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我有一個奇妙的發現,估計很多人也有同感,那就是:
自己身邊的一部分人像開了掛,幹什麼都順,有很多人幫,性格好,有能力,掙錢很多還輕鬆,什麼都不缺。
而自己一直守著一畝三分地,辛辛苦苦只能賺到一點錢。想象別人一樣乾點啥,但一沒人脈,二沒能力,三沒路子,從哪裡開始著手都感覺又慢又費勁。
實在不知道為什麼差距這麼大,於是把一切歸因於別人有好運氣。但為什麼自己沒好運,不知道。
這兩年,我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開放內心,遇到優秀的人,不嫉妒不嫉妒不嫉妒,一定要看看他們的優點在哪裡!這兩年觀察身邊和朋友圈裡一百多個優秀的朋友,愈發相信三句話:
性格決定命運
細節決定成敗
思路決定出路
那些非常優秀的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不斷努力改善自己的性格中的劣勢,完善人生的每一個細節,拓展自己的思路,從而迅速改變了人生的很多際遇。
而性格,細節和思路是最難改變的,也是很難意識到的。但如果能改變自己的思路,你的命運就會改變一大半。我總結了幾條這些優秀的人所具有的非常突出的思維方式,說真的,這些都是我學了很久的,也真真的改變了我的思維方式和眼光,也是我個人這兩年來最大的改變和進步:
1.把時間用在與你志同道合的人身上
自從有了群,我們認識了很多陌生人,同時也喜歡幹一件事,那就是喜歡在群裡與不認識還三觀不合的陌生人吐槽吵架互相爭辯,覺得自己特別有存在感和成就感。但事後想想,圖什麼啊?對方根本沒見過也不認識,爭論贏了又能怎麼樣啊?
朋友跟我說過一句話:30歲之後,每個人都很忙,只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共事,不要試圖去改變與你三觀不一的人,且還會花很多很多時間精力,最後只能生一肚子氣,什麼都改變不了,話不投機半句多。
把時間用在與你志同道合的人身上,效率最高;用在你的家人孩子身上,幸福感最強。人生要學會做減法,不是減少很多事,而是減少與自己未來沒關係的事。
2.別再說“我不會”,而要說“我去學”
前段跟一個剛辭職自己單幹的朋友聊合作,談到一個我沒時間研究也不太會的事情,我問對方會不會,能不能合作?
對方小哥一秒回答我:這個我們沒研究過,我去學,兩天後給您答覆。
我當時心頭一震,頓時明白了這個小哥辭職後收入是上班時五倍的秘訣。
很多人都說,人到中年後太難了。我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人到中年而越來越牛的那些人的口頭禪通常是:“這是什麼?我要學!”然後立刻上網找書找課找牛人學。而越過越累總覺得自己不得志賺不到錢的人的口頭禪是:“這是啥?我不會哦。”然後繼續看電視刷劇刷手機抱怨沒錢找不到好工作。
3.別以為社交恐懼很時髦,要學會整合自己的資源和人脈
30歲之前你可以說自己內向和社交恐懼,30歲之後就是互相幫助互相利用的世界了。如果你還是自己一個人單打獨鬥,可能你很能幹,但收入和作為會很有限。認識一個人,也要認識對方的資源,學會把不同朋友的資源整合在一起做事情,才可能利益最大化,效果最大化。
這不是功利,也不是庸俗,成年之後的我們應該明白一個真理:友情可能消散,閨蜜可能背叛,建立在利益之交上的友情,比單純的友情更牢固。
4.持續學習和讀書,看看年輕人在幹什麼
最近密集的上了不少網課和社群訓練營,特別是以前不認識或者覺得“肯定瞎扯”的課,現在一聽就是好幾遍,頓時感到“天吶,原來還可以這樣賺錢”“這個思路好棒從來沒想到過”等等。雖然一些理念自己不認同也做不了,但拓展思路,看到大千世界的不同,感覺特別好。
年紀越大越理解什麼叫“細節決定成敗”“性格決定命運”“思路決定出路”,句句真理。前幾天看到一張圖,大意是講:人到了30歲之後,就會本能的屏蔽很多新鮮事物,讓自己活在熟悉的世界裡,慢慢不再有探索精神和好奇心。因此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的東西,其他的全部自動屏蔽。
這也是為什麼,30歲之後大的我們,會越來越看不慣年輕人。因為他們太新潮了,我們的看不慣,其實是內心的恐懼和害怕。害怕自己就這樣被甩開,但又不想承認自己的落後罷了。
5.注重“情感賬戶”多給予和幫助他人,別算計那麼清楚
我們從小被教育“禮尚往來”,但被教育的內容是,別人給我送禮物,我也給別人送。但反過來,自己能不能先幫助別人,先給予別人?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憑什麼?
我加入了一個群,裡面都是大咖老師。起初進去的時候,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師們經常互相送禮物。一個人出國旅遊,回來每人送一大包當地特產;過個春節,禮物都論箱寄。我特別奇怪,這都幹啥呢?互相送禮,這麼會來事兒,這樣好嗎?太功利了吧。
但是每次一個老師有點事兒,整個群都撲上去幫忙。一個老師出新書,所有老師幫忙推廣;一個老師開新課,所有老師幫忙招生;一個老師遇到困難,整個群都幫忙想辦法。
這不是功利,這正是很多人忽略的一條:感情投資。你幫過的忙,都會被人記在心裡,你有困難的時候,才會有人來幫你。
著名美食大V沈小怡老師說:人和人之間是有情感賬戶的,不經意間的一舉一動,都在為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賬戶存款和取款。越是持久的關係,越是需要不斷地增加存款。看似不起眼的小額存款,都可以累積成意義深遠的鉅額存款。
很多人到30歲之後,都會在潛意識裡固定下來自己的一種思維方式,不是不明白道理,而是固步自封,看誰都不如自己。習慣性的說“不會”,只想刷劇,而不再想學新東西。看到與自己不同的就認為是不對,看到新鮮火熱有勁頭的年輕人就懷著嫉妒的內心,覺得他們是瞎折騰,最後還不是跟自己一樣,成為一個啥都不想再折騰的中年人嗎?
我特別感覺我朋友圈裡那些能折騰的年輕人和跟我一樣人到中年,但一直再不斷折騰的朋友們,每次翻看朋友圈,就像給自己打雞血,打到半夜都興奮的睡不著。俗話說,環境影響人,真是因為這些雞血朋友的存在,我還能依然如20多歲一樣,不斷精進自己,挑戰自己。
這五條,是我辭職後這兩年改變自己最大的,也特別受益匪淺。認識人越多,越發覺得世界之大,自己很渺小;學習的內容越多,愈發覺得自己的無知。
與各種優秀的人的相識中,看到世界之大,想做的事情太多太多。
開放內心,願意接納不同與創新,會發現身邊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榜樣。
閱讀更多 一直特立獨行的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