隨後5號位為2號位擋一個flare(不知道含義的可查詢此前關於“牛角”的推送),3號位清空強側到對側底角,隨後5、4號位連續上前為2號位打擋拆。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4.SLOB zipper slip。在看這個戰術之前我們先上一節英語課:SLOB是個縮寫,全拼為sideline out of bounds,原意指進攻方發邊線球時伺機尋找空位投籃的機會,這個機會可以來源於切入切出、無球掩護等多種形式,所以逐漸的也代指整個邊線球配合。相近含義的有B(baseline,底線)LOB,只不過是將邊線球配合換為底線球配合。Zipper,成名已久的拉鍊戰術,廣義指所有從低位(下)至高位(上)的切出,通常會輔以一個掩護幫助球員切出,深受勇士、馬刺等隊的喜愛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豐富的變化、形成了一個戰術家族。Slip,假掩護,即掩護球員湊過來後不掩護而迅速順下或外拆。

阿根廷的SLOB zipper slip,2號位借內線的掩護拉鍊切出接1號位發的邊線球,隨後5號位上前做第一個slip後順下,不成則回傳1號位,4號位上前做第二次slip後外拆,此時4號位可以投籃或傳給籃下的5號位。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5.牛角位手遞手+擋拆(Horns DHO PNR)。這是國內比較少見的有通用名的配合,也是典型的牛角體系瘋狂堆積掩護、拆出不同機會的戰術。1號位先傳球給4號位,隨後下沉給2號位做掩護,2號位切出和4號位做手遞手(相當於第二次掩護),5號位上前為2號位做擋拆(第三次掩護),因為掩護拆機會的能力一流,所以三次掩護至少帶來了六次進攻機會,這也是牛角體系廣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6.Quick rip。Rip原意為撕扯、撕開,引申為長距離的跨場傳球,也可以理解為“一步到位”。戰術非常簡單明瞭,5號位、2號位連續為從後場過來的4號位做背掩護,4號位直插籃下、1號位傳球,2號位掩護的位置通常比較隨意,有在上線的位置也有在低位的位置。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7.Fence。Fence和早年間禪師的“星爆”戰術(我也不知道是誰翻譯這麼個名)有些相似,都是靠堆積球員、拆出多種可能性。事實上fence戰術有很多使用方法,比如下圖這樣,3號位借2號位掩護兜出接球,或者2號位借3號位掩護,或者直接來一個瘋狂的三掩護,或4、5號位掩護出機會接球。在阿根廷隊的幾次使用中,他們都結合了電梯門。如圖,2號位先給3號位做掩護製造第一個機會,隨後2號位跑出4、5號位的電梯掩護接球。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8.五外手遞手+掩護+擋拆系列(5 out DHO&screen&PNR)。一個濃厚阿根廷特色的配合,雖然比較簡單,但是考慮到及其具有代表性,就在這裡一併寫入。1號位運球下來借5號位的掩護後傳球給弧頂的4號位,2號位為3號位做掩護後到弱側,3號位兜出和4號位打一個手遞手。因為大量掩護的緣故,球員同樣被賦予了自由發揮的空間,看到掩護出的機會隨時可以進攻。像這樣類似的高位掩護、無球掩護、手遞手的配合球員與教練員在使用的時候可以隨意設計,比如球員自側翼底角借無球掩護兜出後接手遞手與高位擋拆,甚至可以在接一次手遞手和擋拆等,非常適合業餘球隊,篇幅有限不再過多贅述。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9.Wide step。球員1-4落位,1號位交球給2號位後到弱側底角,3號位借5號位掩護兜出到弧頂接2號位傳球,隨後同4號位打擋拆。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10.Double,牛角進攻中斯巴達戰術的一種變形。這個名字來源於發明者湯姆·伊佐教練所在的密歇根州立大學斯巴達人隊,該戰術是湯姆·伊佐教練的得意之作,起源於牛角站位,但是現在發展出了越來越多的變化,大有自立門戶的趨勢。一號位過半場後交球給兜出接球的3號位隨後下沉到底角,3號位移動至弧頂處傳球給5號位隨後下沉,1號位借2號位掩護重新跑上接5號位的手遞手傳球,2號位掩護後向對側移動借3、4號位掩護後切出,1號位上球、2號位投籃。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淺析阿根廷男籃進攻體系

事實上,除此之外阿根廷隊共擁有超過三十種不同的戰術打法,分為轉換進攻、牛角flare、“拳頭”、rip、drag、五外等多個系列與種類,在這些戰術中有的過於簡單(只能稱為固定配合)、有的只是基本動作的疊加(如牛角位二次掩護)、有的在我之前有關牛角的推送中有所提到,所以本文我只從中選出了10個或具有代表性、或十分經典、或較為少見的戰術打法呈現給大家,希望能夠給各位球員、球迷、教練員帶來一定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