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用了3個月,就公考上岸了,整理自己的心得給你們

現在很多人看了那些70+大神的學習攻略,一定覺得複習公考就要三更燈火五更雞,皓首窮經焚膏油。其實這種思想恰恰落入學習的誤區,結果有些人只顧埋頭苦學,卻不知道自己學的什麼東西。我的高中老師常說學習要掌握八個字“埋頭拉車,抬頭望路”,

其實抬頭望路比埋頭拉車更重要,如果走錯了方向,路行千里也只是南轅北轍,在下文我會詳細介紹如何“抬頭望路”。

我只用了3個月,就公考上岸了,整理自己的心得給你們

首先你要記住,你的目標不是70+,六十大幾分就夠用了,沒必要起早貪黑拖垮身體,掌握自己的學習節奏才是最重要的。我複習期間一天有效學習時間只有七八個小時,其他時間休息,確保自己在學習的時間裡能高效的學習。當然不同的人一天有效的學習時間不同,有的人一天睡五六個小時就能精力旺盛,那當然可以多學一會;有的人要睡十二個小時才能睜眼,那就適當少學一點,不要死板的被八小時睡眠、朝六晚十之類的理論教條。

那如何確定自己是否處於適當的學習期呢?問自己三個問題,其一,大腦可正常運轉否?如否,該睡覺睡覺,該喝咖啡喝咖啡,該衝把臉就去用涼水懟臉。其二,我現在是否想學習?如否,自己調整心態,yy一下上岸生活,給自己一個學習的理由,或者把男/女朋友拉黑。其三,我現在學的內容是否可以確實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數?如否,重新審核自己的知識儲備,研究考點考綱,制定學習計劃。

接下來我會把公考的三門科目簡單介紹一下,並把我的複習方法說出來以供參考。其實我的複習方法對你來說並不重要,你還需要自己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這樣學習效率才會最大化。

行測篇

公安院校聯考的行測分為六個部分:知覺與速度,常識,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係,推理判斷,資料分析,分值官方未公佈,作答時間分別為8分鐘、20分鐘、30分鐘、20分鐘、30分鐘、20分鐘,第一部分必須作答知覺與速度,後面的作答順序隨意選擇,因為部分之間切換有時間損耗,而常識時間往往用不完,所以我習慣吧常識放在最後一個部分作答,折抵損耗時間。

說實話,行測這個科目看天賦,在同等努力下,天賦差的人永遠追不上天賦好的人。但好在有的天賦好的人不太努力,同等天賦的人努力錯了方向,這部分的人是你超越對象。這也是我建議大部分人不要把自己的目標定位在70+的原因,天賦不夠再怎麼努力也達不到那個層次,那是給又聰明又努力的人準備的,這很現實,但認清現實比盲目雞湯更有意義。好在,在任何一所警校,都不必考那麼高就可以上岸,我是天賦一般的人,我恰好努力對了方向,69分也夠我選到心儀的崗位了。

另一方面,行測的內容文理兼備,十分全面,總有一兩個部分是你擅長的部分。譬如我,第一次模擬考試,言語和判斷(除了圖推的數量關係)的正確率就在70%左右,稍加練習就穩定在80%,這兩個部分我就直接不花精力了,每隔幾天小練一套保持手感即可。然後我發現圖形推理在掌握規律的基礎上,儲備大量題目就可以拿分。於是我認真聽力這部分的課程,又練習了很多,很快也保持在80%的正確率,這樣言語理解與表達+推理判斷兩大部分我都拿下,這兩部分題目多分值大,拿下後行測60+妥妥的。下面數量關係和資料分析是行測上70的關鍵。

我先在數量關係上花了很多時間,聽課程做練習,後來發現效果不明顯,要知道高中數學是我當年高考的主力得分項,但數量關係和普通數學不一樣,它的題目小巧精細,我在20分鐘內無論如何也做不完。於是我重新反思這個部分在行測中的定位,我把我的目標定位在認真作答兩三個即可,對難的題目排除兩個選項即可。選擇題和填空題不同,填空題計算不出結果那就是錯題,但選擇題天然就有25%的正確率,只要排除兩個選項就有50%的正確率。10道題如果都是隻排除了兩個選項,不是10題全錯,而是答對了5題,這是數學期望的思想,它在行測中很重要。

因為行測時間緊張,我們只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儘可能拿分。對天賦一般的人,沒必要追求每道題都深入計算,可以先在有限的時間裡優先選擇最可能的答案,有50%的把握就能選,等所有題目過了一遍,再反過來算有可能精準得出結果的題,這才是行測的正確打開方式。當然,對不同的人做題策略不同,我一般第一遍過就能確保兩題做對,平時練習時10題能做對7題左右,最終考試數量關係偏難,我可能只對了三兩題,也因此行測沒上70分。

我領悟到數量關係的真諦後,又掉頭幹資料分析。資料分析一般聽完課程,掌握那幾個公式的變形就能把題目拿捏在掌心了,關鍵是怎麼在20分鐘的時間裡如何多做多對,這不僅要靠熟能生巧,對整個資料數據的思考更重要。分數、小數、百分數要熟練轉換,什麼好算就用什麼形式,譬如*24%、*25%、*26%,那在高手眼裡就是1/4,直接除以4就完事了,除以個位數可比乘兩位數簡單多了。基期、現期、增長量、增長率之間公式的運用,要靈活而熟練,什麼好算就這麼算,譬如我計算增長率,基期、現期、增長量之間除來減去太複雜,我一律用代入法,基期乘ABCD備選項,和增長量對比,這個方法一方面規避了各種四捨五入,結果準確,另一方面繞開除兩位數三位數的泥淖,計算方便。

凡此種種小技巧,都需要考生在練習中熟悉發現,一秒一秒的爭時間,一題一題的爭正確率。另外,資料分析一般給四個材料,每個材料下5道題,5題中有一題是ABCD四個選項全是一句話,每個選項都有計算的,這種題要找四遍數據,計算四遍,這題我一律跳過,不是不會是沒時間,我會觀察除了這題其他4題選擇什麼選項,然後選擇其他4題中沒出現的那個選項,正確率一般能達到70%,當然這要確保其他4題基本是對的,等全部16題做完了,有時間我才會酌情計算這類題目。經過練習+思考,我最後資料分析的正確率可以在70%左右,可以說只要技巧掌握到位了,這個部分的穩定提高只是時間問題。

常識的話,我直接放棄了,一個是時間不夠,一個是學了也提不了幾分。對有一年時間複習的朋友,也可以簡單過一遍,反正看這個課程不需要動腦筋,跟著做筆記就完事了。最後我對這部分的目標是正確率50%,這個正確率已經不影響行測上70了。

直覺與速度,無他,純練。眼明手快,熟能生巧。而且放在考前練習,效果更好。我對我的要求是,做錯+沒做的在10題以內。原則上,寧可不做也不要做錯,因為據說做錯一題還要倒扣分數,得不償失。

當然,具體每部分拿多少分,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實力,先學最容易拿分的部分,逐步前進,不要被別人帶了節奏,不要看別人大量練某一部分就覺得自己也要練那麼多,量力而為嘛。

最後,我個人不建議天天刷試卷,複習個行測刷幾十套。我們班天天刷試卷為生的那幾個人,最後都沒考好。平時七十笑嘻嘻,考完一看MMP。因為考試的目的本來就是檢測自己的實力,每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做一套看看自己某個部分有沒有提高,哪個部分還有欠缺就行了。以考代練,不僅浪費大量的精力,而且沒有實際提高。

行測考察的是能力,平時刷的題目再多,考場上也極少做到重複的題目,重要的是能力的提升,能快速處理各種新問題,只會解決過去的舊題對最終的行測來說毫無意義

公基篇

公基全稱公安基礎知識。

這一科目不同於行測,無腦刷題效果明顯。把近三年全國所有的公基真題刷幾遍,60分應該問題不大。我個人是每天一套試卷,真題刷完刷模擬題。每刷完一套試卷,就會挨個分析錯題,確保下次遇到同一知識點不會再做錯。

如果覺得60分缺少競爭力,想再提高10分,那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我的公基複習資料由機構出的課本和考綱中的27部法條組成,其中27部法條是核心。有些人刷題刷著刷著就想撕試卷,因為他們覺得題目的情境非常無厘頭,完全無法理解正確選項,其實恰恰相反,公基大部分題目的“根”是法條,很多題目就是按照法條依葫蘆畫瓢出出來的。法律法規就是這麼規定的,不需要理解,它本來就是這樣。多數人畏懼看法條,覺得看看機構整理的重點就行了,殊不知法律原文口口相傳後早已失了真,掐頭去尾缺斤少兩。當然看法條也不需要全盤背誦,公安部出的幾個部門規章加上警察法和憲法是考察重點,19年還考了幾題立法法的題目,建議複習時把立法法也過一遍。作為未來的執法者,熟稔法條對我們未來的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沉下心認真去趟一趟法律法規吧!

我只用了3個月,就公考上岸了,整理自己的心得給你們


申論篇

老實說,我也沒想過我的申論能上70,本來目標就是60的。

因為貧窮,我沒參加機構的各種模考,從不知道自己能考多少分,一切都是按自己的節奏複習。先認認真真把相關的課程系統地學兩遍,然後每天練幾題。這個過程中掌握申論的各種題型、答題格式、找得分點的方法。申論的答題格式是基本功,無論是公文題還是單一題、綜合題,都要確保在格式上1分不扣,0.1分也不行,因為這是通過學習每個人都能掌握的,這裡丟分太奢侈了,不過我們公安院校聯考的申論一直沒考公文題,這可能不是重點。

除了格式,就是如何找準得分點了。首先要有意識,申論是客觀題不是主觀題,表面上可以靈活答題,實際上要求答的每一個點都非常精準,該用原文的用原文表述,原文不合適的再順著材料作者的意思用其他字詞代替。包括申論的作文,其實也是客觀題,作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找準觀點的基礎上,文章的框架完全基於材料,把幾個觀點立準了,就能穩拿60%的分數,這對大部分人來說也夠了。

申論真的是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老師能教的只有格式,具體怎麼找準一個個得分點還需要在練習中領悟,這裡練習不重要,領悟是重點。我每刷一道題,都會對照參考答案把得分點在材料中的位置給摸準,然後反覆揣摩如何在考試中把它給揪出來。

每一道題答完後,用紅筆標註自己答案中的缺漏錯誤,質問自己是怎麼錯過得分點的,然後把感悟寫在題目下面,所以我往往答題後分析一道題的時間比做題時間還長。這樣練到最後,勉強保證單一題得分率70%,綜合題得分率60%,這也是我一直目標60分的原因。

在練習中我還有個小技巧。平時刷題我就準備三種顏色的筆,藍筆標對策,紅筆標問題,黑筆標其他,寧多標不錯過,這樣在摘抄答案時,一目瞭然,該合併的合併,該轉化的轉化。一直到考場上我都是這麼做的,這樣可以大大提高答題效率和準確率。

學習課程,我花了完整兩週的時間,半天預習把課程上的題目先做一遍,半天看視頻學習老師怎麼說的。每日練習我做了18份,每份兩個小題或一篇作文,每份練習完都聽機構老師相應的講解,解決自己的疑惑和不足,這樣我又用了18個半天,加在一起我申論一共持續學了兩個月。這兩個月時間很短,但我受益匪淺。

有人說申論的字對分數影響很大。反正我的字很醜,醜到女朋友都嫌棄我。????黑人問號臉?到目前為止,包括我親媽親爸,沒有一個人不說我字醜的。但就現在來看,字醜不影響申論上70。字醜點沒辦法改變,那就儘可能寫的清晰,保證任何一個人一眼就能認出來,不要一個字研究半天看不出來是啥就好了。如果不是時間不夠,寫字寫慢點,申論不差這點時間。

申論的作文不要過分追求文采。所謂申論的文采不是妙筆生花,只要非常清楚的表達出自己的思想那就是文采。李白有文采不?科舉不一樣掛科。申論作文應該內容為王,首先準確找到材料的觀點,然後語言流暢不能病句錯字,邏輯通順,舉例適當豐富,做到這些就夠了。現在很多機構老師要求背好詞好句之類的,這都是次要的,有時候削足適履反而適得其反。如果在做到以上基本要的情況下,有餘力的同學還可以撒上點思想,這樣就足夠拿到高分了,不過思想這東西不是每個人都有的,不要勉強,那不是大部分人的追求。

我只用了3個月,就公考上岸了,整理自己的心得給你們

總結篇

接下來的內容非常重要,數據可能會有點枯燥,但這是我複習公考的核心思想。

公考不同於高考,非常考驗“捨得”的智慧,拿走自己該得的分,放棄自己得不到的分。老子曰,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一個“舍”字,就是很多人非常努力還拿不到高分的病根。

如果我問公考每門的滿分是多少,很多人一定說100分。錯!公考滿分是85分。出題人在設計這份試卷的時候,就沒打算有人超過85分,事實也是如此(這裡槓特例就沒有必要了),無論考生多麼努力,無論考生多麼聰明,都不可能超過85分。換句話說,有15%的題目做錯或不會做是理所應當的,直接無視這15%的題目叫就好了。很多人,恰恰在這15%的題目上花費了90%的精力,結果竹籃子打水一場空,豈不悲哀。

這個捨得的智慧,在行測中體現尤為明顯。我們只要保證有60%的基礎題穩定做對;15%的題目努力一下排除兩個正確選項,二選一50%的正確性;最後那15%的神仙題天然25%正確率;綜合起來70分妥妥的啊。譬如我,言語裡的句子排序基本做不對,大概佔兩三題;推理判斷裡組合排列問題沒時間做,大概兩三題;資料分析裡兩期平均數的差值、平均數的增長率之類的題目公式記不住,這些題目我考場上都是直接放棄的,最多最後時間富餘回頭算一下,複習時也不在這上花過多精力。當然,每個人的15%都不相同,自己在複習中發現就好。

總而言之,公考在複習和考試中,要學會捨得,該得分的題目寸土不讓,得不到的果斷放手,不要存心理負擔。人生,不就是在取捨中,成長起來的。

需要更多公考資料可以私信回覆上岸,有驚喜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