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本為何要刪掉《賣油翁》最後一句?學者:不能讓學生看見

要說“背書”這件事,咱中國學生稱第二,那恐怕沒人敢稱第一,自打上學起,中國孩子們就一直在“背背背”的道路上前行著,名人名言,背;現代文散文,背;唐詩宋詞,背;數學公式,背……總之,先背了再說。


語文課本為何要刪掉《賣油翁》最後一句?學者:不能讓學生看見

大圖模式


但很多孩子都不知道,往往我們背的都是老師“想讓我們背”的部分,而那缺失的另一部分,往往存在巨大的反轉。當年語文教科書刪掉了《賣油翁》的最後一句,其中便存在巨大的反轉,若是孩子看到了,恐怕都不想學了,不信你接著看。

首先我們來回憶一下《賣油翁》的原文:康肅公陳堯諮射箭特別厲害,幾乎是全國第一,於是他變得越來越自大,到處顯擺。一天,他家門口來了個賣油老翁,站在那裡看他射箭,最後陳堯諮10箭中了9箭,老翁竟然只是微微點頭。


語文課本為何要刪掉《賣油翁》最後一句?學者:不能讓學生看見

大圖模式


陳堯諮哪裡受得了這個氣,直接嘲諷賣油翁不懂射箭,但老翁並不生氣,默默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然後在葫蘆口放上一枚銅錢,最後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裡,油緩緩穿過銅錢中間的小口,進入葫蘆,銅錢卻一絲油都沒有沾上。

這下陳堯諮徹底服了,向他請教。老翁淡定地說道:“我亦無他,唯手熟爾。”意思是沒啥了不起,不過是天天倒油熟練罷了,陳堯諮無比真摯地送走了老人。課文到這裡便結束了,但全文的精華卻被刪掉了,那就是——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

那麼制定教科書的專家們為什麼要刪掉它呢?別急,我們慢慢來分析。


語文課本為何要刪掉《賣油翁》最後一句?學者:不能讓學生看見

大圖模式


“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中包含了2個故事,一個是“庖丁解牛”,一個是“輪扁斫輪”,二者皆出自於《莊子》。

首先是“庖丁解牛”,它的意思是人們只要反覆實踐,就能掌握事物的客觀規律,做起事情來就很簡單了;然後是“輪扁斫輪”,它的意思是知識不一定在書本里,只看書不實踐是沒用的,若是一味看書,反而會被古人留下的思想(偏指糟粕)所禁錮。


語文課本為何要刪掉《賣油翁》最後一句?學者:不能讓學生看見

大圖模式


看到這裡大家或許會不解,這2個道理明明說得很好,為何要刪掉呢?其實,專家們是考慮到了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狀況,此時的他們正處於叛逆期,要是看到這句話萌生出了“讀書無用,不如多實踐”的想法,就很容易引起誤會。與其如此,不如直接刪掉。


語文課本為何要刪掉《賣油翁》最後一句?學者:不能讓學生看見

大圖模式


除了《賣油翁》裡的這句話,我們語文教科書裡還刪掉了很多“類似”的道理,舉個很簡單的例子,語文老師常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來鼓勵孩子們珍惜時間,在有限的時間裡努力學習更多的知識,是不是很勵志?你再看它被刪掉的後半句——“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啥意思?意思是你若想用有限的人生(時間)去追求無限的知識,註定會失敗。

莊子是想告訴大家,生命有限,知識無限,不要一味追求越多越好。這要是讓孩子們聽到了,課堂不得鬧翻了天?


語文課本為何要刪掉《賣油翁》最後一句?學者:不能讓學生看見

大圖模式


不過筆者以為,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產生質疑再尋求答案的過程,專家們僅僅因為自己的“考慮”而不斷刪改課文的原貌,是否不妥?各位讀者朋友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