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野戰軍頭號主力在泗縣戰鬥失利,改成粟裕指揮後,打了翻身仗

如果要讓吃了敗仗的部隊從陰影中走出來,真正恢復精、氣、神,最佳辦法莫過於打一場酣暢淋漓的翻身仗。1946年8月,山東野戰軍頭號主力第8師,在泗縣攻堅戰中失利。陳毅所指揮的山東野戰軍和粟裕所指揮的華中野戰軍因此認識到,要改變局勢,兩支野戰軍必須會師。但是對於會師後如何作戰,陳毅和粟裕有很大的分歧。陳毅認為重心應該放在魯南,粟裕認為重心應該放在蘇中。

10月4日,陳毅給山野8師寫了著名的檢討信,承認自己在泗縣戰鬥中的指揮失誤,但陳毅同時對未來的戰局很有信心。因此,在10月8日,陳毅突然提出山東野戰軍負責魯南,華中野戰軍負責蘇中,還是分兵作戰。對於陳毅的意見,不光華中野戰軍表示反對,山東軍區的張雲逸也提出這樣不妥:“如山野北上入魯,則華野亦恐難連續戰鬥,且山野入魯後如敵即乘此進佔沭陽與隴海線,將對整個華東戰局不利。”

在這種情況下,粟裕為避免分歧,主動北上向山野靠攏,保持兩軍會師態勢,要求山野華野統一指揮、集中行動。同時,粟裕提出,殲敵區域放在淮北為宜。

然而陳毅堅持不妥協,一定要先回魯南。10月13日陳毅致電軍委,稱“目前行動以迅速出擊魯南為宜”,“在魯南,戰場好,供應便利,易求運動戰,可避開桂系。山野、華野同去,勝利有把握”。為說明在魯南打仗比淮北好,又強調“在淮北,敵有準備,工事堅固,敵火下渡河困難,戰場不好”。軍委和毛主席向來主張集中兵力,殲滅敵人,在反覆進行溝通後,回電陳毅對其分散兵力的做法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因此陳毅改變了自己的觀點,在10月15日報告軍委和毛主席,決心在淮海打一仗。同日,毛主席回電:“決定在淮海打仗,甚慰”,“在陳領導下,大政方針共同決定,戰役指揮交粟負責。”這一安排的實質是明確了陳毅在華中的地位,為今後華中和山東的統一領導打下基礎。同時突出的是粟裕,因為其傑出的軍事才能已經為毛主席所認可,所以被授予了更大的指揮權。

在泗縣失利的山東野戰軍第8師在粟裕指揮下的首仗,就是華東戰場上有著里程碑式意義的宿北戰役。

這是華東我軍從分散走到集中的首仗。這是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會合後,在粟裕首次行使統一的戰場指揮權下打的第一場戰役。這是我軍在接連放棄蘇中、淮陰、淮安,大踏步後退時,突然對敵實施的一次戰役反擊。

本來,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的如意算盤是:四路同時發起進攻,以北面一路進逼魯南,牽制山東野戰軍。南面三路壓迫華中野戰軍北撤山東,一舉結束蘇北戰事。但出乎國民黨軍意料的是,陳毅不受北面敵軍的牽制,親率山野主力1縱、2縱、7師、8師南下,集中數倍於敵兵力,殲敵一路。

宿北戰役中,8師和1縱為右翼突擊兵團,計劃於12月15日拂曉前隱蔽集結在新店以北地域。8師的任務是向盤踞嶂山鎮、峰山、曉店的敵預備第3旅發起攻擊。殲滅該敵後再阻擊敵整編11師可能對整編69師的增援。

預備第3旅原屬整編57師建制,後劃歸戴之奇的整編69師指揮。該旅轄第7、第9團和旅屬山炮營,約6000人。1946年12月14日,預3旅從曉店、峰山到嶂山鎮,從南到北排成了一字長蛇陣。旅部率第7團及山炮營位於南面的曉店,第9團位於北面的嶂山鎮。二者之間的制高點峰山,由第9團1個加強營附2門山炮守備。該旅的任務是掩護整編69師和整編11師向沐陽進攻,保障其側後安全。如果8師能順利殲滅預3旅,整編69師就陷入我軍重圍之中了。換句話說,迅速打掉預3旅,是戰役取勝的關鍵所在。

山東野戰軍頭號主力在泗縣戰鬥失利,改成粟裕指揮後,打了翻身仗

鑑於敵我兵力相差並不算大,8師師長何以祥、師政委丁秋生汲取泗縣戰鬥的教訓,決心集中6倍於敵的兵力,先攻取峰山,佔領戰場制高點,攔腰斬斷預3旅戰鬥隊形,接下來轉移兵力,攻殲嶂山鎮之敵,最後全力圍攻曉店。

8師的具體部署是:23團1營從峰山西南實施主攻,3營全力奪取峰山以西仇莊,保障1營側翼安全,2營位於峰山以南公路兩側,阻擊可能由曉店北援和峰山南逃之敵。24團1、2營負責奪取峰山北面小莊後,轉攻峰山。該團3營在嶂山鎮以南地區,負責截斷嶂山鎮與峰山的聯繫,阻擊嶂山鎮可能南援之敵。同時準備在我軍攻佔峰山後,擔任峰山守備任務。22團和師特務營位於新店附近,為師第二梯隊。師指揮所設在夏營南側小營。

高約百米的峰山,位於嶂山鎮和曉店之間,扼守宿(遷)新(安)公路。抗戰期間,日軍曾在這裡修築了完備的防禦體系。預3旅進佔此地後,又繞山腳加築了許多梅花型子母堡。在山頂圍寨外挖了條寬6米、深3米的壕溝,溝內沿築有暗堡,溝外設置了鐵絲網與鹿砦各1道。在鐵絲網和鹿砦間加築了一道土牆。土牆上設置了諸多射擊掩體,形成了綿密的交叉火力網。1門山炮安放在山北坡一個圍寨內,另1門山炮安放在頂峰上。守敵為修這些工事,不僅砍光了周邊的樹木,還從老百姓家中搶走數萬斤柴草,在夜間點起一堆堆營火。

山東野戰軍頭號主力在泗縣戰鬥失利,改成粟裕指揮後,打了翻身仗

12月15日下午,8師23團、24團由新店子以北分路向峰山開進。預3旅發現我軍直插嶂山鎮側背,劍指峰山,遂急忙從曉店派兵增援峰山。23團2營在峰山東南一個小村莊與援敵反覆拉鋸4、5次。黃昏時分,出援之敵被迫退回曉店固守。

15日21時,8師突擊部隊在火力掩護下,向峰山發起進攻。23團3營首先攻佔峰山西面的仇莊,殲敵1個排。22時許,23團1營接近山腳,消滅了位於峰山西南坡一個支撐點裡的2個排敵軍。24團也肅清了山腳下的敵據點。

不過,接下來,8師突擊部隊向峰山山頂發起的三次攻擊均受挫。主要原因是山頂圍寨前的那道壕溝又寬又深,出乎我軍意料。突擊隊在壕前停留聚集,遭到敵溝內沿暗堡火力殺傷。此時雖未天亮,但是曉店之敵不但以炮火向我軍射擊,並又有出援跡象。何以祥命令23團集中1營所有力量,重新選擇突擊路線,不惜一切代價於拂曉前奪佔峰山制高點。同時令24團1、2營也加緊向山頂突擊。

24團3連首次突擊峰山北麓敵軍1個重要支撐點失利後,該團1連連長郭繼勝率突擊隊迂迴到敵支撐點側後西南角一條小溝裡,用5挺機槍壓制住敵火力,然後組織連續爆破,炸開鹿砦和寨牆,不到5分鐘就解決了一個圍子。接下來,他令俘虜向另兩個圍子喊話勸降,自己率突擊隊從右翼悄悄迂迴過去,猛然投出一排手榴彈,乘敵被炸得七葷八素之際迅速突入兩個圍子。前後僅十餘分鐘,就以1個連的兵力全殲守敵1個連,奪佔了這個重要支撐點。

山東野戰軍頭號主力在泗縣戰鬥失利,改成粟裕指揮後,打了翻身仗

23團1營副教導員張明將全營僅剩的40餘名突擊隊員重新編組成4個班,由3連長軒廣盛帶1個班從正面原路突擊,吸引守敵火力。自己率其餘3個班,繞到山頂東南敵側後發起第四次突擊。他們用手雷將鹿砦炸開2米寬的口子,跳進1人多深的壕溝,搭人梯爬上溝崖,繼續向敵第2道壕溝發起衝擊。

此時正面進攻的那個班因敵火力封鎖太嚴而未能越過壕溝,於是也轉到東南側主攻方向來,與其餘3個班合力突擊。守敵發現我軍改變了主攻方向,迅速向這個方向轉移火力。跳入第2道壕溝的排長湯繼雨中彈犧牲,戰士高風海立即跳下壕溝高喊:“我代理排長指揮,跟我來。”這時,敵人密集的火力傾瀉而來,又有許多戰士倒下了。緊要關頭,張明喊著:“同志們跟我衝。”他領著高風海、馬雲才等3名戰士,冒著彈雨爬上溝崖,後面的戰士奮勇跟進,一舉突入山頂的圍寨,與守敵展開白刃格鬥。敵人被這股“有我無敵”的氣勢壓垮了。與此同時,24團也從西北側突上山頂。兩支兄弟部隊橫掃敵頑,全殲守敵1個加強營,斃、傷、俘敵團長以下700餘人,繳獲山炮2門,輕重機槍24挺。

奪取峰山的戰鬥於12月16日5時45分結束。這個戰場制高點的失守,甚至驚動了徐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吳奇偉和敵前線指揮官,整編11師師長鬍璉。胡璉急令整編第60旅旅長黃保德火速西援,令預3旅旅長魏仁鑑傾全力奪回峰山。

山東野戰軍頭號主力在泗縣戰鬥失利,改成粟裕指揮後,打了翻身仗

此時,8師已經迅速轉入了防禦部署:24團3營及23團2營一部扼守峰山山頂。24團3營9連守山頂南端,10連守北山,11連、12連配置於峰山西北角小圍寨,為營預備隊。16日天亮後,成群的敵機從徐州起飛,對峰山實施轟炸掃射。位於六塘河南岸的整編11師的榴彈炮群,以及位於曉店的預3旅炮兵營,都向峰山瘋狂傾演炮彈。火力準備持續了長達3個小時,敵整編60旅及預3旅第7團於10時許從峰山東、南兩個方向發起反擊,拼命爭奪峰山。

8師守備部隊在“攻得上守得住,保證戰役全勝”口號鼓舞下,頑強抗擊。在戰鬥中,傷亡大的部隊均能迅速整頓組織,23團政委王六生、政治處主任郎玉民、參謀長景健忠均到各營直接指揮戰鬥,各級政工幹部在戰火中深入前沿,鼓舞大家的鬥志。

打退敵首輪進攻後,何以祥立即令22團參謀長率該團3營增援峰山,並統一指揮峰山守備。3營9連上了峰山,其餘3個連在山下集結待機。14時許,2個營左右的國民黨軍對峰山發起了第二輪進攻。8師山炮連待敵爬上半山腰時,突然開炮,集火射擊,炸得敵軍滿山亂滾。守山部隊也趁機大量投擲手榴彈,粉碎了敵第二次進攻。

16時許,國民黨軍孤注一擲,傾盡全力發起了當天最後一輪進攻。扼守峰山的勇士們彈藥將盡,就利用敵衝鋒的間隙,躍出戰壕,在敵軍屍體上搜集彈藥。當進攻之敵不顧慘重傷記,逐漸逼近山頂時,在山腳待機的22團3營的3個連,從峰山東北迂迴到敵軍側翼,突然發起反擊,打得進攻之敵全線潰退。

山東野戰軍頭號主力在泗縣戰鬥失利,改成粟裕指揮後,打了翻身仗

20時許,8師22團主力和師特務營向嶂山鎮之敵發起攻擊。守敵察覺到我軍行動後,慌忙從東面繞過峰山逃向曉店。24團在追擊中殲敵一部。當晚,8師部隊完成了對曉店守敵的包圍。與此同時,1縱第1、第3旅也自峰山附近再次楔入敵縱深,攻佔老虎洞、高莊、蔡莊,幷包圍羅莊,切斷了預3旅與整編69師主力的聯繫。

曉店位於峰山南面,該村南北長約300米。村中有公路通過,村四周有圍寨。村南有座三臺山,比峰山略低。守敵在圍寨裡修長了地堡和單人掩體,寨外有壕溝、鹿砦和鐵絲網。預3旅7團1營防守曉店東面和東南角。2營守北門兩側,3營守西面及西南角。旅部山炮營(7門山炮、4門戰防炮)位於西北角。9團殘部約2個營為該旅預備隊。

8師決心以24團從峰山以東插入曉店東南,控制三臺山,阻止曉店守敵南逃,並同友鄰1縱部隊並肩阻擊敵整編11師北援。23團從曉店東、北兩面實施助攻。22團和師特務營從曉店西南實施主攻。師指揮所推進到曉店西北的何莊,何以祥打算對該敵發起總攻。

擔任主攻的22團團長畢慶堂決定以1營從曉店西南角突擊,2營從西北角進攻,3營和師特務營為團第二梯隊,並集中了2門步兵炮、4門迫擊炮、9具擲彈筒、4挺重機槍、10挺輕機槍編成火力隊,掩護部隊突擊。

17日晨,陳毅專程給8師打來電話,要求當晚解決曉店之敵,爾後全師向三臺山發展,斷敵退路。天亮以後,24團發現一小股敵勤雜人員出曉店南去,誤以為敵軍突圍,即令4連出擊。這一小股敵人立刻縮了回去,4連3排勇猛追擊,越過鹿砦、鐵絲網,搶佔了曉店西南外圍集團工事中的幾個地堡,打退敵三次反擊。但終因傷亡過大,我後續部隊未及跟上,最後主動撤回原陣地。

17日白天,曉店守敵拼命加修工事,而8師22團的各級幹部也都抵近前沿偵察,選擇突擊路線。師炮兵連將在峰山、嶂山鎮繳獲的火炮和彈藥悉數拉上陣地,從上午開始對敵實施擾亂射擊,下午18時起對敵重要目標實施集中射擊。從上午8時至下午15時,胡璉的整編11師出動援軍,對守衛臺臺山和蔡林、高家窪一線陣地的1縱3旅7團發起了三次大規模進攻,但均被擊退。

山東野戰軍頭號主力在泗縣戰鬥失利,改成粟裕指揮後,打了翻身仗

20時許,8師炮火向敵縱深延伸。22團、23團開始對敵軍陣地實施連續爆破。22團1營戰鬥英雄林茂成率領的1連,從曉店西南角發起突擊後,毫不猶豫地跳進冰冷的水壕。敵軍扔來的手榴彈不斷在壕沿邊上爆炸,但戰士們不為所動,翻上壕沿,炸燬敵地堡、土牆,爬上近3米高的圍寨,僅用時5分鐘就突破成功,為後續部隊開闢了通路。

從曉店西北發起進攻的22團2營,其先頭5連連續三次爆破成功,清除了前進路上的鹿砦、地堡,突擊排架著梯子勇猛突破圍寨後,連續打退敵兩次反衝擊,鞏固了突破口。6連迅速跟進,從5連左側向前發展進攻,全營僅用25分鐘就全部突入敵縱深。22團適時將第二梯隊3營和師特務營投入縱深戰鬥。激烈的巷戰一直持續到24時。少數殘敵企圖向南突圍,被24團殲滅。

至此,預3旅被全殲。8師以傷亡千人的代價,斃傷俘敵預3旅旅長魏仁鑑以下6000餘人,繳獲各種火炮26門,以及大量槍支、彈藥及其他軍用物資。19日上午,戴之奇的整編69師師部及所屬3個旅,共2.1萬人全部被殲,宿北戰役以我軍的大獲全勝而落幕。

就在19日上午,8師營以上指揮員及攻守峰山的排以上幹部,按該師傳統悉數集中到峰山進行現場總結、評議,探討得失,汲取新的經驗教訓。

此役,峰山既是預3師防禦部署的強點(地處要害,可憑險據守),又是弱點(守備兵力不多)。8師集中力量,首先從這裡開刀,雖付付出了相當的代價,但一舉割裂了預3旅的防禦佈勢,使其首尾不能相顧,為之後各個殲敵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突破戰術方面,8師已從強調火力、爆破、突擊“三結合”,發展到火力、爆破、架梯(架橋)、突擊和預備隊這“五結合”。這就解決了國民黨軍防禦時偏好挖壕、築牆,以及善於在組織縱深戰鬥時實施反撲的問題。這個戰術轉變,是部隊全面總結泗縣戰鬥失利後提出的,經此一役證明是行之有效。

山東野戰軍頭號主力在泗縣戰鬥失利,改成粟裕指揮後,打了翻身仗

在殲滅預3旅過程中,8師對奇襲和強襲兩種戰法都有運用。攻擊峰山時,守敵以為8師還在魯南,因此採用奇襲戰法,秘密運動接敵,突然發起攻擊,爾後再視情況轉入強攻,這是正確的。但當進攻部隊實施第一次衝擊失利後,戰鬥的突然性已不復存在,23團1營就應及時轉變戰法。因為戰術轉換沒能及時完成,該營蒙受了較大傷亡,延長了殲敵時間。後來該營根據師部指示,在發起第四次衝擊前,重新編組突擊班、火力掩護組、爆破組,用火力直接掩護爆破和突擊,並重新選擇了敵人薄弱的側翼實施突擊,結果一舉成功。這充分說明,在奇襲不成時,指揮員切忌急躁盲動,而應及時由奇襲轉入強攻。

此外,8師在戰前休整練兵期間,有意識地讓各團在全面提高戰術水平的同時,各有側重地培養特長。22團以村落攻擊見長,23團擅長山地攻堅,24團的山地平原阻擊練得最多。每個團都重點培養1個尖刀營,每個營都有尖刀連,每個連都有尖刀排。各個層級的骨幹部隊都用在最關鍵方向,在最關鍵的時機投入戰鬥,往往能決定戰鬥進程。此次宿北戰役期間,8師組織突擊隊時,並不像以前那樣臨時編組,而是指定尖刀部隊成建制擔當。這麼做的好處是突擊隊成員間彼此熟悉,協同動作好。

全國解放以後,8師殲滅預3旅這一仗,被南京軍事學院編入《戰例教材》,供後世學習和借鑑。這是該師全體指戰員無上的榮光。

本文作者:忘情,“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