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古钱的你可知道何为祖钱、母钱?

祖钱又称为“雕母”或称“雕祖”。清代的祖钱,据鲍康《大泉图录.光绪重宝条》:“福卿(许福卿工部景福,为宝泉局监铸)云:”每改元铸新钱,先选至洁之象牙刻作样钱,呈钱法堂侍郎鉴定,然后以精铜凿成祖钱。其穿空(局呼金口)非钱局人不能凿,再用祖钱翻砂铸钱母,以后开铸,则悉用母钱印范“。颁发各省者,亦谓之母钱,外省呈进者为样钱。或云初开铸时,先铸大钱三枚,为之母钱。

藏古钱的你可知道何为祖钱、母钱?

祖钱雕刻精良,文字端庄大方,铜质呈金黄色,地章平整(也有地章微鼓者),穿空成方形,轮脊低平。从以上情况分析,作为一枚雕母,首先应具备金黄色的铜质,铜材的颜色分多种,所谓金黄是经过九炼的铜材,清代的风磨铜由高丽进贡,康熙通宝罗汉钱与流通中的制钱相比,已很细致,若与雕母铜质相比只能达到四炼而已。

铜雕母的钱文精美,字口深峻,笔划比同版别的流通钱略瘦挺拔,钱缘轮廓与字口同样深峻,内郭和钱穿亦颇规整。雕母钱通体精细,俗称”刀痕化尽“,雕刻痕迹虽已被修饰掉了,但若仔细观察和细审,仍能寻到刻镂的痕迹。鉴定雕母时注意钱体应金黄色较流通钱稍大些,厚重,文字略瘦挺拔,地章是否有雕镂痕迹。

藏古钱的你可知道何为祖钱、母钱?

母钱,是以祖钱翻砂铸成的钱,为了以后大批开铸,即以此钱制成多枚印范母钱。外省开铸所用母钱,均由部(工部、户部)颁发,称部颁母钱。母钱的特征:钱径小于祖钱(雕母),但略大于一般流通钱。铜质较好,钱的外缘轮廓、内郭穿口和字口深峻不及雕母,钱文笔划仍纤细挺拔,但逊于雕母。钱体上已不见刀痕,个别母钱如细审仍可发现雕痕。

铁母,是为铸造铁钱而翻砂成的母钱。铁母的称谓不能单从字面去理解,它不是用铁材雕成的雕母,或用铁材翻砂铸成的母钱。铁母的特点是它与同级(小平、折二、折三或折五等)铜钱相比,钱体稍大,厚重,内穿特大(广穿)、拓图可见宋元通宝铁母。

藏古钱的你可知道何为祖钱、母钱?

铁母与铁范铜钱。铁母是为铸造铁钱而由雕母翻砂铸成的母钱,再由母钱铸成一般的流通钱,因材质不同又分铜钱和铁钱。”铁母“与”铁范铜“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古钱爱好者与研究者,往往不加区别,混为一谈。汉以来用母范,唐以后至清末用母钱,”铁范铜“是在大批铸造铁钱之前,先将铜液注入,浇铸出铜钱作为试验,以检查试验效果。铁钱始于唐代,如铁开元通宝,铁乾元重宝等,之后,宋代于四川铸铁钱一直不衰,铁钱的形制和钱文特征与同样钱文的铜钱不尽相同。这些以铜汁浇铸的样品,或称试铸品也就是常说的试”范“钱(唐以后已不用钱范铸钱,而改用母钱),俗称”铁范铜“,其正名应定为:铁式铜钱。即与铁形制完全相同的铜钱。这种试铸品也可称样钱,此钱出土的流传极为稀少。


藏古钱的你可知道何为祖钱、母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