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行政審批服務再“上”新臺階

◆圍繞落實省委關於“放權、精簡、集成、共享”的總要求,威海除堅持審批“上雲”、流程“上新”、服務上門等好做法外,將繼續實施流程再造攻堅行動,推動審批服務再提速、再提質、再提效。

□ 本報記者 彭輝

本報通訊員 楊健

企業登記實現100%網上辦理,市級以上重點項目審批實現100%幫辦代辦,涉疫事項審批效率提高80%以上。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威海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系統築牢疫情“防控網”的同時,不斷暢通政務“服務網”。

審批“上雲”

打造“不見面”審批閉環

在威海,隨著信息技術滲透到每個審批環節,政務服務“互聯網+”實現效能最大化。“互聯網+視頻勘驗”就是創新模式之一。

榮成市崖頭青沐快餐店負責人于海洋,向榮成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申請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在網上申報材料後,3月31日上午,現場勘驗組工作人員通過視頻對餐廳佈局、衛生狀況、設備設施和工作人員證件進行遠程檢查,經過30分鐘的嚴密勘察,順利通過了驗收。當天下午,于海洋通過快遞收到了“食品經營許可證”。

材料線上審、現場視頻勘、證照郵政寄,這一系列操作不僅將原承諾的15天壓縮到1.5天,縮短了審批時間,而且實現全流程、整鏈條“不見面”審批閉環。截至目前,運用此模式,威海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系統已為800多家復工企業食堂、小微餐飲經營單位成功辦理了“食品經營許可證”。今年2月份以來,威海市線上辦理各類高頻服務事項38.4萬件,線上成交國有建設用地54宗,總金額32.3億元。

流程“上新”

激活特事特辦“服務工具箱”

3月6日,收到威海樂天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山東望聯種禽集團有限公司的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申請後,威海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主動聯繫市畜牧業發展中心專家,綜合考慮疫情影響和企業復工復產需求,堅持特事特辦,企業只出具符合許可要求的告知承諾書,對現場審核及專家評審兩個環節“容缺”、暫緩進行,在對申請材料審查合格的基礎上,僅用3小時就為兩家企業發放“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

面對疫情,原有的審批流程已不能完全滿足企業的需求,這就需要流程“上新”,特事特辦。抗疫打響以來,威海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系統充分運用容缺後補、告知承諾等“服務工具箱”,設立涉疫審批“綠色快道”,不斷刷新審批服務的“威海速度”。

“沒想到1天證就辦出來了。”3月12日下午,在榮成海奧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消毒產品生產車間,公司負責人劉輝從威海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張強手中接過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按照正常流程,該項許可需先提交申請材料,材料審核通過方能現場驗收。張強介紹,鑑於疫情防控需要,將原來先審材料、後勘現場“接力跑”,變成前後事項“同時跑”,審批時限由原承諾15個工作日,壓縮到1至2個工作日,助力企業復工達產“加速跑”。

服務上門

窗口辦變成現場辦

2月24日,接到威海勝利華昌燃氣公司關於天然氣管道穿越省道S208煙海線乳山段的申請後,威海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張帆和同事馬上聯繫公路管理部門,聯合到項目現場實地勘察。抵達現場後才發現,除該公司原申請的項目,要想整體項目順利推進,還需再申請一項燃氣管道伴行公路項目。

得知此情況,該公司工程部負責人蘭乾都沒了信心,覺得整個申請要“泡湯”了。可張帆他們卻沒有放棄,與項目單位一起加緊研究解決方案。最終決定將兩個項目合併為一個項目申請,原本兩個事項審批時限共計30天,如今僅用時4天就完成了審批手續。

下沉一線、靠上服務,把“窗口辦”變成“現場辦”。威海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系統針對重大項目、重點企業,構建起“一個項目、一個團隊、一跟到底”的審批服務體系,由項目審批“專家”、業務骨幹組成專業服務隊,提供上門辦、“一對一”辦、延時辦等“企業服務包”,實現“全天候、零距離、精準化”審批服務。今年2月以來,全市提供各類幫辦代辦服務1900餘次,推動寶威新材料、南海熱電聯產等40多個重點項目審批再提速。

威海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高飛表示:“疫情期間的好做法我們還要繼續堅持,與此同時我們將圍繞落實省委關於‘放權、精簡、集成、共享’的總要求,實施流程再造攻堅行動,推動審批服務再提速、再提質、再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