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青年影展開始徵片了,業界是怎樣看待它的呢?

2018年,第三年來first電影展,每年7月它都會在美麗的青海湖畔的西寧掀起一陣高潮。如果用楊德昌的話來說,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長了三倍。那麼在西寧觀影七天,自己好像已經過了21天,在熒幕中掙扎感懷。

競賽劇情長片《中邪》,導演馬凱89年出生,很多大師都在26歲拍出了自己的處女作,比如多蘭,而他用七萬元(三萬包括男主受傷醫藥費)純成本拍出一部糅合了娛樂和驚悚元素的偽紀錄片,完成度十分高。在它身上看到一種野路子精神,鏡頭語言有打破常規美學的創作。它通過劇情碰撞產生笑果的鏡頭實錄和一個可看性極強的恐怖故事,反映農村還人算命的民風,達到諷諫的目的。《死亡錄像》形式囿於成本和烘托真實性考慮,倒也成了特別的輔助方式,不失為國產恐怖劇情片塑造了尚佳典範。幾處折轉似著魔中邪緊抓人心,導演準備工作很認真做足功課,還人迷信是個可以深入挖掘的題材。儘管電影仍有缺陷,比如影像粗礪,零音效等,但是《中邪》的整個團隊真誠飽滿,最終斬獲最佳“藝術探索”獎,前途不可限量。

紀錄片《飛地》,在大涼山那個已經漢化又被漠視的少數民族地區,一個支教老師在那裡恣意妄為地服務生長,像一群原始族類,接受外來人的到來和離開。影片關於支教老師的悲歡,主人公始終活在自己的世界,所以寧願逗留。片中不偏激色彩,將民族同化邊緣問題聚焦小人物,彷彿看到了前年最佳紀錄片《bike和舊電鋼》裡張宜蘇的瘋癲和獨特人格。當然作為電影,剪輯和衝突或許要更加深入精妙一些更好。之所以喜歡這部作品,是因為其實first在西寧其實就是一塊飛地,在這個不太受桎梏的區域,創作者們用電影發聲,在熒幕上可以看到偏激人物,也能吐槽幾句“XXX是個廢人”,完全不用擔心會被埋沒刪減或是防和諧而束手束腳。FIRST盡著最大可能在保護這些最真實的創作,這便是這個平臺最動容的意義。

飽受矚目的最佳長片《喜喪》,闖入者式殘酷暗黑版《東京物語》。影片前面大段童年記憶貼近內心,你會想起自己家裡的親人,每個鏡頭細數平常角落。三對兒女儘管家境不同卻一致將老太太冷漠對待,兒媳對婆婆的惡近乎變態地步,成發洩大悲苦的極端假象。全片攝影剪輯成熟,故事完整,情緒在以樂襯哀的喜喪中崩塌。雖然仍舊覺得結尾循環論說教意味稍濃,但是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冷靜沉著的大氣之作。

去年一部《黑處有什麼》劃破長空,今年的《八月》也將90年工廠記憶作了黑白復刻。雖然影片是用孩子的視角去看待90年代周圍變化的風起雲湧,但是卻以成人思維去解讀框架那時的工廠記憶家庭變故。大變奏舞臺小人物滄桑變化全都融進一個暑假的模糊時間概念,跨度很大,攝影師此前還拍攝了《塔洛》,黑白影像將舒適懷舊之感滲透其內。

上屆影展特別鍾愛王通導演的《吉日安葬》,今年與初審王昕一致認為這部離經叛道的《造化》令人歎為觀止。導演進行了一場封閉環境的線性結構冒險敘事,視聽和剪輯精巧,比如一條衚衕通向人心甬道,長鏡頭生活碎片揭示片頭。人和靈魂分列平行世界,互相碰撞穿插,五輪轉世企圖完成自我救贖,卻最終敗給宿命論。導演於鐳京片兒野路子出身,玩得非常爽快,倒敘後兩次反轉,配樂地下朋克,動畫賦予哲學意味,勿論完成度尚可,光命題和劇本就特有意思。可惜是50分鐘時間放在短片單元,觀看度不夠高,但是它形式化的玩轉幾乎達到了極致,拍成長片可看性也會極強。

西寧一週,青海湖畔,所有電影創作者的本真和熱忱打動著周邊人群,感謝一切已經創作、正在創作和即將創作的電影人們,願這個電影節越走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