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1988》告訴我們的職場規則:再好的決策也經不起拖延

韓劇《請回答1988》,豆瓣評分9.7,這部劇沒有勾心鬥角,沒有跌宕起伏,僅通過一些生活瑣碎,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人間煙火氣就將親情、友情、愛情、鄰里情展現到極致。每個人物性格鮮明,有人說,在這裡,總有一個人物你是喜歡的。

看過這部劇的人,大概都會為正煥感到惋惜。

正煥從18歲起暗戀德善。在德善門口繫鞋帶假裝偶遇;公交車上看到德善抓不到固定點會偷偷給她撐起一片天;因為看電視時德善的一句喜歡劇中的手套,轉頭他就彆扭地送一雙粉紅色的給她.....無數小小的細節,讓觀眾感動不已,看得我們只想大喊“在一起!”。

可正煥是個猶豫的人,從第一集就可以看出:朋友被小混混帶走,明明只要他動作快一點就可以救出朋友,他卻遲遲下不了決心,最後自己也被混混搶了錢和鞋子。面對德善也是如此,他曾有無數次機會表明真心,可每次他都在無限的思慮中白白讓機會流失了。等他有勇氣向德善告白的時候,卻被阿澤搶了先,心愛的女孩已經成為了別人的女朋友。

正煥後來才明白,自己失去了心愛的德善,不是因為告白路上紅綠燈的阻攔,而是因為自己遲遲不肯下決策:“緣分還有時機,不是自動找上門來,是帶著懇切的盼望做出無數選擇。創造的奇蹟般的瞬間,毫不遲疑的放棄和當機立斷弄出了時機。那傢伙更懇切,我應該鼓起更大的勇氣,搞怪的不是紅綠燈,不是時機,而是我數不清的猶豫。”

《請回答1988》告訴我們的職場規則:再好的決策也經不起拖延

(《請回答1988》豆瓣評分)

在工作生活中,像正煥這樣做個決定拖拖拉拉的人不在少數:

  • 工作午餐點外賣,決定半天法沒有選出合適的套餐,等吃完快上班了,午休時間沒了;
  • 領導交給的任務,手裡有幾種方案,卻總覺得有瑕疵,遲遲不交給領導,最後被領導罵了;
  • 打算報個班學習專業知識,久久不行動,突然有一天發現同事學會了新技能而漲工資了......

針對這種“決策拖延”的現象,A.J.S公司副總裁普希爾表示:

凡是在某些行業內的領跑者,都具有迅速做出一項正確決策的能力;思慮太多,會阻礙迅速做出決策;任何一項正確的決策,都是現在做出來的。

後來人們將這段話總結為“普希爾定律”,即:再好的決策也經不起拖延。這就是今天我們這篇文章要講的主題。我將從三個部分來分析“普希爾定律”:

  • 學會“普希爾定律”,可以給職場中的你帶來哪些優勢呢?
  • 為什麼我們會用不好“普希爾定律”?
  • 如何用好“普希爾定律”?
《請回答1988》告訴我們的職場規則:再好的決策也經不起拖延

(職場)

01

學會“普希爾定律”,可以給職場中的你帶來哪些優勢呢?

  • 1.1 適應職場變化規律

IBM的創始人托馬斯.沃森曾在決策的拖延上得到過慘痛的教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市場上同時存在著“打孔卡計數器”和“電子計算機”兩種電子產品。小托馬斯.沃森預見到電腦市場的前景,向父親提議讓IBM投入人力、物力進行電腦的研究,以便日後搶佔市場。

但托馬斯.沃森看到當時IBM生產的打孔計數器等產品依然暢銷,對電腦的前景心存疑慮,沒有采用小沃森的戰略規劃。即使隨著科技的發展,老沃森接受了兒子的建議,但也沒有立即下達決策。這樣一猶豫,IBM被對手搶佔了電腦行業的先機,隨著電腦的使用越來越被大家所接受,IBM的打孔計數器全面滯銷。這之後,小沃森經過了9年的不懈努力才讓IBM開拓了電腦市場。

如今我們再來看這件事情,我們不得不佩服小沃森提出的建議的前瞻性,但又惋惜由於決策的拖拉讓這份偉大的建議打了很大的折扣。現如今,是全球信息化的時代,職場環境相比於當年更是日新月異,身處職場中的我們,只有及時快速地做決策,才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

懂得“普希爾定律”,讓我們能更好地適應職場變化。

《請回答1988》告訴我們的職場規則:再好的決策也經不起拖延

( 懂得“普希爾定律”,讓我們能更好地適應職場變化。)

  • 1.2 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

扎克伯格在創辦facebook的初期,同時還在研究社交網站的還有Winklevoss兄弟。在這對兄弟還在猶豫不決遲遲不肯動手的時候,扎克伯格已經開始了高效的執行,把這對兄弟遠遠甩在了後面。

試想一下,如果扎克伯格沒有快速決策的勇氣與決心,facebook或許依然會換個名字存在,但那和扎克伯格也就沒什麼關係了。

機會就在一瞬間,懂得“普希爾定律”的人,知道要迅速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

正如我關注的一個新媒體寫作者,以前做紙媒寫作,在公眾號興起的早期嗅到新媒體寫作的風向後立馬著手研究,因為做得早,吃到了許多紅利,收穫了一大批粉絲,實現了自我逆襲。很多人雖然也很早就接觸了自媒體,卻沒有下決心做,一直處於觀望狀態,等想要做時,卻發現湧進來的優秀的人太多了,自己想要做好太難了。

一個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事情,其中也許會有很多讓我們變得更好的機會。機會的遇見需要敏銳的判斷,而抓住機會就需要我們擁有快速決策的能力。


《請回答1988》告訴我們的職場規則:再好的決策也經不起拖延

(懂得普希爾定律,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

  • 1.3 提高在職場中的信任度

在職場中,快速做出決策,給同事或者領導快速的應答,能增強他們對我們信任度。

同事小豔是採購工程師,主要負責聯繫提供生產物資的供應商,選擇貨源以及談價格。經常會接觸到不同的供應商,各供應商都有自己的優勢,有的價格合適,有的物品好,有的附加價值高,總得來說性價比差不多。小豔在決定選哪個供應商的時候,總是會很頭疼。

她總想著再和供應商談一談,希望選出的供應商能做到物美價廉。小豔的初心是好的,可時間不等人,還沒等她和供應商談好,生產部的人就告狀告到她領導那裡去了,指責她工作慢,影響生產進度。這種情況幾次下來,生產部的人就不和小豔聯繫了,直接和她領導溝通。

顯然,小豔不懂得好的決策必須要把“時間”這個因素考慮進去。再完美的決策如果不能及時生效,它也算不上是個好決策。在工作中,特別是需要團隊合作的工作中,不能給同事和領導及時的回應,會讓他們覺得我們不靠譜。

而懂得“普希爾定律”的人,就會注重“時間”這一維度的重要性,適時反饋,才能提高我們在職場中的信任度。

《請回答1988》告訴我們的職場規則:再好的決策也經不起拖延

(懂得“普希爾定律”,提高你在職場中的信任度)

02

為什麼我們運用不好“普希爾定律”?

  • 2.1 “信息過載”——過多的信息干擾我們的注意力

“信息過載”是指社會信息超過了個體或者系統所能接受、處理或有效利用的範圍,並導致故障的狀況。-----《百度百科》

我們做某項決定的時候,通常會選擇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來輔助自己做判斷。當我們收集信息的時候,往往會發現,信息太多了,甚至有些信息是相悖的。同一件事,有人持正面態度,也有人持反面態度。在考慮各種維度的因素時,眼花繚亂的信息會讓我們思緒混亂,無法集中注意力做出合適的判斷。

美國著名心理學博士露西·喬·帕拉迪諾寫過一本書叫《注意力曲線——打敗分心與焦慮》,其中提到,事務能對人產生刺激,讓人分泌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的多少,會顯示我們對事情的興奮程度,這個程度叫作“刺激水平”。而“刺激水平”的高低,和我們的注意力之間的關係,可以通過一個倒U型曲線顯示。

《請回答1988》告訴我們的職場規則:再好的決策也經不起拖延

(倒U型注意力曲線)

通過“注意力-刺激水平”之間的曲線關係我們可以看出:當我們受到過多的刺激時,我們的注意力水平會很低。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在面對各種信息時,注意力很難集中。當我們的注意力被各種信息分散,無法處理這些信息的時候,我們很難快速做出決策。

  • 2.2 誤區:”決策 = 完美解決問題”

《管理的常識》一書中說:“決策是為了能夠執行,而不是追求正確性;或者說決策正確性指的不是決策本身,而是決策得到執行的結果。”

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決策為解決問題提供了執行的方向,但完美解決問題是決策執行的結果。我們先有了決策,再想辦法去達到這個決策。

實際上,很多人在做決策時,會陷入一個誤區,即:希望做出了決策就能完美解決問題。所以,當一個好的想法迸出來的時候,他們也不會立馬下決策,而是會“深謀遠慮”地考慮到後面的幾步該怎麼走。比如一個人想要學習一門技能時,會直接想到學習後用不用得上啊,用不上會不會忘記了白學了啊,這一來二去的思慮就讓他的決策耽誤了下來。

從某些角度來說,考慮仔細深遠是沒有問題的,但在做決策時考慮太多,反而會讓我們做決策很慢。

《請回答1988》告訴我們的職場規則:再好的決策也經不起拖延

(兩個原因,讓你不能快速決策)

03

如何運用好“普希爾定律”

  • 3.1 做決策時,目的先行

我們說,決策不等於結果,但決策時為了達到一個我們想要的結果而開始的。心中揣著目的,我們在面對海量信息時,就會自覺過濾掉我們不需要的信息。

假如你手裡有一些錢,只夠買一本書,但是你到書店時發現了好幾本喜歡的書,但你只能挑一本。這個時候,明確買書的目的,就能幫助你更快地挑出選哪一本。如果你的目的是學習寫作,那就選擇寫作類的書,好看的小說就可以先放在一邊,將書的範圍確定在了寫作書之後,再來選擇價格合適內容適用的就方便很多。

當我們目標很明確的時候,能夠干擾我們做決策的信息就有限,做決策的速度與精準度都能提高。因此,我們在做決策時,可以分幾步走:列出目標清單 --> 明確目標優先級 --> 根據目標優先級來判斷決策是否要下達。

  • 3.2 限定做決策的時間

普希爾定律的核心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任何決策都是由時效的。所以,我們做決策時,需要有意識的限定做決定的時間。

我在上班路上有一條賣吃食的街道,有次我挑早餐時在吃什麼包子上糾結了一會,也就這幾分鐘的事,讓我沒能在地鐵限流前進入地鐵,那天我就比平時晚了半個小時。吃了這次虧之後,我每次都限定自己在一分鐘內選好要什麼早餐,後續就再沒遲到過。

這雖然是個小事,但也能體現及時決策的重要性。花很長時間做出的決策不一定是最好的,在限定的時間內做出的決策雖然不一定好,但也不一定差,最重要的是決策足夠及時。

《請回答1988》告訴我們的職場規則:再好的決策也經不起拖延

(目標先行,過濾不必要的信息)

  • 3.3 避免“完美主義”

《管理定律》一書中講過法國機械工程師吉拉德的故事。

吉拉德曾夢想著造出世界第一輛真正意義的汽車,為此,他窮其一生不懈追求。他在前人的經驗出總結教訓,精心研究關於機動車製造的理論,研究細緻到鑑定哪種材料造車最為合適。為此他畫了上萬張圖紙。就在他孜孜不倦地研究、無休止地推敲時,德國人卡爾·本茨,一個火車司機的兒子,用高壓電火花為發動機點火,採用汽化器,使用液體燃料,用前輪控制方向,造出了現代意義上的第一輛汽車並取得專利。


吉拉德到死也沒能實現他要造汽車的夢,他的夢想僅限於一堆圖紙。在去世前他在日記中寫道:“世界上沒有被計算到完美、最精確的事物,上帝也從來沒有把萬無一失、一切到位的福分賜予人類,你總要去實踐,總要在差不多的時候,趕緊邁步前行,放手去做,否則自己在原地打圈子,是一生中最大的錯過。

像吉拉德一樣追求完美,有十分把握才做決策的人不在少數。可正如吉拉德所說的,“世界上沒有被計算到完美、精確的事物”,用完美主義的心態做決策,往往會使決策一直無法下達,再好的想法也只是紙上談兵。

雅虎的高級副總裁曾經說過:“你的決定不見得一定要完美。”避免完美主義,是我們快速做決策應有的心態。亞馬遜總裁貝佐斯認為“70%的確定性是做出決策的適當切入點。”當我們掌握到一定的信息時候,不妨先下決策,再慢慢修正。

《請回答1988》告訴我們的職場規則:再好的決策也經不起拖延

(“你的決定不見得一定要完美”)

  • 3.4 “數字.事實.邏輯”決策法

“數字·事實·邏輯”決策法是日本企業家出口治明 在書《當機立斷》中提出的一套決策法,主要內容是一個好的決策離不開“數字、事實、邏輯”三步。

  • 數字:數據,不同維度的數據用來縱橫對比,體現事實
  • 事實:從數據中推導出來的客觀事實
  • 邏輯:由數字和事實構成的理論依據

這個方法,如果用數學表達式來表示,可以認為是這樣的 y= f(X1)*(X2)*(X3)...(Xn)。其中,Xn(數據)可以理解為考慮的因素的數據化,考慮的因素越多,結論越精準

,y(結論)則是根據Xn變化的因變量。為了方便大家直觀的理解,就拿小豔選擇供應商這件事為例,用“數字·事實·邏輯”法來選擇供應商方案。

已知:有兩家供應商。

第一步:數據化。將考察供應商的維度用數據表示出來,比如用加權打分的方式。(附表為舉例)

《請回答1988》告訴我們的職場規則:再好的決策也經不起拖延

(數據舉例)

第二步:根據數據推理出事實

-----> 根據對比供應商的產品質量、價格、誠信度、公司規模等因素,以及自己公司的文化理念(得出加權比例),可以比較得出供應商1的分數要比供應商2更好。

第三步:根據某個邏輯得出結論。

-----> 根據數據和事實可以基本決定選擇供應商1作為供貨源。

看到上面的介紹,你應該發現了,是的,“數字·事實·邏輯”決策方法就如數學一般嚴謹,讓我們做決策有所依據,而不是全憑感覺。如果你面臨很多個選擇,但是不知道如何決策時,採用這種方法,用數據說話,就可以很直觀地幫你得出結論。

《請回答1988》告訴我們的職場規則:再好的決策也經不起拖延

(數字·邏輯·事實決策法,幫你科學地快速決策)

總結一下:今天給大家介紹了“普希爾定律”這種決策思維,讓大家瞭解到好的決策時禁不起拖延的。總結了“普希爾定律”能給職場中的我們帶來的3個優勢,分析了兩個我們為什麼運用不好它的原因,同時還給出了4種方法,幫助大家更好的運用“普希爾定律”,能快速做出決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