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勇:移民海外與是否愛國無關

鄭勇

一位朋友轉發了一條賈樟柯導演的微博:“昨天聚會才知道,在坐的十幾個朋友除我之外,都辦了或正在辦移民手續,這讓我非常震撼。”對於沒有移民念想的人來說,周圍的朋友紛紛“離去”確實是一件非常震撼的事情,更何況是移民到別的國家。

鄭勇:移民海外與是否愛國無關


  其實,筆者身邊,移民海外,或者正在辦理移民海外,或者正在計劃辦理移民海外的朋友大有人在。筆者曾經問一位持有澳大利亞“身份”的朋友,為什麼要移民澳大利亞?朋友答道,一是那裡有最好喝的牛奶,二是那裡不用天天擦皮鞋。至於澳大利亞的牛奶好不好喝,筆者不大感興趣,但是,不用天天擦皮鞋的理由倒是很有意思。朋友講,以前在國內的時候,幾乎天天都要擦皮鞋。但是,在澳大利亞即使一個月不擦皮鞋,皮鞋還是那麼地乾淨、油亮。依筆者之見,此君純粹屬於偷懶才移民海外的。

  另一位朋友正在辦理美國移民。此君移民美國的目的很明確——為了女兒將來在美國的發展。兩年前,朋友的女兒離開北京著名的某大附中前往美國入讀私立高中。如今,朋友最深刻的感受是,女兒變得越來越陌生了。美國教育、文化、社會的薰陶,使得女兒變得越來越美式,與中國式思維越來越疏遠。不過,這僅僅是個開始,女兒高中畢業還將入讀美國大學。學成之後,最好的選擇就是留在美國工作。然而,作為中國護照的持有者,與美國同學競爭職位處於被“歧視”的位置。因此,朋友痛下決心移民美國,提前給女兒的前途再貢獻一張“綠卡”。

鄭勇:移民海外與是否愛國無關

  眼下,移民確實非常火熱。上週六,筆者在一家酒店裡就看到有五場投資移民項目的推介活動。當然,每位投資移民者的移民目的不盡相同,惟一的共同點就是,與愛國不愛國沒有任何關係。人們移民的原因,幾乎都是不滿足當前國內的社會環境、經濟環境、生活環境、大氣環境,通過移民海外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挪活,樹挪死。”中國傳統文化對於移民完全是一種支持的態度,就像筆者的祖先東晉南遷從河南移民到遙遠的福建,筆者的父母又從福建移民到遙遠的北京。現在的移民熱、移民潮也是從一個生活的地方移民到另一個嚮往生活的地方,只不過這個地方變成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葡萄牙、西班牙等某一個國家而已。

  中國之所以出現移民熱潮,一方面出於對周遭環境的無奈,另一方面則是具備了移民海外的經濟條件。無論是美國的EB-5投資移民項目,還是西班牙、葡萄牙的購房移民政策,其前提條件就是花錢。一位移民中介公司的老闆稱,如果在北京二環內有套房,就具備投資移民的資格。老闆的話或許說得有些誇大,但確實說明國內具備投資移民經濟基礎的家庭越來越多。

鄭勇:移民海外與是否愛國無關


  北京的有房階層不僅具備了投資移民海外的經濟基礎,而且具有一定海外生活的經濟條件。在京城西北三環外有一處名叫萬柳的所在,那裡的不少人家都已經移民海外了。不過,留在國內的房產並沒有出售,而是用於出租。房型不錯的居室每月租金12000元左右,大約摺合將近2000美元。這個收入完全能夠滿足在美國中小城市每月的生活需求了。

  事實上,別看中國人成功移民海外,但身份依然是中國人。無論是美國綠卡還是加拿大楓葉卡,只是一個在當地能夠合法生活、工作的“身份證明”。至於捷克、葡萄牙等國家,給予移民的也不過是一個長期的簽證。中國移民在當地不具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及服兵役的義務。中國移民只不過是移居當地的中國人,而不是當地的公民。

  每個人都有“一山看著一山高”以及“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的心理。中國移民當中同樣有想出去的,也有想回來的。一位在美國北卡羅州某家世界500強企業供職的中國移民便萌生了回國之意,並且在重慶買好了房子,聯繫好了工作。此君離棄美國的原因,就是難以融入當地的主流社會。幸好,他只是持有美國的綠卡,而沒有宣誓成為美國的公民。

鄭勇:移民海外與是否愛國無關


  筆者結識了一位從事加中教育交流的加籍華人。此君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成功移民加拿大,並且成為加拿大公民。但是,他現在的主要業務在中國,持有加拿大護照往來中國有些不便。於是,此君又打算“恢復”中國國籍。他對筆者講,申請中國的國籍比當年申請加拿大國籍難上何止千倍。現在,此君還是加籍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